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改革
2019-09-10陶栩捷
陶栩捷
【摘要】:声乐课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课程之一,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备音乐素养的必修课程。目前,在中国的中职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的一些问题,亟需进行改革。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探讨中职学期教育声乐教学改革的基本路径:一是立足教师,积极探讨声乐教学方法的创新;二是以教学内容为重点,切实推进学前声乐课教材的编写创新;三是以学生为根本,加快推进声乐课程实践的载体创新。
【关键词】:中职 学前教育 声乐课程教学 改革改进
声乐课程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学生掌握声乐技能的必修课程之一;是构成幼儿教师职业音乐技能所必需学习的课程;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和音乐素养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重要学习内容,同时声乐课也为学前教育学生从事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目前,国内各大中职院根据教育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不同程度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优化,尤其是对学前教育专业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改革。然而,我国在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若干问题。笔者认为,现阶段中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声乐课程教学方面依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一、声乐课课堂教学和组织模式单一,课时较少
教学和组织形式单一,课时较少是中职院校声乐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因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中职院校以大课教学模式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声乐课教学。大课教学虽然能够传授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声乐技巧,让学生在总体上对声乐课程有初步了解,但对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熟练的运用声乐技能存在着一定差距。例如,在大课教学中,许多学生对于一些声乐技巧处于一知半解的狀态,诸如,正确的气息运用、合理的发声方法以及如何进行声音共鸣等。只有少部分基础较好、悟性较高的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声乐技巧。从而导致学生因学不会、不会学而日益厌烦声乐课。声乐课程的大课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个体的特殊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学前教育专业的长远发展。
与此同时,声乐课课堂教学的课时较少,从而导致教师的教学过程缺乏完整性,学生学习声乐课程缺乏连续性。据实际调查显示,各大中职院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每学期开设声乐课程,大体每周2课程。从学前教育各课程的比例来看,总体所占课时比例较少。对于没有学习自觉性的学生,如果课下不能主动进行复习和练习,很容易忘却每周上课时所学内容,从而使声乐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缺乏连贯性和完整性,学生声乐课程学习的连续性缺失。
二、现有的声乐教材内容与专业特点和岗位需求处于“两张皮”状态
是否体现岗位需求以及本专业特色是评价专业教材的基本标准。现阶段,在国内各大中职院校所通行的教材存在着教材内容与专业特点和岗位需求“两张皮”的状态,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程之一的声乐课也不例外。若专业教材无法充分体现岗位需求,将会使学生不具备未来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相关素质,不能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现行声乐教材只是对基本的声乐演唱技巧有所体现,没有将幼儿教师行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与声乐教材进行合理结合。例如,现行大多数声乐教材所选用的歌曲中艺术歌曲居多,只有少数幼儿歌曲,并且这些幼儿歌曲过于陈旧,缺乏本专业特色和针对性。从而造成学生在未来幼儿教师工作中出现不知如何根据幼儿特点去教授儿歌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总体教学效果。
三、声乐教学与学生的实践环节相脱节
在声乐课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大多以如何掌握声乐技巧和理解作者在作品的情感表达为教学重点,诸如,唱歌过程中如何正确的呼吸、如何将作者的情感融入演唱过程中,如何将幼师教学与声乐技巧的学习结合起来。与此同时,大部分声乐课只是将声乐教学局限在课堂教学,缺乏相应的实践环节。虽然部分中职院校开设了和声乐课相对应的实践课,但大多数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开展。没有实践环节的理论课程只是空中楼阁,如何解决声乐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问题,亟需国内各大中职院校进行深入探索。
面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的现状,声乐课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根据多年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三个方面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索,基本路径包括:一是以教师为基础,积极探索声乐教学方法创新;二是以教学内容为重点,切实推进学前声乐课教材的编写创新;三是以学生为根本,加快推进声乐课程实践的载体创新。
一、是以教师为基础,积极探索声乐课教学方法的模式创新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在声乐课程教学中,声乐教师是决定声乐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力量。首先,声乐教师必须树立服务学生和社会的意识。中职院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学前教育专业则主要以培养幼儿教师为主。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自觉由教育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换”[1],为更多学生服务,让学生感受到教育者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引导他们在今后的幼儿教师岗位上也可以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其次,声乐教师要根据本专业和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积极地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秉承“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思想,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合理教学,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同时,也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小组合作法,将不同层次(音乐悟性、音乐功底、勤奋程度等考虑在内)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不同小组分配不同的教学任务、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指导,从而提高声乐教学的教学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大班教学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是以教学内容为重点,切实推进声乐教材的编写创新
现阶段,各大中职院校所通行的声乐教材大多存在着与实际教学和岗位需求相脱节的现象。中职院校可根据本地区以及学生的特点自编校本相关声乐教材,所编写教材要切实符合本地区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将学前教育的声乐教材与幼儿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实际需求相结合,突出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如可编写有关幼儿歌曲方面的教材,将幼儿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歌曲表演、音乐游戏、幼儿舞蹈等表演活动融合进所编教材,并在教材中充分体现幼儿在学习歌曲时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将幼儿教学充分融入声乐教材之中。同时,在进行声乐教材编写过程中,要与本地区的民风民俗相结合,如适当将本地流行的适合幼儿歌唱的民歌收录其中,将幼儿园作为传统文俗文化传播的阵地,既可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也可让幼儿对土生土长的文化有着充分的了解。
三、是以学生为根本,加快推进声乐课程实践的载体创新
中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适应人才市场在新时代所提出的要求,为社会和企业输入合格的人才。学前教育专业是作为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优秀幼儿教师的重要平台,有着十分重大的地位和作用。音乐的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从事幼儿教师岗位的教学水平。声乐教学改革要以学生为根本,加快推进声乐课程实践的载体创新。首先,中职院校要积极寻找合作企业,实现产学结合。积极为学生寻求良好的实习和工作岗位。其次,要加大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工作的监督力度,杜绝流于形式、走马观花的实习模式,明确本专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对幼儿教师进行更为合理的素质培养和岗位培训,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真正能够学以致用。最后,学校针对毕业生要进行适时调研。对于进入幼儿教师工作一线的毕业生,学校要定期对他们进行调查,根据毕业生的工作经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过程。另外,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工作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应重新发展学前教育中声乐教学的目标,从而有效地促进声乐课程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邱飞燕.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及改革新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11):54-55+73.
【2】刘剑.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改革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0):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