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贵州家族进士生平及著述丛考

2019-09-10许娅

教育文化论坛 2019年3期
关键词:生平明代贵州

许娅

摘 要:明代是科举制度发展的巅峰时期,贵州建省虽然始自明永乐十一年,但受科举影响亦颇为深远。自正统四年至明末的230余年间,贵州共诞生进士99名,其中出现了5个进士家族,有家族进士10人。本文对这10位家族进士的生平和著述进行考证,探讨他们的成就及社会影响,借此窥探整个明代背景下贵州科举的概貌,从侧面反映当时贵州的文化发展水平。

关键词:明代;贵州;家族进士;生平;著述

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2019)03-0036-07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9.03.006

Abstract:The Ming dynasty was the peak perio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Although Guizhou Province was established in the Ming Yongle 11th years, the influence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was far-reaching. In the period of more than 230 years from the orthodox four years to the end of the Ming Dynasty, a total of 99 imperial exam winners (Jinshi) was born in Guizhou, among which were five Jinshi family clans, some of which had 10 Jinshis.This paper makes a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lives and writings of these ten Jinshis and explores their achievements and social impact, so as to take this as a glimpse of the whole Ming Dynasty background of Guizhou imperial examination and reflects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level of Guizhou at that time.

Key words:the Ming Dynasty; Guizhou; family clan Jinshi; life stories; writings

张岱曾说:“甲第科名,至艳事也。皇榜一出,深山穷谷,无不传其姓氏。”[1]有明一代,科举制度发展达到顶峰,这对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造成了空前的影响,对士人命运起着决定性作用,对家族的兴亡更是影响巨大。在明代,平民家庭可以通过科考高中进士而一跃成为社会名门,且一个进士便能够撑起一个家族一至两代的发展。到了明中后期,更是一度呈现出选官独重进士的局面。由此,进士功名背后所带来的实际利益也就使得科举入仕逐渐成为发展壮大一个家族最主要的途径。于是,人们为了使家族能够发展成为名门望族,便不断地追求进士功名,家族的发展壮大也逐渐与进士功名相结合,这使得进士家族成为明代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贵州建省于永乐十一年,在15个行省中是建省最晚的,但其受科举制度的影响颇为深远。贵州自建省至清末达600多年,亦取得了“六千举人”和“七百进士”的好成绩。据《钦定续文献通考》记载:“永乐十四年,始命贵州士子附云南乡试”[2]。在贵州士子开始参加科考直至明末这230余年里,贵州就出现了近百名进士,这些进士的出现,不仅为贵州政治、经济、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带动了贵州文化的发展。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家族是最基本的组织单位。黄万机先生也曾说过,家族文人集团是貴州汉文学存在的较特殊的现象之一。而进士其实是文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贵州进士群体中就存在家族进士的情况,且这些家族进士都集中出现在明代。由于贵州处于边省地区,科举文化的研究尚处于发展期,诸多问题亟待发掘。本文对明代贵州家族进士进行考证,一来可以借此窥探明代贵州科举的概貌,进一步了解贵州的文化发展脉络,同时也能从侧面反映当时贵州文教水平的高低,从而增强贵州人的文化自信。

一、明代贵州进士概述

贵州科举成绩素有“七百进士、六千举人”之概说,然具体数据却向无定论,尤其是明代贵州科举数据,模糊、缺失、错讹情况比较普遍,如进士总数、姓名变更、双重籍贯等问题亟待解决。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极为复杂,诸如史籍记载信息有误、移民现象带来的籍贯信息混乱、边缘政区的交互管理等等,亟待辨清。为解决这一根本问题,笔者在依托民国《贵州通志·选举志》(后文简称为《选举志》)、《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后文简称为《索引》)、《国朝历科进士题名碑录初集》(后文简称为《初集》)等文献的基础上,翻阅了《明实录》《皇明贡举考》《类姓登科考》《弇山堂别集》《国榷》《掖垣人鉴》《御制大诰三编》等一手资料,通过梳理、分析,多方印证,终考得明代贵州进士总数为99人。按地域划分,中式人数最多的是贵州宣慰司和普安卫,中式者皆为11人,占中式人数的1/5还要多。

通过文献对比分析,在这99名进士中存在众多双籍考生,如:黄绂、俞玑等。

黄绂:《选举志》载其为平越卫人;《索引》《初集》皆记为贵州都司平越卫人,正统十三年进士;《本朝分省人物考》载其字乃封丘人,正统戊辰进士;《皇明人物考要》也记左都御史黄绂,正统十三年进士;《国朝列卿纪》载其为贵州平越卫籍,河南封丘人;《皇明贡举考》、《明史纪事》、雍正《四川通志》、《罪惟录》、万历《开封府志》皆有所载,略同。

俞玑:《选举志》载为贵州前卫人;《索引》记为贵州前卫,直隶吴县人(《贵州通志》作贵州宣慰司);《初集》则记为贵州前卫、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成化八年进士;《皇明贡举考》载俞玑为贵州卫人;乾隆《贵州通志》记:“俞玑,宣慰司人,官户部主事”[3]595、“俞玑,宣慰司人,壬辰进士” [3]602、“俞玑,贵阳人,成化壬辰进士,授主事,明敏廉洁,卒于官”[3]640;同治《苏州府志》记:“俞玑,宜黄教谕,贵州前卫籍,科未详”[4];雍正《广西通志》载:“俞玑,贵州人,进士,成化中人”[5];乾隆《江南通志》记:“俞玑,贵州卫籍”[6];《馆阁漫录》亦有所载。其余就不一一列举,具体统计数据如表1:

从表1中可以清晰地得出以下结论:据统计,双籍考生共85人,占明代贵州进士总数的86%,就分布来看,除山西、广东、广西和云南四省外,双籍考生所涉及的移民省区多达10个,按移出人数多少将省份排名为:直隶、江西、四川、应天、湖广、浙江、河南、陕西、福建、山东。而明代贵州最后一位进士苏国瓓乡贯信息在《索引》中记为“福建晋江”,在《初集》和《明清进士题名碑录》中均被记为云南某地(因墨迹涂抹,无法辨别),因缺乏资料难以考证,可算为疑似云南者。综上所述,双籍考生未涉及的省份只有山西、广东和广西。

除去85个双籍考生,贵州籍考生仅有14人,分别是:王敞、陈迪、黎逊、闻贤、张守宗、杨如皋、陈世章、汤景明、费道用、万任、扶纲、姚咨俊、李觉先、周祚新。

除了总量的变化以及籍贯的特殊性,还存在进士姓名前后有所变更问题。当然,这种情况是极少见的,明代贵州进士中有且仅有一人——他就是在万历四十四年与汤景明同时及第的陈世章。

关于陈世章,在《碑录初集》和《碑录》中均记载为陈士章。据《珍溪东山谢氏族谱》所载:“谢士章,字含之,号石渠,复号石隐士。幼政嶷,头角崭然。生三岁,邑侯陈公与莲江公交厚,得异梦请抚为嗣,携回黔中普安州。年十七辅弟子员,三十一岁中贵州乡试第九名,三十七岁登万历丙辰进士。”由此可知,谢士章先是籍隶普安陈姓,登第后疏请复姓谢,因在谢氏排辈为士,故又叫谢士章。虽与榜姓有异,但实属同一人。

综合来看,明代贵州所取得的科举成绩相当可喜,然在这个近百人的进士群体中,进士家族是一个尤为突出的群体。明代贵州的进士家族分别有普定梅氏父子、清平李氏父子、普安蒋氏父子、铜仁陈氏父子、石阡胡氏兄弟,共计5个进士家族。

二、明代贵州家族进士生平及著述考

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最基层的组织机构,但关于“家族”的定义,学界向来看法不一。因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家族”除最基本的血缘关系外,还涉及是否聚族而居、合籍、合财等诸多方面,情况较为复杂。顾名思义,家族包括“家”与“族”,前者单指“家庭”,后者则有“家族”“宗族”两重含义。春秋晚期以后,“家族”的范围大体以五服为典范。“父、己、子”三代为“家庭”,至同出曾高之祖而不同财的为“家族”,五服之外的远亲则称为“宗族”。本文所考的进士家族单指“家庭”范围,也就是说一个家族最多仅涉及三代人。

下文中,笔者会就明代贵州这五个家族的进士生平和著述情况作出具体考证:

(一)普定梅氏父子

1.梅月

《选举志》载其为普定人,《索引》《初集》记为贵州普定卫,陕西三原人,嘉靖五年进士。有关梅月生平,《康照通志》《梅氏谱》有载,然皆为简述,合以记之。

梅月,字双清,普定人。梅月初生时,母熊氏梦月堕马厩,晨往视之,得鸡子色赤,拾食之,遂生月,故以命之。嘉靖丙戌年(1526)成进士,历官川南道宪副,民间有梅月双清之谣。月生平持躬谦让,人称长者。读书善解悟,工诗古文词。居官有清声,百姓歌之曰:“操如梅,明如月,双清那可得!”致仕卒于家,祀乡贤。一生无诗作流传。

2.梅惟和

《选举志》载其为普定卫人;《索引》记为贵州普定卫,陕西三原人;《初集》则记为贵州普定卫,陕西西安府三原县人,嘉靖三十八年进士;《四镇三官志》卷八《职官考》中载梅惟和为陕西人;《皇明贡举考》载其为贵州普定卫人;雍正《河南通志》载为贵州人,进士,隆庆间人;乾隆《贵州通志》则记其为普定人,月子,己未进士。

关于梅惟和之生平,《安顺府志》仅一言以述之,然《黔诗纪略》载其父梅月之事迹中稍有记述。

其先自陕西三原来,戍普定卫,籍焉。惟和举嘉靖三十四年(1555)乡试,三十八年(1559)成进士。历官御史,严毅有风力。巡按广东,又按山海关。境内一寺僧,三百人多不法,欲捕之,无主名,阴遣干仆投寺落发。居久之,尽廉得其杀人夺财、开土室、匿妇人状,乃为僧帽数百,刻日令诸僧走院受施,至则尽闭院中。发寺神座下,白骨无数,出土室妇女百余人,访归其家,焚寺骈诛诸僧,远近称快焉。弟惟诗,子豸,并有文名。惟诗万历元年(1573)乡举。官知县。豸,字凤阳,四十六年(1618)乡举,由良乡教谕,知完泽县,以干略着闻。官至按察僉事监军。其官良乡也,遇异人赠诗云:“一枝先报江南晓,次第清光徧九州。”盖示龙兴不远也。大清取南京遂归隐。丁亥(1647)孙可望陷安顺,二子士良、士举得匿免,人以为累代清白吏之裔,有天祐云。梅氏世传文行,为明代习安士家之冠,遍访惟侍御一诗存耳。

《安顺府志》载其乞终养归,卒祀乡贤。

作品著述不可考,唯《黔诗纪略》第364页载《清座》诗一首。

(二)清平李氏父子

1.李佑

《选举志》载其为清平人;《索引》《初集》记为贵州清平卫、福建崇安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乾隆《贵州通志》载其墓在府城南十里的翁绍寨,都御史。

《明史·谭纶传》有简介,《康熙通志》记述稍详。另有孙应鳌为之作《培竹李公墓志铭》一文,录其事迹更详。《黔诗纪略》尤丰富,然有所冗杂,故汇之以为传。

佑,字吉甫,号培竹,清平卫人。先世福建崇安人,远祖琦,洪武初,以仕寓清。祖纯,官教谕。以身立士范。既去,两县人祠之。家居抚孤、厚族,有古君子风。父夔,字竹泉。嘉靖七年(1528)举人。历官南刑部员外郎,赠如公官。

公读书史,能强记,文章浩荡浑雄,自中意趣。乐汲引后进,胸次坦夷,而操履不驰。执亲丧,事伯兄,皆极情礼。抚幼弟俶,教爱笃至。俶后举万历十六年(1588)乡试,历官晋宁知州,亦有声。子大晋,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居常自奉俭素,时时考究典籍。见人侈靡不学者,不悦也,谓乌宜有是吉甫嘉靖十九年(1540)举人,二十六年(1547)进士,官至广东巡抚。初授南大理评事,以折狱明允称,升寺正。三十六年(1557)三殿灾,擢工部郎中,充川贵采木使。深入岚瘴,为有司先,巨材无所隐,而商值出纳,一听有司。故终役,皭然无物。议部檄促运急,而民力匮竭。吉甫调停其间,民不困而大工以济。晋南赣兵备副使。南赣与闽、越、楚犬牙错处,故盗薮。自王文成经略后,草薙禽狝,稍有宁宇。近岁以来,渐复萌孽,三十八年(1559)杀副使汪表示此处涂抹不清,无法辨别。。吉甫至,即单车入岑冈、三巢,谕李文标、谢允樟诸剧贼,各革面听命,立还所夺人民土田。广东程乡贼温鉴、梁道辉,挟下杭贼余党及他贼吴志高等,肆劫江西州县,而江西下历巢贼赖清规等互起相应。吉甫首败之于上杭、瑞金、石城,以次追击之于曲江、洪田、长汀、漳平、永安、始兴、长乐、平远、连州、阳山、英德、信丰、下历,屡战皆捷。鉴、道辉等穷蹙逃窜。寻为广东佥事徐宰甫所获,清规等亦就擒。赖清规之起,曾杀信丰簿李凤朝。凤朝为贵州卫人,嘉靖三十七年(1558)以岁贡主县簿。清规等肆掠城下,凤朝屡督兵御,破之。四十二年(1563)二月,贼入青村谷,凤朝攻之,贼距山逆战,凤朝奋力先登,遂为所害。数日得其尸,颜色不变。县人哀之,呼其山为“主簿脑”。后先上首功凡二万余级,俘获、招徕,称是,请立定南县,控诸巢,南赣境内悉平,进江西右参政。广东河源翁源贼李亚元等犹肆逆,偕总兵官俞大猷,分五哨进剿,捣其巢,生擒亚元。论功独多。是时广东沿海盗贼未息,时纠倭作乱。隆庆元年(1567),廷议复设广东巡抚,以吉甫前后功,特超拜佥都御史,充其任。诸务创造,总理精密,严号令,汰冗费,虽羽书转饟络绎,未尝増岁额,而甲兵、战舰、城郭,无不整缮,士卒无不劲练。二年(1508)四月,澄海大家井民乱,讨平之。先后剿平翁源叛贼张韶南、长乐纠倭贼黄允惠、湖贼梁有川、林道干、林爵、归善贼林金、黎尚德、泷水贼黎希文、恩平、新兴、新宁贼仓步、谢廷宾、韶州贼吴子和、张子贤、程兴贼杨子亮、李春又、兰松山。一岁捷书十余上,先后凡受银币赐十有三。吉甫谋定后战,应变不穷,鼓舞将士,人人乐为用。即当盘错,迄有成功。穆宗登极,即下玺书褒劳。至是,广东贼以次殄除。四年(1507)议裁巡抚,而吉甫被劾。闲住久之,事白,当起用,已卒。

著有《南法寺驳稿》六卷、《抚粤疏草》八卷、《诗文》四卷。尚未见。《黔诗纪略》第167页录有《归来有怀前抚孔韶文侍郎》《经香炉山》二首。

2.李大晉

李大晋,《选举志》载其为清平人;《索引》记为贵州清平卫,福建崇安人;《初集》则记为贵州清平卫,福建崇安县人,隆庆五年进士;《皇明贡举考》有记:“李大晋,贵州清平卫人”[7]698;万历《温州府志》录有:“李大晋,崇安人,进士,七年任,升知州”[8];乾隆《贵州通志》载:“李大晋,清平人,佑子,辛未进士”[3]611。

晋乃李佑之子,事迹较略,然《黔诗纪略》将其归入“德行”章,有简介。

李大晋,字伯康,清平人,负质奇伟。10岁能文,博通经史,登隆庆辛未(1571)进士。授宜宾令,补临川,移倅温州,再守随州,转重庆郡贰。遂解组不仕,自号大愚。居乡温恭严格,罔徇俗尚,喜称人善,恤族党,人多服其隐德。

著述无记载。仅《天一阁书目》载:“《红泉选草》一卷,刊本,明代汤显祖著,李大晋、高应芳校刊”。

(三)普安蒋氏父子

1.蒋宗鲁

蒋宗鲁,《选举志》载为普安人;《索引》《初集》均记为贵州普安,应天府溧阳县人,嘉靖十七年进士;事迹有风采,然《滇志》《黔志》只述其一二,《黔诗纪略》较详。

宗鲁,字道父,普安卫人,父廷璧,字文光,嘉靖元年(1522)举人,授青城教谕,立教严明,捐俸以赡寒士,迁国子监助教,出判沅江,引归。平生孝友、恭检,寡言笑。所至人士多淑其化。

道父中十六年(1537)举人,十七年(1538)进士。知浚县,准田均役,无所私纵,迁刑部主事。二十九年(1550),奉朝命会师分五哨进剿,鉴伪请降,左布政使贵溪徐樾以督饷至军,不虞其诈,慨然请往受之,为所害。我兵连岁攻之不能克。至是,帝敕新抚臣鲍象贤鸠兵讨贼。明年,调集土汉兵7万人,克期分哨进剿。道父率所部先入,诸路兵犹未集。那鉴惧,伏药死。道父愤樾之死,欲尽诛其党。象贤不仅禽斩首,斨土官及害樾者数人,余悉就抚。令鉴子恕还所占掠村寨镇、沅府印,补输连赋,纳八象,即贷其死。象贤疏闻,世宗厌兵,遂允之。时人语曰:“可怜二品承宣使,只值沅江象八条。”道父扼腕而已。三十一年(1552)出为云南临沅兵备副使。先是沅江府土舍那鉴弑其知府,那宪攻刼州县。升河南按察使。巧伊府之虐,且置之法。历右布政使。三十九年(1560)晋副都御史,巡抚云南。

初,四川东川土目阿得革谋夺土,知府禄位官纵火焚府治,走武定,为土官所杀。其子阿堂贿结乌撒土官,入东川囚位母安氏,夺其印,遂与贵州宣慰安万铨、沾益州土官安九鼎、罗雄土官者济,更相仇杀。位、万铨等各上书讼堂罪。诏下云、贵、四川抚按官会剿。堂听勘服罪,而据印仇杀如故。云南巡抚游居敬请致讨。帝允部议,行川贵抚按会勘。具奏。居敬遽调土汉兵五万进剿。费用不赀,赋敛百出,远近骚动。巡按王大任劾居敬违言轻动,恐生外患,乃命逮居敬而以道父代之。时阿堂闻大兵至,逃深菁不出。道父至,急下令尽撤诸路兵,而阴以土兵诱败之于野马川。又授计营长者阿易诇,得阿堂心腹母勒阿济等,啖结之。明年母勒阿济伺间掩杀阿堂于戛来以石,其子阿哲亦就禽。自道父履任至事平,才数月,乃申有司,纵盗茸贿之罚,严毅精察,吏治一清。大埋、太和、点苍山产文石,可为屏玩,朝廷采取,大为民病,奏罢之。因忤严嵩,引归。

子思忠、思孝,并四十年(1561)举人。思忠官知县,思孝四十四年(1565)进士,官至副使。孙明良天启元年(1621)举人。

道父乡举之年,以巡按奉化王杏及给事田秋请,贵州始与云南分闱。开科揭榜之辰,黄龙觅霄汉间,光烛地,在事官僚争额手相庆曰:“此科目之光,盛世之瑞也!诸生当有应者。”自是得人果盛于前,是科人即多以名德着而道父文章经济尤冠一时。《省志》载道父著述有《治浚款议疏草》《诗文集》等各若干卷;又有《齐梁监税录》(“税”,《千顷堂书目》作“兑”)、《吴关奏议》、《牧政事谊》三种。知于所历官尚不具载,无沧行迹矣。今就在滇一二事补详之。诸著述访求不得,唯见《滇志》载一《疏》、《黔志》所录一《诗》而已。其父文光著有《家训》《政训》二书。在青城又著有《璞山教约》,并未见。《黔诗纪略》第146页录《碧云洞》一首。

2.蒋思孝

蒋思孝,《选举志》载其为普安人,《索引》《初集》均记为贵州普安卫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皇明贡举考》载:“蒋思孝,贵州普安卫”[7]670;乾隆《贵州通志》、光绪《韶州府志》皆有载:“蒋思孝,乙丑科进士,普安人”[9];《礼部志稿》多处有记载:“蒋思孝移之贵州普安卫籍,应天溧阳人,嘉靖己未进士,隆庆三年繇行人升任云南副使”[10]666“蒋思孝移之贵州普安卫籍,应天溧阳县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万历三年补任”[10]681“蒋思孝移之贵州普安县籍,应天溧阳县人,乙丑进士,万历八系精膳司员外任历云南副使”[10]697。三者对比不难发现,《礼部志稿》第666页所记“己未进士”应为记载之误。此外,乾隆《江南通志》《善本书室藏书志》《郭襄靖公遗集》中亦有所载。

蔣思孝为贵州普安人,祖籍应天溧阳,蒋宗鲁次子,嘉靖四十年举人,嘉靖四十四年(1656)进士,三甲第174名,官至云南副使,生平著述不可考。

(四)铜仁陈氏父子

1.陈珊

《选举志》载其为铜仁人;《索引》《初集》记为贵州铜仁司,四川富顺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乾隆《贵州通志·人物志》录其为铜仁人,癸丑进士;嘉庆《大清一统志》载其字鸣仲,铜仁人,历官陕西副使,所至有廉能声;《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一百十五、《皇明贡举考》之卷七皆有所载。

陈公生平,虽仅《康熙通志》《黔诗纪略》有载,但所述内容亦不算少。吴国伦、孙淮海、徐如澍有诗文记之,且各有侧重,为使事迹更详,故附于文后。

陈珊,字鸣仲鸣仲:《康熙通志》记为“仲鸣”,误。据《大清一统志》改。,一字近衡,铜仁人,嘉靖癸丑(1553)进士,授行人,以不附严嵩,官屡蹶,终兖州郡丞。尝铭其座右曰:“士大夫能以居乡之心居官,天下必无寃民;能以居官之心居乡,天下必无请托。”人以为名言。子扬产,成进士;吴产、周产,孙如旦、棵瑞,曾孙佳士、佳应皆举于乡。

其谪官也,在真定题诗,有“忧时颇恨成名晚”之句。孙淮海先生见而伤之,赋诗云:“朗诵《河舟赋》,怜君忧世心。成名良以晚,兴谤一何深!威凤摧长翮,宾鸿滞好音。 冶田言笑在,怀想泪沾襟。”及卒,淮海铭其墓曰:“厥贼伉隆,厥才显融。厥节宠欢,以殖其躬。 仕官不逢,业传五经。子挺八英,文撷犀菁。以昌以声,芳华允明。折渚若流,环岫若梂。密樾若囚,公品式修。藏兹允休,青山何依,白云何霏,西冈何颀。公诗孔晖,信哉如归。”

珊有八子:扬产,隆庆四年(1570)举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官知县;吴产,元年(1573)举人;周产,二十八年(1600)举人,官知州;荀产,三十一年(1603)举人,官知府;楚产、淮产、岳产、汉产,皆以明经贡;孙如旦、广瑞,并崇祯十二年(1639)举人,如旦官推官;曾孙佳士,天启七年(1627)举人,佳胤(《铜仁府志》作“佳彻”,误),崇祯三年(1630)举人,并官知州。明时,贵州父子甲第,普安蒋氏宗鲁、思孝,清平李氏佑、大晋,普定梅氏月、惟和与珊四家而已。

吴国伦《访陈鸣仲诗》:逢人白眼竟纷纷,奈何南游一见君!金筑万山琛系马,铜崖片石好论文。别来齿发看犹健,怪杀林泉谤未分。兰桂满庭生计足,乾坤何事不浮云?

孙淮海《近衡六帙诗》云:三月正当三十日,衡山岳降属佳辰。桑青榆绿盘凼素,烟舞莺啼弄好春。侃侃风裁鲞鲞词,昭昭心事有天知。雪葙剥尽严寒追,始信君为松柏姿。屠龙妙技谁能用?小试襄城即善刀。传说兖城遗事在,罢官之日万民号。称觞为寿舞取毹,烧膝佳儿尽凤雏。记取三槐成萌曰,一门陈氏五经僳。不炼丹砂不萆《元》,披襟随处乐便便。名山游遍归来晚,钟晶长搂小洞天。兵拥提溪烟雾赊,夫君持论转堪嗟。信知邹衍能吹律,寒谷齐令草木花。

徐如澍《雨芃杂记》云:陈公珊,既成进士,因无子,请假回铜,买妾七人。有虬仙谓:“公应得丈夫子八,当更取一妾。”适得姜氏。公复出,携诸妾之任,各生一子,因诸妾之姓与地以名之:姜子,即曰岳产;荀子,荀产;而扬产母,则扬州人是也。公致仕归,郡学诸生有“文昌阁人龙会”,会中诗文皆就正公,掇巍科者甚众。公诸子亦在会,相次登第,子孙蕃衍,思南、思州多其支派云。公万西门公乐园,颇具林来之胜,所谓“冰山雪洞”也,又曰“文笔洞”,亦称陈公珊书室。

平生所著不详,仅《黔诗纪略》第170页录其《晚登东山》一首。

2.陈扬产

《选举志》载其为铜仁人,《索引》《初集》记为贵州铜仁府,四川富顺人;《皇明贡举考》载为贵州铜仁府人,万历二年进士;乾隆《贵州通志》载:“陈扬产,铜仁人,官知县”[3]596“陈扬产,铜仁人,珊子,甲戌进士” [3]612;民国《杭州府志》记:“陈扬产,富顺人,进士,万历二年任”[11];《铜仁府志》《万历疏钞》《灵芬馆诗话》亦有所载,略同。

陈扬产,珊子,贵州铜仁府人,其先自四川富顺来籍,举于隆庆四年庚午科,中万历二年甲戌进士,三甲第34名,官知县。

生平著述不可考。

(五)石阡胡氏兄弟

1.胡允恭

胡允恭,《选举志》载其为石阡人;《索引》载为贵州葛彰司,四川内江人;《初集》记为贵州石阡府葛彰司,四川内江县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明三元考》载其为石阡府籍,四川内江人,与杨廷诏同榜;乾隆《贵州通志》亦记其乃石阡人,己未进士,官推官。

生平事迹仅《黔诗纪略》有简记。

允恭,字中澹,石阡府人,允恭之先,自四川内江徙居乡之葛彰司。父仲贤早卒,与弟允敬皆母杨抚教以成。举万历四十三年(1615)乡试第一,四十七年(1619)成进士,授武昌府推官,以廉直忤上官,被劾,众请留,不许。去之日,士女攀辕卧辙,遮道不能行。改大名府教授,转国子博士,以忧归。于病民弊政及保民诸善政,皆耸郡守除而行之,甚有德于乡里。

平生著述惟《黔诗纪略》第700页收《田少怀祠》一首。

2.胡允敬

《选举志》载其为石阡人;《索引》《初集》皆记为贵州石阡府人,崇祯十年进士;乾隆《贵州通志》载:“胡允敬,石迁人,允恭弟,丁丑进士,官知府”[3]598,619;雍正《畿辅通志》有载:“胡允敬,内江人,进士”[12];嘉庆《大清一统志》载有胡允敬之妻为杨氏;《杨文懿公文集》卷十八桂坊稿第177、178页亦有所录,略同,不复记。

其生平仅在《黔诗纪略》有关其兄胡允恭记载中略带简述。

允敬,允恭之弟。天启四年(1624)举人,崇祯十年(1637)成进士。官户部主事员外郎,出知直隶顺德府,降两淮运判,进南刑部主事。卒官,有孝友廉能称。

其著述不可考。

三、明代贵州家族进士的成就及影响

明朝是科举的巅峰时代,科举考试直接决定着士人的命运。在世人眼中,得中进士者便是读书人里的佼佼者,令人崇拜。进士会因高中而被人艳羡,若是在一个家族一代人中有多人高中或两代及以上的人成为进士,更为旁人所称道。通常这样的家族因多与文化和政治打交道,他们有着较高的政治成就和社会地位,在为官之地和故里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通常会被时人称之为“书香门第”或“官宦世家”。

在明代,虽然绝大部分进士多出身于无功名的家庭,但仍有一部分进士出身于进士家族。贵州进士亦如此。出身于进士家族的士子虽在科举中占有一定优势,但仍需他们自身不断努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考试中取得进士功名,以此来保证进士家族功名得以延续。家族中惟有不断有人中式,才能将进士家族维持下去。贵州自永乐十一年建省以来至明末的200多年间,仅出现了梅氏、陈氏、李氏、蒋氏及胡氏5个进士家族,产生家族进士10人,这在当时定是街头巷尾的美谈,成为士子们学习的榜样。

从纵向分析来看,在家族进士中,并非父亲、兄长的成就更大,声名更甚,而是各有所长。如梅氏父子二人,梅月因为官有隐徳而为时人所歌颂,其子梅惟和则因为官有成就而为百姓所称道。在胡氏兄弟中,一个以清廉刚直闻名,另一个以孝友廉能著称。这或许正是我们常说的家庭熏陶和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吧。

从横向对比来说,李佑、蒋宗鲁、陈珊的成就较高。李佑、蒋宗鲁二人就在政治和诗文上的成就都相当突出。陈珊政治成就虽不突出,但在诗文上也有较高造诣,只可惜其著作未得以流传于后世。

总的来说,这5个家族的进士身上凸显着一样共同的东西,就是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即便在恶势力面前也绝不屈服的精神。这些进士虽然大都在外做官,但无论政绩大小,他们所取得的成就都是为贵州人争光的,而他们个人的诗文创作也对当时、当地以及家乡贵州的诗文发展产生一定影响,个别成就颇高者甚至对整个贵州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影响,因而被视为贵州人的骄傲。他们是明代科举中的弄潮儿,是当时贵州文化的代表之一。由此可见,明代始建的贵州省,无论在经济、政治还是文化方面,在科举之风的推动下都取得了较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钦德.康熙会稽县志·凡例[M].民国二十五年绍兴县修志委员会校刊排印本.1936:619.

[2] 嵇璜.钦定续文献通考[M].清内府抄本.1747:205.

[3] 鄂尔泰等修,靖道谟等纂.乾隆贵州通志:人物志[M]//清乾隆六年刻嘉庆修补本.1741.

[4] 李铭皖、谭均培修,冯桂芬纂.苏州府志:卷六十[M]//清光绪九年刊本.江苏:江苏书局,1883:2 206.

[5] 金鉷等监修,钱元昌等编纂.广西通志[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65-568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872.

[6] 赵弘恩等监修,黄之隽等编纂.江南通志[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07-512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2 325.

[7] 张朝瑞.皇明贡举考[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69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

[8] 汤日昭修,王光蕴等纂.温州府志:秩官志[M]//明万历三十三年原刊本.1605:161.

[9] 额哲克.光绪韶州府志:职官表[M]//光绪二年刻本.1876:69.

[10]林尧俞等纂修,俞汝楫等编撰.礼部志稿:卷四十二[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597-598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

[11]龔嘉俊修,吴庆丘等纂.民国杭州府志[M]//民国十一年本排印本.1922:2 595.

[12]唐执玉、李卫等监修,田易等编纂.畿辅通志[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04-506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1 091.

(责任编辑:杨 波)

猜你喜欢

生平明代贵州
赠方瑶
曾巩生平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雪浪洪恩生平考略
明代科举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明代休宁隆阜戴氏荆墩门的派分、建构及生活
明代容像的绘制表现及技法浅析
明代延绥镇列女研究初探
张谦宜生平及著述考证
贵州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