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2019-09-10段志强
段志强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教师应更加深入的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各项思维能力。目前课堂教学存在低效甚至无效的状况,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学习品质降低。因此,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对初中化学有效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化学;创设情境;信息手段;实验教学;多元评价
初中化学阶段是学生对化学这一新学科开始学习的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化学各项思维能力逐步形成,化学核心素养开始提高,也是学生开始养成学习化学良好习惯的开端。目前,课堂教学存在“满堂灌”的现象,导致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使思维得到局限,同时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也是极为不利的。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本文笔者以初中化学为出发点,从“创设问题情境、借助信息手段、注重实验教学、进行多元评价”四个方面对教学有效性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創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学习兴趣作为学习动机的前提条件,是学习行为的开端,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条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化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生活化的案例作为导入,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对化学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对知识领会与内化的效果,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有效性。
笔者在进行“水的净化”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知道纯净水与天然水的区别,了解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常用的净化水方法,并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及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以图片导入的方式展开教学,首先展示了一瓶河水与一瓶纯净水的图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河水与纯净水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观察、思考,回答:“河水比较浑浊,纯净水比较澄清透明”,在学生回答后,笔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能不能把比较浑浊的河水变成澄清的水呢?”对于问题,学生产生了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了学生对这一问题探索的兴趣,随后在笔者的引导下,通过学生分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对水的净化方法的实验探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场景或案例,拉近学生与化学知识的距离,学生缩短与化学知识的距离感与陌生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通过探索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借助信息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化手段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成为大势所趋,借助信息化手段拓展了时空,不仅使抽象、二维的图片与知识变得形象、三维立体,而且为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在传统的教学手段基础上进行了辅助与补充。传统的教学手段往往借助板书与口头描述展开教学,这种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的要求,合理的借助信息化手段,把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进行整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对促进教育现代化具有现实意义。
笔者在进行“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并熟练的掌握书写原则”,考虑到书写化学方程式作为新的教学内容,也作为难点与重点,需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课前笔者整合优质的微课资源对这一章节制作微课视频,突出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与注意要点,拓宽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学中,笔者精心设计教学计划,与学生们进行积极互动,对于学生遇到的疑问,进行针对性的解决,使学生从疑团中释放出来,同时学生对知识点进行透彻的理解。最后,对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强化训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化学章节知识的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采用微课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时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三、注重实验教学,提高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作为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目标之一,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刻不容缓。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以书面的、理论的知识传授到学生的大脑,学生对知识的领会通常只有一知半解甚至全然不知,感受到书面上的知识与自身的距离感,对学生的探索能力的提高与动手操作的能力是十分不利的,只有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探索结果,领会真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贯彻到化学学科的教学之中,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真正的发现化学学科的乐趣,拉近与化学知识的距离,不仅提高学生探索能力,而且对学生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意义。
笔者在进行“燃烧的条件”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掌握燃烧的概念与条件,学会通过实验来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并可以运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首先以一个实验现象作为本节课教学的导入,“把一块棉布手绢浸入20mL的95%的酒精与10mL的水配好的混合液中,取出后拧干,手绢在酒精灯上迅速燃烧起来,熄灭后,手绢并没有烧坏”,在学生出现好奇心的情况下,指导学生通过三个对比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一:“将分别蘸有酒精、水的小棉花球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实验二:“点燃两支蜡烛,其中的一支罩在玻璃杯下”,实验三:“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木条和煤块”,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分别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探讨得出结论,总结燃烧一般需要的条件,回归到课前提出的问题,学生解开了疑团,豁然开朗,实验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而且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探索能力与实践能力。
四、进行多元评价,树立学生自信
评价作为贯穿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动力与树立学生自信具有很大的作用。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传统的评价方式多以教师单一的在课堂中口头评价,已不能满足学生自我提高内驱力的实现,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越来越成为学生自我效能感得到满足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等多元化方式,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笔者在进行“爱护水资源”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状况,正确看待水资源的丰富性和有限性,加强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课前首先分成小组各自调查自己家的用水情况,并收集我国水资源的状况与水污染的情况,教堂中,每个小组讨论,资料整合,学生表达展示,分享心得。在这过程中,笔者进行合理的引导,表扬,对不足之处进行委婉的指出并鼓励需要改进的地方,小组内部对组内成员进行客观的评价,小组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同时,每个学生通过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与自评,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从而认识自我,树立自信。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作为化学教育的启蒙,有效性教学的开展对学生在初中化学阶段的学习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从多方面的因素考虑改进教学质量,在教学方法上,以问题化的情境导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学手段上,应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索能力与实践能力。在教学模式上,运用信息化的手段,整合优质资源,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从教学评价方面,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从而达到教学的有效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邢淑丽.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有效性教学探究[J].时代教育,2013(2):110-110.
[2]高彩云.浅谈初中化学有效性教学的思路和方法[J].新课程学习(上),2012(2):68-69.
[3]白峰.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5):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