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难而进,是做好“家校共育"工作的前提

2019-09-10

孩子·小学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家长

多年来,《孩子》参与了多所学校的“家校共育”的调研、座谈以及指导等工作,清晰了解学校在推进“家校共育”工作时最难攻坚的核心问题,那就是家长的不配合。于是,如何在家校共育工作中“知难而进”,就成为了我们本期要探讨的话题。

在二月的新学期开学之初,杭州有不少家长花钱请钟点工去给孩子的教室搞卫生。对此,有老师表示强烈反对,“家长这样做,等于让孩子们失去了劳动实践机会。”而家长则表示,自己工作忙没空,但又害怕搞卫生的工作量大,孩子吃不消。这类家长的做法不仅不尊重老师,也剥脱了孩子成长的权利,更是典型的不配合学校,破坏了“家校共育”的规则。“家校共育”倡导推行了这么多年,之所以难以展开,跟这些不配合的家长有着极大的关系。

家长作为孩子的重要监护人和第一任老师,若不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或者在教育理念上与学校唱反调,就算学校再怎么努力也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毕竟学校的教育功能不是万能的,而家庭教育独一无二的功能又是无法替代的。然而,对于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而言,尤其是求学阶段,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者都不可或缺。

不得不说,在采访中我们发现,过往每每跟校长谈及“家校共育”这个大难题,很多校长要么无奈,要么一脸愁容。但作为一名教育者,他们不能忘记身上的教育使命,不能辜负校长这一职责,如此一来,很多校长都是带着知难而进的信念,扛着巨大的压力,一路坚足、坚韧、执着踏上了“家校共育”之路。令人欣慰的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披荆斩棘”、跨过“高山大海”,有学校终于九转功成笑开颜。这其中的笑颜,不仅是孩子,还包括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

在本期家校共育栏目中,我们将看到,不管是享有民好社会声誉的品牌寄宿制学校,厂州市厂外附设外语学校(简称“厂外外校”),还是近百年历史的北滘镇中心小学,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回民小学,又或是与家长一起开发“七彩课程”的佛山币南海区桂城街道灯湖第五小学,最为明显的特征都经历过了克坚攻难的过程,然后才逐步走向成熟,最终呈现出越来越系统化、科学化的趋势,他们的这一做法非常值得其他兄弟学校的借鉴和学习。

家校共育,一头连接着家庭,一头连接着学校。作为一所品牌寄宿制学校,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为我们展现了最用心的一面,真正实现了孩子、家长、学校的共成长。

共生,共育,共成长

文/叶和丽、肖晓敏

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简称“广外外校”)是一所国有民办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一校四部(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国际部)153个教学班共5600多名学生,800多名教职员工。作为一所全寄宿学校,在2017年5月,我校成为广州市首批家校教育实践基地。

一、幼小衔接,新父母学校共生成

作为一所全寄宿学校,在幼小衔接会上,经常被家长追问:寄宿制学校会不会影响亲情?

要想回答好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样的孩子更适合寄宿?我们的回答是:来自于和谐家庭的、身心健康的孩子更适应寄宿制学校的生活。

1,课题引领。形成教育同盟

我们通过“幼小衔接”的课题,打通了幼儿园和小学低段教育链接的通道,把小学的养成教育向下延伸,通过课程衔接、专题讲座等对家庭教育中孩子的心理抚育问题、情感培养问题、性格塑造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与一批志同道合的家长形成教育同盟。

2.新父母学校,加强学校的认同感

当所有小一新生报名选择我们学校时,家长就自然成为我们新父母学校的一员了。我们通过“共读一本书”、新父母学堂课程、微课堂等,将新时代父母的育儿经验、广外外校的教育教学理念源源不断地对家长进行输送。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校园志愿者在行动等活动,对每个学生形成个性化教育预案。就这样,在新父母学校的学习过程中,家校之间生成了相同的教育理解、共同的价值理念、同步的教育策略,加强了家长对我办学理念的认同,让家校之间有效的互动和生成,成为新生入学的美好前奏曲。

3.电视台大片,聚焦教育向题的热点

每年寒暑假期间,广外外校电视台深入到学生家庭,拍摄年度专题片已经成为我们广外外校的传统。影片用纪实的手法,促进了学校、家庭的良性互动,家长、老师一起探讨教育问题,聚焦热点话题,破解教育难题。如今,广外外校电视台拍摄的教育专题片《芭比带我去度假》(系列)、《妈妈带我去哪儿》、《4026》等,不仅成为广外外校师生家长追捧的“大片”,更引起社会及媒体的强烈反響。事实证明:广外人对教育问题的探讨是前沿的、深入的,也是有温度的,最能打动人心的。

4.学前家长会,共话学校发展大计

每一届新生入校前,准新生家长们就特别期待入学前的那次盛会,因为这一天,广外外校的准家长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聆听外校人的殷殷叮嘱:即孩子在入学前要做好哪些心理准备,学会哪些基本的交往技巧,要具备哪些基本的生活习惯,形成哪些最基本的安全自护能力等等,这些来自广外外校资深教师的培训会,让家长们感到非常实用和受益。这一天,我们还会把根据问卷调查形成的个性化教育预案反馈给每一位家长,针对每个孩子一起探讨和修改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共话孩子和外校的发展大计。

二、入学教育,孩子与父母的特别成长礼

1.入学礼,别样的交接仪式

广外外校特别重视小一新生的入学礼,和其他学校的“击鼓明志”“朱砂启智”的形式不同,我们的入学礼则是把学校一天的日常校园生活通过仪式进行真实的呈现。这一天,家长牵着孩子们的手走上红地毯铺就的成长路,在礼堂举行一个特别的交接仪式,再由家长护送孩子到饭堂门口进行道别,让孩子们明白:今天开始,我就是让人羡慕的广外外校小学生了,正式的称呼叫做“外校人”。

2.网络直播,助家长孩子齐适应

小一新生入校的第一周,是我们寄宿制学校特别重要的一个过渡期。第一个夜晚,我们所有的领导、老师都会走进宿舍,帮助孩子们适应在校住宿的第一个晚上,我们的生活老师更是与孩子们同吃同住。当所有的孩子们都睡下了,我们的老师开始通过微信、网络直播等,把孩子一天的学习生活情况反馈给每一位家长,整整一周,每天都重复这样的程序。老师的这种用心,换来的是家长的放心和孩子们的开心。

三、活动育人,师生与父母共成长

广外外校自成立之日起,“活动育人”一直是我们的办学理念之一,目前这一特色已经成为我们最强的软实力之一。“活动育人”就是让学生在“活动”这个大课堂上学习相应的知识,锻炼相应的能力,熟悉必备的常识,形成相应的习惯,为情感价值观的形成打下基础。

广外外校的各种“亲子运动”、“无作业日家庭总动员”、“好家风评选”、“传统节日家校行”等,都已经成为我校的精品“活动育人”项目。比如:这个寒假开始前,我校积极响应总书记提出的“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精神,设计《寻找好家风欢度中国年》的少先队实践活动作业,孩子们在节日里追寻优良文化传统,通过家人团聚,了解家风、家史、家训。通过写家书、制作中国结、灯笼、做团圆饭、拍全家福等方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发扬家庭的优秀文化。

一开学,孩子们就把自己寒假完成的各式灯笼、中国结、全家福、家书等交给老师们,为了给孩子们过一个难忘的元宵节,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把作品挂满学校的文化长廊和学生宿舍的走廊。这些孩子们亲手制作的灯笼,设计新颖、环保美观,一经展出,便引来了师生们的积极围观。

元宵节这一晚,天还没黑,我们热心的家长、老师们,就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活动:有的班级组织了包汤圆、煮汤圆活动,在节日这天让每个孩子都吃到了自己亲手包的汤圆;有的班级组织了猜灯谜活动,家委会带来了丰富的奖品给每个孩子;还有的班级带来了皮影戏的表演,让孩子们在浓浓的节日气氛中感受元宵节的传统文化。

孩子们在传统的元宵节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快乐,家长们更是收获了一份用心陪伴的幸福。

一个“乐”字,勾勒出广州市荔湾区乐贤坊小学的和“乐”文化。乐贤坊小学,全国第一所家长学校创办单位,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全国德育先进学校……殊不知,在诸多殊荣的背后,学校为此付出了很多很多。

和“乐”“贤”达,推进家校教育共生体

文/林燕慧

我校拥有37年家长学校的经验,如此,在强化家庭教育功能,深化家庭教育指导的路上却不曾停止过。現如今,我们将“和乐贤达,推进家校教育共生体”这一理念作为“家校共育”的主要途径之一。由此,探索出一条“继承一融合一超越”的专业化、专家化、科学化、系统化道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校还特别强调教职员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更将“亲融眷爱,共育贤才”的家校理念传播给家长,真正形成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共生体,为学生构建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生态圈,其乐融融、共育贤才。

一、乐·文化——完善家委会建设,共建和乐家校文化

本着共育贤人这一目标,我校完善了家委会体系建设,细化了管理制度,实行分层管理;组建班级、年级、校级家委会组织、家长义工团队等。推选家长督学,参与学校管理。为保障家谊会组织顺利开展工作做铺垫,我校的家谊会章程针对不同组织,不同职能以及全体成员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都分别进行了细致说明。

班级家委会是在学校总章程的基础上,制订符合本班实际情况的班级章程,有目标、有承诺、有口号、有宗旨。年级家委会则需要及时向学校或校级家委会反映家长的要求、意见、建议,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之外,还要发挥承上启下的沟通作用。校级家委会的当选比较“高规格”,由全校各班家委会主席构成,推选出校级家委会正、副主席各一名。每学期定期召开两次以上会议,并需要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了解学校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情况,而后提出意见和合理化建议,协助学校搭建家长与学校之间沟通的桥梁。

我校还推荐家长代表组成家长督学,对学校的办学条件、教育过程、教育效果等展开督导。“乐贤家长义工团”的成立,旨在让热心的家长积极支持配合学校的各项活动(如:跳蚤书市、义卖、校运会、艺术节等活动的义工服务等)。

二、乐。融合——创新家校合作形式,家长从“被教育”到“乐参与”

从家长接受学校的家庭教育培训,到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再到家长直接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我们与时俱进创新了不同形式的家校合作模式,让家长从“被教育”到“乐参与”,有力营造合作互促的家校教育共同体。

(一)乐·提升——汲长主动参与学校的培训。

我们一向注重家长的培训,重在内容而非形式。作为广州市家庭教育基地,我们会以焦点问题精准解决为中心,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培训菜单,定期聘请家庭教育专家对家长展开培训。同时,家长们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家教中的疑惑,自报培训课题,分年级、分时段展开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培训。为记录、传递亲情,提高家长的综合素养以及加强亲子关系的沟通等,我们还开展了结合主题的培训,培训过后还会布置家庭作业,而作业形式也是多样化,如:撰写育儿心经(投稿到校刊);引导孩子每天看一则新闻;撰写读书心得:亲子共同完成一幅手工作业:教会孩子学习掌握一项实用技能;亲子进行一次心灵对话;带领孩子参加一次社会公益活动等综合实践活动。

(二)乐·体验——家长乐于参与学校社团活动。

本着教育来自于生活的理念,我们这厢大力倡导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那厢不忘融合校本文化,我们借助于校园内成熟的节日活动操作平台和文化氛围去促进家校、师长、亲子之间的沟通。

(三)乐·分享——家长善于参与教育教学活动。

多年来我们坚持开展“请家长进校园”的系列活动:连续九年的“家长做客座教师”活动以及重当一天“小学生”的活动,备受家长们的认可。

三、乐。管理——家长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管理

我校实施的“乐·管理”方案,多数以家长为主导,教师则作为辅助。几年下来,我们制定总结了一套适合家长参与管理的机制,最为关键的是这套管理机制不仅让家长自身得到了良好的成长,老师也受益良多,孩子更因为家长的榜样力量而改变。

(一)乐·机制——确立“贤家长”评价标准。

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我们将“贤德教育”的理念和乐贤文化的精髓编辑成《乐贤校本册》,发放给家长进行学习,以此增强家长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乐·激励——推选我们身边的“贤家长”。

为健全家长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家长们的整体素质与工作积极性,对积极参与家校共育的家长进行表彰激励,学校制定了<‘贤家长’教育活动评价手册》。以学年为单位,通过家长自荐、师生评选的形式,推选出年度“贤家长”。

(三)乐·管理——发挥家长的教育管理和督导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最为直接了解自己的孩子,学校为此主动邀请家长参与其中,对提高学校的教学效能起到了一定的帮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家校携手做好孩子的后勤保障管理。如家长主动进校做“午休管理员”,协助学校做好孩子的午休管理。二是家长督学。我校的家长督学不是简单参与学校办学条件的监管,如校舍、规模、设施等:还会参与教育教学过程,如常规管理、德育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等;以及对教育教学质量的监督,如对学生素质、社会评价等进行督查。家长督学的实施,令我校在提高教育评价的客观性、真实性和有效性方面都有了相应的提升。

四、乐·贤达——打造合作互促家校教育共生体

多年来,我校的家校工作从合作到共育,家长从“被教育”到“乐参与”,师长之间从磨合到认可,一路“披荆斩棘”,最终呈现了“乐·贤达”的效果,从而打造合作互促家校教育共生体的特色。

未来,我校将继续夯实基础,以“打造合作互促家校教育共生体”为主线,以“文化浸润心根,厚德滋育贤人”为统摄,以“乐学崇贤,向上向善”为培养目标,凝书香之气,融传统与现代结合之元素,潜心研究,和谐发展,以此丰富特色鲜明的“乐贤文化”的内涵,让乐贤校园处处萦绕“乐学之风、贤人之气”。

广州市越秀区教育路小学始建于1927年,其校址前身是清朝提学使司署,是一所居于繁华都市中心的古老精致的学校,风雨沧桑九十年,曾经几度辉煌,人才辈出,积淀了良好的人文传统,曾被评为“越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基地”。虽然是一所古老的学校,但是在面对推进“家校共育”工作方面,学校的理念确实是超前的。

讓孩子的精彩绽放延伸到家庭

文/唐传红

我们学校以“让每个生命绽放精彩”为办学宗旨,致力于办一所有特色、有内涵、有质量的现代精品学校,培养“有教养的中国娃,有底蕴的现代人”。与此同时,我们也会将这一理念灌输给家长,将学校的“出彩教育文化”渗透到每一个家庭,尽力让每一个家庭在孩子的学生时代找到精彩绽放的机会。

一、“激活—引领”出彩德育,让精彩从每一个孩子延伸到每一位家长。

学校有一支由教师、家长、关工委、社区等资源组成的德育团队,理念是“一起来,更精彩”,坚持立德树人,践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学生为基点,确认主体地位;以课堂为阵地,激活德育生命;以实践为基础,引领自我教育;以评价为手段,张扬学生个性;以学校为核心,创造精神家园。通过读书节、合唱节、艺术节、体育节、经典诗文演读大赛、评选“出彩少年”“读书之星”、出彩小主持挑战赛、开笔礼、消防安全演练、庆元宵慈善义卖、“好习惯银行”存储活动、建队日、国防教育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此激活孩子们的学习激情,并鼓励孩子将激情传递给家长,最终“进驻”家庭,形成家庭特有的“激情氛围”。

二、“学习——实践”出彩团队,在成就每一个孩子同时尽力成就每一个家庭。

我们秉承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的理念,首先“改造”教师团队。学校倡导的“出彩教师”团队具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师德师风,具备三种意识,即“终生学习意识、为生服务意识和现代教育意识”。通过实施两个“一万”工程,每天走路一万步,每天阅读一万字,从身体到心灵变得健康而美好;实施“手拉手工程”,营造同心同德、相亲相爱的科组文化;实施“名师工程”“青蓝工程”,促进团队专业能力整体提升;营造“三有”出彩课堂,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本,课堂教学有效、有味、有趣,夯实教学质量,实现师生生命价值的回归。通过老师影响学生,再通过学生的改变去影响父母。尽管这种模式见效不快,但我们坚信,经过时间的沉淀,或多或少总是会有一些改变,要么是意识上的,要么是行动上的。

三、“个性——成长”出彩课程,将适合每一个孩子尽力延伸到每一个家庭。

学校除了认真落实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外,还根据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家庭情况开设了“出彩六艺校本课程”:以日常礼仪、开笔礼、入队礼、毕业感恩礼等为主的“礼课程”;以神奇广彩、灵动广绣、葫芦丝韵、街舞律动等为主的“乐课程”;以武术达人、跃动乒乓、花式跳绳、快乐田径等为主的“射课程”;以开心农场、巧手家政、走读羊城、国防教育、春秋游为主的“御课程”;以墨趣书法、经典诵读为主的“书课程”;以智慧棋趣、蓝天航模等为主的“数课程”。我们力求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满足不同个体的成长需求,进而延伸到家庭当中。

四、“智慧——共享”出彩教研,将关注每一个孩子延伸到每一个家庭。

学校重视“科研兴校”,坚持教学、科研、培训一体化,围绕两个广州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越秀书院群文化’的校本课程研究》《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题阅读实践研究》,引领教师由单纯的行动者变成有意识的研究者,树立“问题即课题、课堂即基地、对策即研究、过程即成果”的教科研理念,关注每个教育对象成长过程中值得追究的真实问题,遵循“发现问题一探索设计一行为跟进一反思研究”的思路,探寻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我们的做法貌似是集中精力关注孩子,实则也是在关注孩子背后的家长和家庭。

五、“科学——服务”出彩管理,将保障每一个孩子延伸到每一个家庭。

学校的“出彩管理”,主要以教师和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对象,注重培育精神文化,凝聚全校人心;建设制度文化,实施人性化服务;实行精致化管理,提升管理的效能;构建“出彩学生”和“好家长”等发展性评价体系,促进自主发展;完善物质(环境)文化建设,打造教育共同体,促进教育生态建设,力求为师生精彩绽放提供坚强的物质、制度、环境等保障。因为孩子是父母的生命延续,是幸福家庭的希望,孩子的保障就是家庭的最大财富。

六、力推“家校共育”,一起来,更精彩。

近年来,学校加大力度关注“家校共育”并为之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教师和家长组成了一支强大的出彩育人团队,行动理念是“一起来,更精彩”,坚持立德树人,践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了发挥育人团队的合力,学校实行开放办学模式,允许家长进校参与民主管理、共商教育教学,融入学校每个大型活动,如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出彩小主持”挑战赛等,家长既是组织者、评委,同是还是运动员、表演者。学校注重营建标志文化,成立了校级家委会、班级家长会、家长志愿者服务队。为了发挥榜样的力量,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学校为此构建了“好家长”“书香家庭”等发展性评价体系。

家庭教育的功能是独一无二的,是家长在现实家庭生活中,通过言传身教,生活方式,情感、交流等方式,对未成年子女施以一定影响的教育活动。因其特殊性所致,学校甚是重视忽视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家校共育”的工作。从专业的角度看,我校的“家校共育”似乎做的不是很“专业”,但几年下来,我校的每个孩子都有了看得见的成长,每位家长在育儿水平方面也都有所提升,确切说,他们都分别绽放出前所未有的精彩一

广州市回民小学是广东省唯一的回族子弟小学,建校90周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现有12个不同民族的学子在回小这个大家庭里共同学习与生活。对于“家校共育”工作,回民小学所采取的“融和互惠”模式,正是基于不同民族的教育特色而产生的。

融和互惠,构建家校学习共同体

文/吴小兰

作为广东省唯一的一所回族子弟学校,因受多民族特色文化的影响,注定我们要朝着“融和互惠”的方向去发展。学校现有12个民族的学子在一起生活学习,所以我们又将“融和互惠”的理念融进了构建家校学习共同体的工作当中。

身为教育者,我们都清晰知道,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以及社媒“四位一体”的教育。而家庭教育又是一切教育的基石,家庭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品行的集散地。但对一个学生而言,尽管学校教育非常重要,但却不是全能的。这就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家校共育”,实际上,要想做好“家校共育”工作,尤其是我校的特殊原因所致实属不易。故此,我们找寻教育的本质,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培养学生的习惯培养去影响改变家长的育儿理念,以至于将好习惯的培养延伸至家庭。由此,我们充分发挥课题《积极心理学课程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有效性的行动研究》的优势,通过科研切实帮助家长解决育儿问题以及引导家长有效与学校携手,共同推进“家校共育”工作的发展。

一、融和家长,启蒙式互惠

我校共有学生1200名,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近四分之一,基于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习俗,每年招生季和新生季,学校都会以“融和互惠”为主题召开家长会,内容丰富,“含金量”也很高,包括民族团结问题,如何引导孩子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以及如何团结有爱、互帮互助等许多话题跟家长们进行详细交流。交流中我们不忘渗透隶属于回小专属的教育理念:团结“有”爱,不仅“友”爱,还要在心中存有大愛、存有包容之美、存有团结之美,最终在我们的校园呈现出一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其乐融融”的靓丽风景线。

二、主题培训会,学习式互惠

我校的家长会有别于传统的学期末家长会。我们会以专题培训会的形式开启家长会。专题的内容以学生为本,首先会根据这一学年的学生的具体成长问题而设定,而后再通过发放家长的调查问卷形式进行最后的定稿。其目的旨在让师长、亲子之间开启学习式互惠,相互受益,满足彼此的需要,不会让家长感觉学校的做法是强加于人。例如: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的主题是:做最好的自己;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的主题是:做一个自律的人;2018学年第一学期的主题是:书香伴我成长(邀请广东省特级教师跟家长谈阅读习惯的培养)。

身为一校之长,深然懂得校长这一职务的使命感。要做好回小全校师、生、长的服务工作,专业的学习,科研的引领,理念治校是不可或缺的。比较幸运的是我们的“融和互惠”教育理念还是获得了广大家长的认可。家长们的认可,无论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亦或是对学校的未来发展都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融和》校刊,互惠之载体

为了更好地让家长们了解学校每个学期的教育教学活动,对学校工作给予更大的支持。学校与家长们共同创立了《融和》校刊,共分六大板块:丛林部落(学校篇)、青草部落(教师篇)、百花部落(学生篇)、飞鸟部落(家长篇)、大鱼部落(社团篇)、小虫部落(科技篇)。校刊以学期为单位出版,并向学生、家长及教师们开放,鼓励他们投稿,还专门为学生设置了个性化相片张贴的版块。校刊的创办旨在丰盈孩子们在回小的童年记忆。

四、融和志愿者,互惠之团队

我校在2017年9月正式成立了近百人的“融和志工”团队,团队自成立以来,每学期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各项活动,不定期组织校外的志工活动,播撒爱心,就连我们的老师也身体力行参与其中,切实培养孩子们的爱心行为,以此做到了真正的“融和互惠”。

五、融合学习,共建学习共同体

我校自2017年度下学期开始,将传统节日与学校活动结合为主题,邀请亲子共同参与设计明信片。我校的明信片获得了广州市邮币卡协会人士的支持,配有专用的邮戳盖。此外,我们还在学生群体实施了“小队合作,互惠评价”项目,其中有一条是要求每个小队成员的家庭必须构成学习共同体,配合学校的“小队学习”,提供小队成员共同学习的契机,例如:周末带小队成员一起做志工;看电影;去图书馆等活动。该项目的实施不仅融洽了各个家庭之间的关系,也增进了家长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也给孩子们做出了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最为受益的还是孩子们,因为父母的参与和关注,孩子的心灵得到了滋养,良好的亲子关系也增加了他们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六、问卷反馈,互惠成长

家校之间的沟通是促进构建学习共同体的主要元素之一,如何做到有效构建,有效学习,最终达到有效的“融和互惠”才是我们的工作初心。通过家长问卷的数据显示,如您认为目前学校和家庭合作教育开展的效果?答案:A.效果较好及很好,占比:92.28%;您愿意参与家校合作吗?(包括做班级、年级、校级家委成员、学校志工、协助学校各项活动等),其中比较愿意跟愿意者占比:97.80%;您对学校现有的家长会形式跟内容,满意吗?比较满意跟满意者占比:91.90%;您对学校每一个学期一次的家长学校的培训活动,满意吗,比较满意跟满意占比:90.78%等,最终收获了我们的初心愿景——回民小学的全体师、生、长在“融合互惠”的教育理念中都相继得到了较好的成长,从而更加夯实了我校“构建家校学习共同体”的基础。

(备注:该文为“广东省教育科学课题《积极心理学课程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有效性的行动研究》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14YQJK016)

位于廣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的北滘镇中心小学,创办于民国1921年。因此,它虽然没有一线城市的地理和资源优势,却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先觉的教育意识。

家校共育,百教行先

文/黄伟

北滘镇中心小学创办于1921年,至今已经有98年的办学历史。在几代中心小学人的努力下,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得到了上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为了进一步提升校园办学品牌,我校结合新时代的新要求、学校的现状和目标,制定了“学本育人”和“百教学为本,育人行为先”的办学理念,把“行先”德育和“共育”家校作为我校的德育建设和家校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百教学为本,育人行为先

在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我校确立培养“四有新人”为育人目标,提出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的德育体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认知规律,分别提出相应的行为习惯(礼、仪、孝、责等)养成学段的重点目标,并将各阶段的目标列为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德育评价体系—“小组合作量化评比”和“星梦少年量化评比”,从小事、实事抓起,按不同的年级分步落实推进,通过每周红领巾广播站进行总结表扬、指出不足。此外,我校本着“环境育人”这一特色,积极推进“书香校园”文化建设和“班容班貌”评比,辅以定期的年级讲座、年级会等,抓住适当的契机,紧密联系身边的实际,通过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用形象生动的方法去做学生和师长的思想教育工作,寓教于乐,最终收到了“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实效。

二、家校区“三位一体”,“合力”共育

近年来,随着北滘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大量高端人才聚集北滘,对北滘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提出了更高、更大的需求,成为了北滘教育发展的挑战和动力。由此,我们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学校、家庭、社区的互动,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我校充分利用社区、家长这些优秀资源,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学校专题课;利用网络优势,拓宽家庭与学校互动的渠道;通过“家校共读”活动,引导学习型家庭的建立;将家长请进来,把孩子带出去,把社区引进来,促进家校区形成共育“合力”,真正实现“1+1+1>3”的效应。

1.共育的“助推器”——家委会、义工队

“家长委员会”和“家长义工队”是家校共育的主要力量。为进一步发挥好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凝聚广大学生家长力量,我校通过探索特色的评价激励模式,引领家校共育走向常态化:每一项工作都记录在案(门前义工、校运会义工、家长会义工、家长讲堂义工、才艺大赛义工等);每一学期都举行“优秀家委”“优秀家长义工”、隆重评选表彰“十佳”家委会委员、“优秀家长”和“书香家庭”等评比活动,让家长们的每一点心意、每一份贡献都在校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让家长们心中充满着自豪感和成就感,都以能为学校出力,为同学们办实事为荣,竞相在教育子女上费心思下功夫,树立为国育子责无旁贷的信念。近些年,我校不断扩大“家长委员会”和“家长义工队”团队,形成了学校、年级、班级家长委员会和家长义工队网络,一层扣一层,内涵不断延伸,机制不断完善,为家校共育架起了桥梁,在开门办学、参与督导、沟通体验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了家长们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平,形成了学校教育的强大合力,是家校共育最有力的“助推器”。

2.共育的鹤作方式——“面对面”、“一线牵”

近年来,我校逐渐优化了现代家校区合作方式:首先是家长——学校“面对面”。通过班级、年级、学校的层层家委与学校领导、教师、子女交流,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学校也及时把校务和学校大事向家长委员会报告,听取意见。家长委员也能向学校反映家长的意见,并就学校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另外是家长——学校——社区“一线牵”。学校利用现代媒体,形成一种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家校合作新型方式。如建立学校网站,班级微信群,手机校讯通,QQ群等,搭建现代家校合作的有效载体。对于社区所组织的活动,学校充当起桥梁作用,积极向家长推送,给予孩子们更多展示的舞台,让孩子们在家校共育的合作方式下快乐地成长。

3.家校共育,“百教共学”

“百教讲堂”

学校打开校门,引进优秀家长资源进课堂讲课,组建“百教讲堂”的家委讲师团“沙龙讲座”,加强家校联系,让孩子们丰富知识。“百教讲堂”的内容多样,形式生动有趣,有讲座(心理、家教、禁毒、交通等)、故事、手艺(手工、绘画、制作糕点等),每一位授课的家长都特别用心,准备充分,从内容的选取到课件的制作,都精益求精,帮助家庭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极大地发挥了家庭教育的功能。

“百教之声”

我校开设了“百教之声”专栏节目,首批推出24节气的内容,将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图文并茂的形式编辑成文,由老师、学生亲自担任主播来进行朗读,并利用微信公众号、学校网站等途径推送给家长和学生(学校也利用早、午读时段分享),向学生、家长宣传传统文化。与此同时,我们还把“生命教育”的实践基地拓展进社区,鼓励亲子参与社区的各类活动,帮助学生增长见识,为学校德育的建设而服务。

另外,学校还积极、主动争取社区、警务区、交警中队、消防队、食监、家委会等支持和参与,齐抓共管,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搭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德育架构。

“共育”家校培养了悦纳的北滘中心小学学生,教育孩子学会接纳意见,学会与人沟通;也帮助形成了和谐的校园氛围、和睦的家庭氛围,真正做到“家校联手,齐抓共育”,一切为了孩子的明天而携手前进。

东莞市东城第三小学近年来坚持“文化多元教学相长”的办学惠蹈,奎力打造高品质教学环境,培育了高素质的师透队伍,创新了高水平的育人课程,引领了高品位的价值追求。

文化多元 教学相长

文/张任坤

为响应东莞市东城街道中小学积极发展特色教育,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打造东城教育特色品牌的号召,结合学校优势,针对学校发展中的不足开展创新改革,以创建教育特色为契机促进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升。根据创建实施规划方案,我校从教育特色与特色项目两个层面开展创建活动,采取“项目特色彰显素质,教育特色深化内涵”的策略。在特色项目方面,我们结合音、体、美、科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特色项目活动,创建“诗歌教育特色”、“足球教育特色”,培育“剪纸艺术特长”、“管乐器乐特长”、“篮球特长”与开展“击剑队”、“射箭队”、“乒乓球队”等不同层次的特色项目,近三年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诗歌教育特色项目多元融入,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1.营造熏陶诗歌环境。自2011年以来,我校多次被评为“广东省诗歌教育示范校”,这既是学校的荣誉,也是学校进一步提升办学内涵的动力。无论你身处环形校道,还是各层走廊、各班教室,都会发觉自己时刻浸润在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经典古诗文等诗歌文化的浸润与熏陶中。

2.多层面实化颂读活动。在创建诗歌特色时,我们没有停留在宣传的肤浅层面,而是采取整体规划,分散实施的策略:一是编撰了《笠翁对韵》《弟子规》等校本教材;二是专门设置了每周三、周五午讀,诵颂读时间;三是在语文课、思想品德课、升国旗适时渗透;四是纳入读书考级的评价中。在坚持经典诗歌颂读的同时,我们不断努力探索诗歌文化与其他校园活动的融合:一是将升国旗活动与诗歌文化融合;二是将传统道德思想与诗歌文化融合;三是将绿色教育与诗歌文化融合;四是将曲艺文化与诗歌文化融合。

3.诗歌教育提升师生内涵。由于多年沉淀,2015年广东诗歌节现场比赛中,我校郑炜华、钟朗熙分别获省特等奖、一等奖,还有5位同学获三等奖,创近年最佳成绩,学校再次被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授予“广东省诗歌教育示范校”称号。近几年有30多位老师先后参加了东莞市电视台《完美大舞台》、东城街道《五月诗会》、《惠民文化活动》等活动的演出,这是我校“文化多元、教学相长”的有力见证。

二、击剑、身寸箭特色项目积累实力,沉淀学校传统优势

我校于2011年、2015年先后被东莞市体育局批准为东莞市击剑、射箭后备人才训练基地网点。近几年体育科组认真贯彻和落实击剑、射箭工作条例社团精神,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做到教书育人、以德育人、以体育人、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击剑队、射箭队几年来多次获东莞市运动会及各类锦标赛冠、亚、季军。

三、足球教育以点带面,开创体教结合新局面

2014年,学校自我定位“足球特色学校”以倾力打造,短短几年里,随着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男女足球队多次获东莞中小学生足球联赛一、二、三名外,学生们更是了解了更多的足球知识,掌握了更高足球运动的基本技能,同时培养了吃苦耐劳的品质。

在校园足球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师生积极探索校园足球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活动模式,从而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和活动的保障措施,有效推动了学校足球训练的广泛开展,培育运动精神的种子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使足球逐渐成为学校体育特色教育的一大品牌。

学校目前已将“构建足球特色学校网络”、“探索足球俱乐部建设及运行机制”设为学校的足球训练目标。学校开展足球训练课程,并不只是单纯训练学生们的足球运动技巧,或组织同学们参与校内校外竞技赛事,更重要的是,向参与足球运动训练的每一位学生传达“合作、拼搏、快乐”的足球精神,促进学生形成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在精神层面上强化他们的意志力。

对学校来说,这是培育校园特色文化,多元发展的有力途径,在学校探索足球运动训练的良好运作机制的过程中,学校以足球为载体,鼓励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发挥所长,有效地安排时间,热爱生活,全面发展。

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灯湖第五小学(原西约小学),创办于1976年。学校座落在千灯湖区域的中心腹地,依傍在美丽的雷岗山脚下,恰人的环境让人心生一种幸福感。

家校共育谋新篇,“七彩”教育有亮点

文/张旭东

在“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这一办学理念的基础上,我校提出了“家校齐携手,共圆孩子七彩梦”的家校工作宗旨。这一举措与学校的七彩课程相融合。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家长们科学教子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大大提升,学校呈现出向上向善的精神面貌和蓬勃朝气的发展之势。

一、搭建家校共育平台,拓宽协同育人渠道

1.家委入校共议学期工作重点

学校成立了家委会,设置了专门的家委办公室。让家委会成员走进学校,了解学校,面对面和老师沟通交流,让家长从站在学校大门之外的“教育看客”,变成学校教育的“当事人”。每学年,学校从家长中遴选代表,成立班级和校级的家长委员会,制定家长委员会制度、工作计划和学期具体工作安排。家委代表参与学期初学校工作会议,共议本学期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工作重点。由德育处向家长通报学校近期的重要工作和举措等,听取委员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拟定学生工作重点。学期末,召开家长委员会总结会议,总结一学期以来学校德育工作历程,思考工作的实效及存在的问题,设想下一步工作要点。同时对各班表现优秀的家长进行表彰。充分发挥家委会参与监督和管理的职能,让家长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同盟者,成为推进家校共育、和谐人文环境的中坚力量。

2.全方位搭建家校沟通平台

为打破传统沟通的局限性,让家长及时了解到学校的教育活动和孩子在校的情况,学校全方位搭建沟通平台,以实现“家校沟通”零距离。以班为单位,成立了各班护卫队,放学高峰以护送学生安全上下学。家长开通了“校讯通”,开设了校级公众号平台,让家长随时把握学校教育的动态。学校和家委建立了微信群,针对每周的义工安全护卫、学生在校在家成长过程中存在典型性的共性问题等进行讨论商议。各班建立了班级家校微信群,老师可以将学生在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以图片、文字和视频的形式发到群里,家长也可以给老师留言,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平台,拉近家长和学校之间的距离,促进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

二、丰富家校共育形式,夯实协同育人基础

1.家校齐开发“七彩”课程,促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为促学生多元发展,促各项综合学科素养提升。灯湖第五小全面开发了适合孩子发展的“七彩课程”:有普惠性《信息学校本课程》《春雨课程》《游泳课程》《舞蹈课程》《厨艺课程》《足球校本课程》《七彩德育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及思维体操、小春笋文学社团、花样跳绳、妙笔生花、剪纸等30个社团课程等供学生依兴趣自主选择,除了学校专职教师,特聘的校外专家任课外,全面发动有才艺、特长的家长进校施课,如名著欣赏社团,我们邀请了对红学的研究有较深造诣的家长到我们小春笋文学社进行《红楼梦》的欣赏指导,邀请律师家长到校给学生上《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医院工作的家长可以到校指导学生不乱饮食、自救互救等珍爱生命的课程,特邀优秀的点心师家长和五星级酒店大厨家长到校进行厨艺课程的培训,会剪纸的家长、懂国际礼仪方面的家长都积极踊跃报名为学生进行义务服务。

2.积极搭建培训平台,为家长专业化成长强增速

学校每学年都会依据需要举办近10场各种形式的阶梯式系列化家长培训。如:一年级新生家长会,青春期心理疏导家长会,六年级毕业生家长会,信息学校本课程反馈家长会,专题问题分析家长会,家长走进课堂开放日等。我们以一月一主题,依学段为生发点,举办相关的主题家长培训。如一年级入学前,会进行家校适应性为主、学生习惯养成为主的新生家长会。如四年级第二学期,我们会为四年级全体家长安排一场“青春期,家长该如何做?”的专家培训。二年级下学期我们会安排“如何做小学生的家长”等主题培训,引导家长更新科学的育儿观念。每学年会邀请教育专家从心理学角度为全校家长召开讲座,给家长提供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还有每学年一度的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近教师和孩子,近距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通过主题化、专业化、系列化的培训,使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教学理念、办学思想,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也在帮助家长树立使命感和责任意识的同时,更加促进了家长队伍专业化的发展,获得了广大家长的高度认可与积极践行。

3.努力打造家校社共同体,绘学生幸福成长同心圆

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子孙的重要工程。为推动家校共育工作再上新台阶,我们整合家庭、学校、社区三方力量,积极构建家、校、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共同体。每年寒暑假或重大的节假日,结合社区活动,鼓励教师、家长带领孩子参与社区志愿者的关爱行动,如:“齐动手 美村居 迎新年”寒假实践活动,“三清理”环境整治行动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们参与社会,接触社会,丰厚人生阅历的同时,更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活动过程中的合作、沟通、团结等团队精神也实实在在得到了培养和熏陶,从而培养他们爱家乡、爱集体、爱家庭、爱学校的观念,学生的感恩、包容、给予更快乐等思想品格初步形成,为提升学生自身的幸福生活力提供了平台与实践机会。

家校共育是教育发展的需求,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近年来,也引起了全体“教育人”的高度关注与积极探索。如何让家校共育更贴近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如何让家校共育实实在在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持续摸索的动力。我校将继续坚持“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与家长亲密携手,搭建 “七彩”平臺,为“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力、终身学习力、幸福生活力的适应未来社会的智慧型人才”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孩子亲子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家长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家长错了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