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肠似火白茶清欢

2019-09-10余勇刚

颂雅风·下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温情人性

余勇刚

摘要:作为高邮人的汪曾祺,自幼生活在属于淮扬吴文化圈的里下河地区,他的小说有着独特风格,与水文化紧密相连,在他的作品中矛盾冲突较少,小说的情节安排也比较平滑朴实,很少让读者有大起大落的阅读体验,在普通的叙事情节中常常蕴含着作者炽热的情感表达,于平淡中彰显丘壑。他的作品语言朴实而又充满诗意,往往在主人公平淡的一生中体现着人性的温暖与力量。

关键词:里下河 温情 水 人性

一、里下河流派与水文化

里下河地区是指是江苏省中部沿海江滩的一小块湖洼平原。提起里下河文化离不开“水”的滋养。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与实践中,里下河地区的文化特征与“水”深深地融合在一起,流露着细腻温婉与平淡滋养。文学评论家提到过,里下河地带承接着我国的南方和北方,融合了北方的硬朗风骨与南方的温婉柔情,形成自身哀而不伤、从容达观、不卑不亢的文化特点。

在里下河文学流派的作品创作中,“水”的影子基本遍布全文,包括实打实的水乡描写,也包括看不见的水情怀。水元素在里下河文学流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对其文章风格有着重要的影响。汪曾祺本人也说过,他的家乡是一个水乡,他在水边长大,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水,水对他本人的性格和作品创作风格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有汪曾祺作品的研究者认为,他的小说里即使没有写到水,也会让人感觉到水的存在。就汪曾祺作品而言,其代表作《大淖记事》是用“水”来开的篇,《受戒》也通过对里下河优美风光的描写来结的尾,从中可以轻易地看出里下河流派文学作品中的水元素,包括鲜活的水产品、依靠水而搭建的房子等。作品中的人物赖以生存的营生也离不开水,包括抓鱼虾、采摘莲藕、养鸭养鹅等。还有里下河流派其他作家的作品,例如刘仁前的《香河》,也是描写了里下河的优美风光,整个作品氤氲着水意和诗意。

汪曾祺也曾主张小说可以融入散文和诗的特色,强调作品的抒情性和柔美性,让读者在文化熏陶中受到滋润,汲取养分。他认为文学创作这一过程就是作者和读者的交流过程,是对日常生活的回味与升华。秉承着这样的原则,汪曾祺大师描绘出来的里下河风光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二、平实中蕴含着温情

文学作品表情达意的方式有很多,轰轰烈烈的爱和歇斯底里的恨是一种选择,悄无声息的流露也是一种选择。汪曾祺与沈从文同属一脉,他们的文学创作风格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典雅含蓄为美。沈从文强调文章的语言风格要贴合作品中的人物,小说的语言不能脱离文章的结构。受沈从文的影响,汪曾祺的小说能够让日常生活琐事的芜杂中透露出晶莹和智慧。他喜欢将市井人物的悲欢喜乐体现在小说创作中,世俗生活中所有人都在为了生计奔波,他们平凡而又伟大,用不卑不亢与命运做较量。虽然偶尔会有感伤的基调,但是又处处透露出人性的温情。汪曾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的作品体现了普通人身上的精神和美感。

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汪曾祺追求中正平和,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与不堪,没有进行赤裸裸地揭露,也没有无情地抨击。他接受社会中存在黑暗,但是更加深刻地相信人性中光明和向上的一面,

借助小人物在生活中的浮沉,讴歌他们在命运面前展现出的坚韧。受水文化的影响,汪曾祺的作品常常在平实中蕴含着深情。汪曾祺的代表作《大淖记事》通过作品中人物的日常生活表达了温柔水乡中的雅情逸致,在琐事中凝练着思想情怀。汪曾祺的小说往往采用清丽的笔致描写红尘社会中小人物的日常生活,虽然这些小人物遭遇了生活的不幸和种种艰辛,但他们身上的敦厚坚韧却让人动容。他清淡又充满诗意的语言犹如一泓山泉水涤荡了人们急躁的心灵,他以士大夫的情怀面对这个世界,看到的是人性的温暖和善良。

里下河质朴的乡土特色表现在作家作品中,还具有一种坚韧的乡土精神。在这种乡土精神的强大支撑下,里下河文学流派作家在其作品中苦难、痛苦的色彩较为疏淡,其中所蕴含的人与土地之间古朴悠远的温暖情感更弥足珍贵。在汪曾祺的文学作品中,将劳动看作愉快的生产而不是无休止的苦役,他对人民的辛苦付出表示肯定。

这种温暖还表现为对日常生活的细致描写,体现出平民主义生活美学。汪曾祺的短篇小说,例如《故里三陈》《岁寒三友》等,写遍了里下河各行各业的风貌,但是写到的这些人物大多都是村落里的普通居民,构成了一部小人物传纪。从宏观上去看汪曾祺的小说作品,很少会写到一些轰轰烈烈的宏大事迹,反而是社会上小的温情居多,展现的是里下河人民日常的喜怒哀乐。他们把这种喜怒哀乐融化在对里下河风俗的描摹中,人、事、物都成为风俗的一部分,这一特征尤为明显。

三、从容面对命运,贯穿悲悯精神

汪曾祺小说作品中对人物的塑造充满了深厚的悲悯精神,他很少去写世间的大善与大恶,一些带着瑕疵与特色的小人物是他小说中的常客。没有十全十美,也没有十恶不赦,即便是一个所谓的坏人,也有善良的一面,反之,好人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汪曾祺的《故里三陳》充满了人道主义的脉脉温情,没有撕心裂肺达的呐喊哭泣,也没有黑白分明的对错。在汪曾祺的代表作《大淖记事》中,刘号长玷污了巧云的身子,巧云残废的爹只是长长地叹了口气,街坊邻居也仅仅是在言语上咒骂了几句,巧云本人也没有寻死觅活,也没有失去生活下去的希望。“她想起来该起来烧早饭了。她还得结网,织席,还得上街。她想起小时候上人家看新娘子,新娘子穿了一双粉红的缎子花鞋。”这是她们面对悲剧只能平淡接受的无奈和心酸,她们面对命运的不公只能报以沉默。十一子却不嫌弃巧云,他们悄悄地结合了,号兵因为自己虚荣的自尊心把十一子打得垂死,巧云拿出了仅有的积蓄,乡邻们杀了鸡,锡匠们凑钱上街游行,顶香请愿,最终得到了一个面子;巧云为了爱情和生活挑担挣“活钱”。这些平常叙事让人们忽略了巧云被玷污的悲剧、人生面对不可抗拒命运的悲凉、锡匠无法抵抗强权只能无声游行的悲壮,而让人们看到了透明可触的人性的光辉。世俗的伦理道德在作者的观念里没有那么强烈,人性的自由被看得很重,任何苦难都不能阻挡生命的向上生长。

汪曾祺的一生大起大落,遭遇了无数的苦难和挫折,但是他一直都能够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正是作家本人的这种心态,才让他的作品避免了大悲大喜的意味,让他看到了悲剧之中的人性美,能够接受命运带来的安排并从容面对,所以他的作品时常会让人觉得有一种佛教的悲悯意识,给读者带来宁静的阅读体验。

结语

汪曾祺先生的作品没有为了写作而写作的牵强,行云流水的记叙让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散文的气息。一切景语皆情语,初读汪曾祺先生的作品,不管是《复仇》《老鲁》还是其他的作品,脑海中总有一个水乡,总有一股淡淡的韵味萦绕在心头。作品中语句间弥漫着人性的气氛,无需刻意地去描写人物特点,只凭着这些气氛便能使读者体会到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动,这便是散文的精髓,也是汪曾祺先生一向所贯彻的。汪曾祺的小说有一种自然、古朴、天真的意趣,肝肠似火,白茶清欢,他用白茶般的笔触传达着似火的情怀,将里下河的风光绘成画卷。

参考文献:

[1]孔寅,于师号.雪泥鸿爪中的美丽——论汪曾祺《晚饭花》的叙事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09).

[2]范琳,于师号.汪曾祺笔下“淮扬文化”的独特人文内涵发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09).

[3]丁文.平淡处山高水深——论汪曾祺小说的悲剧平衡形式[J].南方文坛,2018(01)

作者单位:江苏联合学院常州旅游商贸分院

猜你喜欢

温情人性
氤氲的温情,混沌的大美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倍er好用
逼近人性
“学习”反人性吗
“学习”反人性吗
温情暴击躲不过的“毛衣杀”
温情的雪花
具有“人性”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