文学作品评析中维索尔伦的顺应论的价值探讨
2019-09-10李维
李维
【摘要】:语用学是一门研究基本分析单元的语言学分支,语用学的任务研究包括了对于提示语,行为举止以及会话结构等语言组成的动态研究,在传统的语用学研究过程中,语用学往往不被重视,直到维索尔伦提出顺应论的观点,才能够以全新的角度去解释和理解语用学的分析研究。本文将对维索尔伦的顺应论进行介绍,就如何在文学作品评析中体现顺应论进行探讨。
【关键字】:顺应论 文学作品评析
一、引言
纵观语音学的发展历史,直到上世纪80年代语用学才被作为一种独立的语言学学科,得到了广泛发展与重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语,语用学这一领域已经逐渐发展为包括社会语用学、认知语用学以及发展语用学等内容,所属的分支学科种类复杂也从中体现了语用学的良好发展前景。维索尔伦顺应论观点的提出,使得人们能够以全新的角度诠释语用学,使其焕发出新的含义和理解。
二、维索尔伦的顺应论
顺应论观点的提出源于哲学角度中进化认知论,进化认知论认为生物体是处于一个不断发展认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里,生物体逐渐掌握了解决和思考问题的社会能力,并能够对一些文化问题做出相应的反馈,从而出现知识的理性增长。将进化认知论的观点套用在语言学的发展来说,语言功能的发展需要顺应社会的变化需求进行不断的补充,通过认知行为的选择来提升语言功能的准确性,发挥语言的优势所在。
维索尔伦的顺应论观点认为在制作过程中,人们根据不同的社会环境来进行语言的选择,在语言选择的过程中并不是进行机械式的筛选和固有模式的套用,而是能够灵活的变通相应的原则和相关的语言策略,结合当时的交际环境选择最贴切当前环境的语言类型。顺应性也就是指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能够灵活进行选择,符合人们的交际需求,语言的变异性也就是指在交流的过程中语言类型的选择可以灵活变通,结合当时的语境需求产生相关的变化,雖然语言在选择应用上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语言在使用过程中有着相应的语用原则和相关策略。正是基于变异性和顺应性的特点要求语言在使用的过程中才能够结合不同的语境进行相应的选择,这也就使得顺应论在语言解释研究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语境关系,语言结构,动态顺应以及意识辨识程度四个方面。
语音环境指的是在语言选择过程中必须与当时的语境相对应已经可以分为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我们所理解的语言语境也就是文章在表现过程中的上下文关系,需要能够按照相应的顺序体现文章的内容,而交际语境指的是准确把握语言使用者的内心变化和社交环境。语言在发挥社交交际功能的同时,需要综合参照社会环境,心理变化对语境特征进行分析,在进行社交交往的过程中,与人交往不仅仅要局限在交流双方还要综合考虑到与交际内容相关的其他人员。交际环境的心理因素需要综合考虑交际对象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因素,由于交际对象往往是由感情驱使其语言行为会受到一定的情感活动因此在进行言语交流时会受到社会环境和文化的规范和制约,这也就使得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会造成不同的语言使用特点。
语言结构是指的在语言选择过程中从多角度进行分析,这其中就包括了语言、话语、语体等多种构件组成这些共同组成了话语的构建原则。在进行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势必会进行语言的选择过程,这一选择过程的进行是根据语言交流能力的自身爱好所决定的对于不同社会环境下的语言交流,其在适应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思想观念,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在语言交流转化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不同于企之间的影响,这些都会影响最终的语言选择。在交际的过程中,语言、语码、语体的选择是交流沟通的重要前提,它们共同构成了话语的构建基本原则,语言的选择过程也就是对上述几方面内容的综合全面运用他们彼此之间互相联系和沟通,每种选择都包含了不同的顺应要求。
语境环境是指的在语言选择的过程中结合当前语境和语言结构做出相应的顺应。在话语形成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动态和时间的相互关系,动态和语境之间的联系以及动态和语境结构之间的关系,结合上述三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才能够使话语生成能够具备相关的动态含义并且符合交际者的语言环境。
意识辩识指的是语言在选择过程中,如果涉及相关的心理因素在适应过程中能够顺应交际者的语言选择。
三、顺应论在文学作品评析中的价值
在对文学作品进行评析的过程中语用学的运用能够使得研究人员从语言运用的特征和过程进行分析,结合语言使用过程中所对应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认识,从动态分析角度了解不同心理一直下所做出的顺应反应。在对文学作品进行评析赏析的过程中,由于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差异往往会产生不同的体会和感受,这也正是文学作品能够经久不衰的原因,在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能够善于从多角度对文学作品自身进行理解和诠释,从文学作品自身的角度进行合理的推测和联想挖掘是文学作品所蕴藏的深刻含义。
四、结语
维索尔伦提出的顺应论,不仅仅能够从全新的角度对于语用学进行分析研究,还能够在文学作品评析的过程中提供一种独特的理论视角,丰富文学作品评析理解的含义和内容。
【参考文献】
【1】从顺应论角度看英语商业广告语中的语用模糊[D]. 成都理工大学, 2016.
【2】中国文化特色词语在《京华烟云》中翻译的顺应性研究[D]. 山西财经大学, 2016.
【3】顺应论视阈下英剧《平凡的谎言》中非真实性话语特征分析[D]. 山西师范大学, 2017.
【5】李晓曦. 从语言顺应论角度探讨政治演讲在我国两岸四地的译本[D]. 暨南大学,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