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2019-09-10张瑶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智慧课堂高中生物

张瑶

摘 要:本文在教育改革与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发展的趋势下,探讨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如何更好体现智慧课堂的理念。以信息技术为媒介,培养学生的资料收集和信息处理能力;以书本知识为载体,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内容将着重对智慧课堂及其特征进行相关介绍,并初步尝试将其运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以克服传统教育的各种弊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实现高效的智能化课堂。

关键词:智慧课堂;高中生物;分析应用

引言: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各种智能化工具逐渐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教育教学理念也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基于新课标与新型教学模式发展的趋势,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与思考,粗浅探讨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创新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

一、智慧课堂的内涵和特征

1.智慧课堂的内涵

“智慧课堂”这一概念的提出和兴起,实际上是学校教育信息化运用于教学、聚焦于课堂、聚焦于师生活动的必然结果。目前关于智慧课堂的定义,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主张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将课堂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物理环境延伸到网络虚拟环境,创建具有一定智慧(如感知、推理、辅助决策)、多元评价、个性服务的学习时空环境。

2.智慧课堂的特征

“互联网+”时代,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来构建的智慧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创新及应用上具有几大重要的特征,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用科学数据进行教学决策

智慧课堂通常是以学校构建的学习平台为支撑,可以动态收集和挖掘、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对学习过程及效果进行数据化呈现,可以使教学过程从过去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经验转向依赖于教学中的客观数据,依靠数据精准地掌握学生状况,基于数据进行决策,方便教师有的放矢地安排及调整教学设计和课程安排。

(2)即时进行评价反馈

在整个智慧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动态伴随式学习评价,使教师的学习诊断与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包括课前预习和导学案的设计与测评、课堂中实时检测评价与反馈、课后作业的批改与跟踪,从而实现了诊断分析及评价信息反馈即时化、动态化。

(3)师生互动多种多样

智慧课堂教学的交流互动更加生动灵活,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方式多元化,除了在课堂内进行师生互动外,师生还可以借助云端平台进行课外的交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信息交流和互动,实现师生、生生之间全时空的持续沟通。

(4)智能推送学科资源

智慧课堂中各种学习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了形式不一的多媒体各学科资源,包括微视频、电子文档、图片、语音、网页等,而且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差异,智能化地推送针对性的学习资料,满足学习者富有个性的学习需要,帮助学生固强补弱,提高学习效果。

二、传统课堂与智慧课堂教学流程的比较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广泛应用,教学过程不断引入信息化工具,使得传统课堂的教学流程与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课堂教学,其基本流程主要包括九个部分,即教师“教”的五个环节——课前准备、讲课、课堂提问、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和学生“学”的四个步骤——课前预习、听课、学生代表发言、课后完成作业,以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联系所组成的全部内容。传统教学已经形成了“课前、课中、课后”持续发展的课堂教学循环模式。但现在看来,传统教学中“教”与“学”联系方式比较单一,除了课堂教师的提问与个别学生的回答发言外,缺乏全面深入的互动与交流。由于大数据分析的引入,利用“云+端”信息技术平台可以进行即时的动态学习评价,智慧课堂教学的要素及流程发生了重大转变。从理想化的状态来看,智慧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变成七个步骤,即课前的学情统计、资源发布、教学设计;课堂过程的学习任务下达、精讲与点评以及课后的个性化推送和批改作业。学生的“学”也变成了七个步骤——根据要求进行预习与作业、课前讨论;课中的展现分享、随堂测试和巩固提升;课后完成作业以及总结反思,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加丰富多样,因此,理想的智慧课堂教学流程结构是基于“课前、课中、课后”的闭环,能够实现智慧教学持续改进。

三、智慧课堂的教学流程结构设计

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智慧课堂为“教”与“学”的融合和统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增进师生互动和协作交流,使“教”与“学”相互渗透、融合一体,因而对智慧课堂的实用教学流程结构设计,应把“教”与“学”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整体来考虑。

1.在课前阶段要以学情分析为核心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智慧课堂信息技术平台,检索学生学习历史的成绩统计和作业分析,精确地掌握学情的基本信息,便于进行教学目标设定。其次,学生通过在课前学习教师推送的预习材料,了解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新知识,并完成预习测试题,提交到平台上,还可以通过平台记录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平台上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相关讨论。最后,教师基于教学目标预设、学生预习测试统计分析和讨论的情况等,进行综合学情分析,据此拟制合适的教学设计方案。

2.课中阶段以师生互动为关键

传统课堂教学就是教师讲课和提问,学生听课和部分代表回答问题。而智慧课堂教学中,关键是基于智慧课堂信息技术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要包括:在情景创设上,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创设学习情景、导入教学课题,如“DNA分子的结构”一节,可以让学生在移动终端上动手绘制DNA分子结构的几种猜想,并加以展示。在“人类遗传病”一节中,可在课前用多媒体展示产前诊断和基因检测的相关视频,并加以提问。这种方式既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也能抓住学生注意力。

3.课后阶段以个性化辅导为重点

首先,教师不再是布置统一的作业,而是依据每个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情况发布针对性的作业任务,基于信息技术平台智能推送个性化复习资料;其次,学生完成作业后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通过平台及时将作业提交给老师,客观题可以得到即时的自动批改和反馈,而对于主观作业题,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學生的作业情况录制作业批改微课,及时推送给这名学生或更多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再次,学生基于平台观看自己的作业批改微课,也可在平台上发布自己的学习感受与疑问,与老师、同学讨论交流,进行总结反思,并可以通过平台及时反馈到教师的下次课备课中,以利于及时改进和实施针对性教学。

四、结束语

对“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的探索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上都属于起步阶段,智慧课堂在生物学科的教学理论与应用方面还有很多可以补充完善的地方。教学过程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教师如何构建基于智慧课堂的智慧教学模式,如何给学生确立“智慧教学”“智慧学习”观,优化智慧课堂环境下教学内容与方法,形成具有生物学科特色的智慧教学体系;诸多问题还需要众多研究学者和工作在一线的优秀教师们不遗余力,补充完善。

参考文献:

[1]赵琳,解月光,杨鑫等:《智慧课堂的“动态”学习路径设计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17年第11期

[2]祝智庭:《智慧教育新发展:从翻转课堂到智慧课堂及智慧学习》,《开放教育研究》2016年第22期

[3]刘邦奇:《“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16年第357期。

猜你喜欢

智慧课堂高中生物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关于充满生命活力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构建研究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微课下初中数学智慧教育课堂的教学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