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学体育教学过度的矫正与对策

2019-09-10黄珍珍

青年生活 2019年3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

黄珍珍

摘 要:体育教学过度是体育教学中急需矫正一种的一种教学现象,与之相对应的教学适度(教学限度),要了解教学过度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教学适度(教学限度)?所谓教学适度,是指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目标、教学效果等和教学有关的内容或要素,在教学实施中,具有实用性、有限性、局限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超越教学适度,要有效地控制教学要素的容量、进展,实现教学要素的有机组合,以取得最优化的体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过度;对策方法

一、问题的存在

教学适度不是某个具体的数值,而是一种临界的体育教学状态。与教学适度(教学限度)想对应的是教学过度(教学无度)。笔者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发现了下几种常见的教学过度现象。

(一)讲解过度,照本宣科

讲解,是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重要方法。然而,讲解必须实时、适量、适度,这是推进体育体育新课程改革的有效策略之一。在现实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总是喜欢沿着自己的思路去讲解,以讲带学,在讲解时忽略了示范的积极作用,这种“讲解过度”现象超越了学生身心的承载的限度,影响了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益。“讲解过度”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源于教师对教材和教学内容的理解不深刻,对学生的把握不够,对教学流程的把握不准确。

(二)示范过度,练习不足

与“讲解过度”现象相对应的是“示范过度”现象,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示范过度”现象非常常见,由于体育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够,对学生学生的接受能力掌握不够,对教学流程不能做到有效的调控,对示范的时机掌握的不能恰到好处,不能根据动作技能的相关难易程度来确定示范的次数,往往是在示范次数上无效重复,学生对教师的示范熟视无睹,教师示范动作的质量不高,不能吸引学生,这也降低了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体育教师要想避免“示范过度”现象的发生,笔者认为还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体育教学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身体练习来强化熟练掌握动作技术,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减少示范的次数,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练习,在反复练习中感悟动作的特点,以至更好地掌握动作技术。

2.体育教师的较为准确的示范也能有效地避免“示范过度”,教师一次标准的示范,给学生一个正确完整的动作印象,为学生的模仿练习提供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减少了教师示范的无谓重复,增加了学生的有效练习时间,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效益。

(三)目标过度,无法达成

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课堂教学的灵魂,也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效果的直接依据,体育教师要有目标意识。而我们现在大部分体育教师的目标意识不强,低年级、中年纪、高年级同一个教材的教学目标区别不大,找不准体育教学的的起点,每位教师的体育教案都有教学目标,而且位置显赫,面面俱到,但制定的目标往往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目标过多过滥,往往在理解体育教学目标上高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在体育教学中设置了大量的教学目标,无视学生的目标达成度,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学生要完成如此多的教学目标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学生长期学生处于完不成“任务”状态,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在慢慢地消退,这就是我们体育教学中的“教学目标过度”现象。制定教学目标要有针对性。体育教师要准确定位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的体育知识要达到什么程度?动作技能的训练要达到什么目标?只有方向明确,才能在备课中紧扣目标,才能在在体育教学中克服教学的随意性,正确地调控课堂,保证体育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四)预设过度,生成乏力

体育教师课前的教学方案预设过度、过多,教学方案中没有“布白”,没有留下教学生成的時间和空间,当体育课堂出现与预案不一致的情况时,体育教师没有时间调整自己的预案,改变教学路经的时间和空间。有时教师不能适时地调整教学节奏,什么地方要快速地讲,什么地方要反复、慢慢地讲,什么地方需要简明扼要地、快速地讲,什么地方需要示范,什么时候示范,什么地方需要学生思考,什么地方需要教师“保持”沉默,都无机动应急的办法,有时教师没有时间考虑到讲解和示范、学生练习和观察、小组合作与讨论的有机结合。这些现象都是教师对教材、学生、课堂、教学流程把握机械所造成的,教师缺乏应对生成的教育智慧。在制定教学方案过程没中预设过度,没有预留教学生成的时间和空间,一句话对教学设计没有做到有效的“布白”,这样,精彩的教学生成就无法实现。

二、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一)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将自我锻炼能力与常规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方面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从而使学生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也会规避一定的教学过度现象,并且为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体育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体育教学方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体育理论知识的方法和体育技术与技能的方法。随着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逐渐广泛的应用,体育教学也应把多媒体教学引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把更多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体育信息及时地传播给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因此丰富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一种手段,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自愿地参与体育活动,从而热衷于体育锻炼,养成自觉锻炼的意识,也可以避免过度教学的预设与发生。

总之,针对体育教学中的种种过度现象,广大体育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积极地求解体育教学限度的最佳值阈,让体育教学释放最大的功效,让体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有效的教学限度里自由和快乐“呼吸”。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
浅析中专体育教学的现状及改善措施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研究
浅析体育教学中的柔韧性练习
信息技术在高职护理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