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德育如何磨心志
2019-09-10郭漪
郭漪
如何解决独生子女一代人际交往问题和防治“空心病”?怎样深化家校合作,寻找德育的新增长点?将原本“老大难”的高中寄宿生管理,转变为有效育德的新亮点,这其中又经历了哪些过程?……近日,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围绕高中综合改革,展示各校德育工作的丰硕成果、加强德育管理的经验交流,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第八届德育创新论坛——“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思考”在华师大二附中顺利召开。论坛由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德育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华师大二附中承办。
据了解,围绕此次论坛的主题,本市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纷纷投稿,组委会精心汇编了论文集,供参与者书面交流,同时组委会精心挑选了7篇具有代表性的主题论文进行现场交流。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德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刘福朝老师做了专业点评。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德育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朱吉政老师做了总结发言。
毕业后,还想念着学校的寄宿书院文化
在上海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里,住宿生占有一定比例。在十六七岁的年纪,高中生们既渴望独立,但自我管理能力又有所不足。在南汇中学2300多名学生中,一多半寄宿,南汇中学张韶龙老师的发言《汇善 汇美 慧生活——营造基于生活自觉“寄宿书院文化”的创新实践》,讲述了南汇中学是如何创建“寄宿书院文化”,并对学生的基础文明行为规范习惯的养成和步入大学及社会后生存能力的发展,起着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的。
南汇中学的“寄宿书院文化”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教育的四大支柱”的作用,即:“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
“军事化管理树规范,人性化关爱冶情操;指导学生自主管理,创建五星和谐寝室……”张老师介绍了创建寄宿书院文化的管理理念和育人实践。
其中,创建于2014年的寝室文化节深受学生喜爱,已经成为学生们期待的“南中春晚”。寝室文化节期间,会开展“五星级和谐寝室温馨小故事”评比,五星级楼层长、寝室长、班主任评比,以及“演绎真生活,传播正能量”文艺汇演等系列活动,舞台上,无论是悠扬的还是催人奋进的歌曲,抑或是独舞“花园”,当然更有男女生的吉他弹唱与钢琴合奏……所有这一切,历历在目,印在一届届学生的记忆之中。据了解,南汇中学杨秀老师编辑制作的校园文化专题片《创建“五星级和谐寝室”文化》,还荣获全国中学生校園文化专题片展播“银奖”。不少学生毕业后还会想念着南汇中学的寄宿生活。
浸润式研学,给学生真正心灵触动
当代高中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体会到,想关心别人都不知从何做起;想赞美别人却不知从何开口;想协调人际关系却越协调越复杂;想与人为善却控制不住自己的冲动而语言生硬、动作粗糙。人际关系能力有问题,高中教育可以做什么?
“空心病”则是指一种价值观缺陷的状态。只有通过特殊的课程学习、生活体验和真正的心灵触动,才能去除他们内心深处的遮蔽,在认识他者、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重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为了防治当代学生的“空心病”,学校应该通过教育行为引导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自我,重建他们的精神支柱和内心信仰。
复旦附中以“浸润式研学”为载体的高中生社会实践课程——“菁英计划”,就是针对上述问题的,同时试图解决传统的高中生社会实践和成长体验不足的弊端,并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探索重构现代教育社会实践课程体系的方式。
所谓“浸润式”,强调了课程实施提供学生全面的时间和空间去体验和学习,该课程包含了课堂、教学、探访、实践相结合的渗透和内化的学习形式,特别是带领学生前往外省(市)学校开展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这需要学生在陌生,甚至条件较差的环境下独立生活,与有不同成长背景的同龄人打交道等等。通过为期一周的与年级中不同班级同学的集体生活,通过对中西部地区学校同学的学习、生活、家庭的认识和了解,理解他者的生命状态和生存困境,提升社会责任感,培养家国情怀,塑造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精神追求”,从而实现学生的“精神成人”。
很多同学表示,在“菁英计划”之后,自己更有意识地关注国家和社会大事,更有意愿主动参加志愿者活动。在大学升学的专业选择上,复旦附中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报考医学等方向,也有学生主动报考外省(市)的高校就读基础学科,他们的理由是因为“祖国需要”、“民族需要”,这些都体现了“菁英计划”对学生生涯规划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