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课堂导入技能的探讨

2019-09-10梁金凤许琼

现代盐化工 2019年3期
关键词:化学课堂核心素养

梁金凤 许琼

摘   要:一堂精彩的化学课需要每个教学环节都扣人心弦,导入环节能否抓住学生的吸引力,是打造良好化学课堂的开端。在当前的化学课堂中,导入环节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导入内容与主题不够贴合、衔接不够自然、导入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创新性、对导入时间的控制不恰当等。以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为本,结合化学教学理论以及带课经历,探讨几种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导入的方法,希望为以后的化学课堂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化学课堂;导入技能

随着国家最新高考模式的推出,化学作为“六选三”的科目,在高考中被选的概率不高,但是选择化学科目的学生以喜欢化学或是化学基础还不错的学生为主,这对高中化学课程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化学学科知识和过硬的教学专业技能,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教学技能是教师打造良好课堂的骨架,也是提高教师自身教学业务水平的重要手段,衡量教师教学艺术的一个参照[1]。导入是化学课堂中必备的技能,是教师在上课伊始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激励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一种方式[2]。精彩的导入能够像磁铁一样抓住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又像是文章的“凤头”,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在学科核心素养指引下,笔者结合多个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案例,针对化学教学中的导入技能展开探讨。

1    导入技能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导入内容与主题不够贴合,衔接不够自然

良好的导入能够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是化学教学中的必备环节。大多数化学教师在教学中会有意识地运用导入技能,但有时“为了导入而导入”,使得导入的内容与课题的主题不够贴合,仅流于形式,在语言的衔接上不够自然,过于生硬,无法体现出导入环节的用意。

例如,在讲解“乙烯的加成反应”时,用蘸有高锰酸钾溶液的硅土可以延长鲜花的花期来导入乙烯,实例利用高锰酸钾与乙烯发生氧化反应,但与乙烯的加成反应无关,导入的素材与主题不够贴切,缺乏一定的联系,这样的导入过渡不够自然,缺乏连贯性。

1.2  导入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创新性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需求的驱动力,学生只有感兴趣才乐意去学,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很多一线老师习惯于平铺直述,不重视课堂的导入环节,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有些导入方法单一或选择的方法不恰当,教学思路过于老套,缺乏一定的创新性。

例如,讲金属钠时,很多老师习惯通过一些因为钠引发的火灾事件来导入,学生处于对知识的学习、对社会加强认识的一个阶段,火灾等恶性事件会给学生产生化学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的负面印象。可以在课堂开始采用“滴水生火”的实验—向包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上滴水,会看到脱脂棉燃烧了,增添了导入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3]。

1.3  对时间的把握不当

导入是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但毕竟是“配角”,导入时间过长过短都影响教学效果。导入时间过短,不能够合理创设教学情境,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时间过长,有些“喧宾夺主”,使教学过程显得头重脚轻,主次不明,也会使得语言不够凝练。一般导入时间控制在课堂时间的10%左右,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把握导入时间[4]。

2    化学课堂教学中常用导入方法及实例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有化学史实或化学故事导入、生活经验导入、化学实验导入、复习导入、古诗词导入、直观导入等,如图1所示。

2.1  化学史实或化学故事导入

在教学中,利用化学史或化学故事来导入化学课程,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化学史可以开阔视野,帮助学生感受伟大的科学家在发现化学物质和规律的过程中自身具备的品德。

例如,以“醋的发展史”来导入“醋酸”。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酒是谁第一个酿造出来的吗?

学生:杜康。

教师:杜康有个儿子叫黑塔,黑塔从小跟随父亲酿酒,有一次,他看到酿酒后的酒糟被扔了,觉得很可惜,就把酒糟泡在了水缸里。等过了21天,他忽然想起泡在水缸里的酒糟,赶紧急忙打开水缸,一股浓浓的酸味涌出来,他尝了一口,味道很不错,于是把它保存下来做了调味酱。后来,人们根据“二十一日酉时”用“醋”字来命名了这个调味酱。这就是“醋”的发现。今天呢,我们一起跟随杜康的脚步,来了解下醋的奥秘。

2.2  生活经验导入

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可以用化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基于高中化学的新课程理念,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为导入增砖添瓦。导入时,可以从学生本身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入手,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刺激学生产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需求。

例如,讲解“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时,很多老师习惯开门见山,直接讲解温度、压强、浓度等条件对于平衡的影响,但是学生对于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难以理解,只能去机械地记忆相关规律,教学效果一般。如果借助于学生熟悉的“天气变化增添衣物”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来理解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某一条件,平衡会向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具体化,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知识。

教师:同学们,天气热了,我们是不是要把衣服脱了,这样可以使体温降低,以减缓热的感觉;那如果天冷了,我们会怎么做?

学生:要多穿衣服来保暖。

教師:在化学上,解释类似现象的原理就是勒夏特列原理。当改变某个条件时,平衡会向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此外,在上课前还可以让学生制作小手工或其他生活中的应用,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学生对化学在生活中应用的深刻理解。比如,讲“氧化还原反应”时,可以向同学们展示维生素C的说明书,然后设计小实验:将维生素C加入高锰酸钾溶液中,使得高锰酸钾褪色。在讲解“原电池”前,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作业—制作水果电池,用西红柿、铜电极、铁电极和导线连接,再按上一个生日蛋糕的音乐盒,学生会充满成就感,将动手、动脑有机结合起来。

2.3  化学实验导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如果在教学中加上一些教师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不但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在动手操作中养成严谨、求实、细心的习惯。探究实验的加入,可以帮助学生慢慢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讲“铜与氯气燃烧”时,可以通过铜与氯气燃烧的实验导入:将铜丝加热,然后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会观察到生成棕黄色的烟。实验导入产生的明显现象,可以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再由宏观现象延伸到微观世界,用化学符号表示,建立“宏观—微观—符号”的联系,增强了“宏观辨识与微观辨析”的核心素养。

2.4  复习导入

当所讲内容与学生之前掌握的知识间存在联系时,可以运用复习导入的方法:先复习旧知识,再由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的桥梁,弱化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和恐惧感[5]。

例如,讲“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时,有些学生可能对一些微观的概念有所遗忘。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复习初中学过的离子符号的写法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相关知识,在熟悉知识的基础上,过渡到新知识,还能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认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2.5  古诗词导入

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蕴含着一些化学知识,可以通过古诗词的分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课堂增添色彩,让学生感受中华文明中蕴含的化学知识。

例如,2017年全国Ⅰ卷理综的第8题—《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就是对“升华”的解释,教师在导入时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又能增进学生对升华的理解。

2.6  直观导入

戴尔的经验之塔中提到,人在获取知识时更倾向于从直接到间接、从具体到抽象。语言符号是最抽象的经验获取方式,而通过视觉、嗅觉等感官获得的经验是直接的、真实的。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教具、化学仪器、化学药品等形式给学生创设由视觉、感觉、听觉等直观情境,并把这种方式叫作84直观导入。

例如,在讲解“乙酸的物理性质”时,可以带1瓶乙酸溶液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照实物来分析乙酸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物理性质。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的呈现方式,让学生产生直观感受,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6]。

3    结语

教学是一门引导学生更好地描绘人生画卷的艺术,而教师就是这门艺术的引领者。导入是化学教学的开端,如果想在课堂一开始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需要恰当精致地导入。

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是起主导作用。在选择教学的导入方式时,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本”,根据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特征喜好,选择恰当的导入方法,把握好导入主题的时机,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化学课堂,展现多彩的化学世界。

[参考文献]

[1]张铁牛.教学技能研究的理论探讨[J].教育科学,1997(2):27-29.

[2]朱嘉泰.对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技能构成要素的分析[J].化学教育,1995(4):16-19.

[3]阚绪华.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新课导入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35):104-110.

[4]代   丽.师范生微格教学课堂导入技能研究—基于試讲试教微课视频案例分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7):119-121.

[5]陈文琴.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的六种方法[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7):224.

[6]张   伟,王金海.导课艺术案例分析—谈高中化学课导入方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1):77-78.

猜你喜欢

化学课堂核心素养
如何将环保理念渗入化学课堂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化学实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初中化学课堂中问题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尝试
如何让化学史在化学课堂中焕发独特的魅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