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清黄山图册赏鉴
2019-09-10潘淑萍
潘淑萍
梅清(1623 - 1697),字渊公,号瞿山,安徽宣城人。顺治十一年(1654)举人,与石涛交往友善,相互切磋画艺,石涛早期的山水,受到他一定的影响,而他晚年画黄山,又受石涛的影响,有“黄山画派”巨子的誉称。他以画黄山著名,“得黄山之真情”,与石涛、弘仁同为“黄山画派”的代表人物,作品有《黄山纪游》册等。同时他又善诗文和书法,著有《天延阁集》《瞿山诗略》。歙县博物馆现藏有梅清《黄山图》一册,共计12开,长27、宽22厘米,每开上绘一处黄山胜景,且保存完好,殊为珍贵。
一、《黄山图》册概况
《黄山图》册共绘有12处黄山胜景。它们是:云门峰、莲蕊峰、百步云梯、蚕鹤松、汤泉、蒲团松、迥澜石、虎头岩、九龙潭、鹦鹉展翅、五老峰、文殊台,现分别介绍如下。
第一开“云门峰”:画面远处两峰峭立,近处坡石起伏,参松林立,寺庙隐现期间,有一隱者手持拐杖正在山间小路上行走,一书童肩挑行李在后跟随。题款: “云门峰乃黄岳之闻阖也,二百里之外先见此峰,三日后始上其境。”下钤“瞿山”朱文印(图1)。
第二开“莲蕊峰”:画面远处两座山峰高耸如云,绝壁上苍松倒挂,近处山间小路上有三两行人在前行。题款:“莲花峰之旁为莲蕊峰,莲花峰游人或有到者,莲蕊则从来未经足迹并守之,以见其险。”下钤“瞿山”朱文印(图2)。
第三开“百步云梯”:画面右边两山势较陡,中间为百步云梯,上有三两人群在艰难前行。题款: “百步云梯状如鲫鱼背,一面容足三面皆空,名为百步,其实不止干步,由前海至后海势如飞渡,险哉。”下钤“瞿山”朱文印(图3)。
第四开“蚕鹤松”:画面远处山峰耸立,山肩处有一巨松,松下有三隐士正在休憩,近处一松状如蚕鹤,正兀立于巨石之上。题款“蚕鹤松乃后海中小景也,其径极险,<黄山志》亦未图之景,故特表之。”下钤“瞿山”朱文印(图4)。
第五开“汤泉”:画面远处山石兀立,杂树斜撑而出,
第八开“虎头岩”:画面有一巨岩横卧其上,状如虎头,绿草满布其上,岩上有三两杂树长于其间,一旁的平地上有两隐±正盘着,像是在交谈。题款:“虎头岩。”下钤“瞿山”朱文印(图8)。
第九开“九龙潭”:画面远处山势陡峭,绿草杂树点缀其间,一飞瀑从山间直泻而下,近处有两隐±或持杖而立或盘膝而坐,正在观看远处的瀑布。题款: “九龙潭较白龙潭更觉幽异。”下款署“老瞿”,钤“瞿山”朱文印。古人赞九龙潭日: “飞泉不让匡庐瀑,峭壁撑天挂九龙”,是黄山最为壮丽的瀑布(图9)。其中一屋内有一隐士正在观看远处的景致。题款: “黄山文殊台乃大海中央一石也,天都莲华左右其间,观铺海必至此,始见其全。”下款署“瞿山清”,钤“瞿山”朱文印(图12)。
自古黄山云成海,是云雾之乡,其瑰丽壮观的“云海”以美、胜、奇、幻享誉古今。从画册中我们可以看出梅清对黄山的每个景致都十分地熟悉,对其外形的描绘也十分地形象和准确,同时反映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注重实地观察和体验。为了准确把握黄山的不同景致,梅清曾多次到黄山进行实地考察。如他所题“黄山第一奇,莫奇于汤泉,春夏秋冬,寒冷凉热能称人意,朱砂香气浴之十日不散,予两游黄海,七浴汤泉,并记之。”可见他为了掌握汤泉的特性,曾两游黄山,七浴汤泉。而在谈到九龙潭时,他题:“九龙潭较白龙潭更觉幽异。”讲出他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如没有亲自去体验是讲不出这种感觉的,这反映了他画黄山注重实地观察和体验的求实精神。
2.注重探险求新。此册大都选取的是奇险的景致,而且有些不为人知。如题“莲花峰之旁为莲蕊峰,莲花峰游人或有到者,莲蕊则从来未经足迹并守之,以见其险”;“百步云梯状如鲫鱼背,一面容足三面皆空,名为百步,其实不止千步,由前海至后海势如飞渡,险哉”; “蚕鹤松乃后海中小景也,其径极险, 《黄山志》亦未图之景,故特表之”。这些景致都是人迹罕至、路径极险之处,并且蚕鹤松在《黄山志》中从未介绍过,莲蕊峰也从来没有人到过。对于这些艰险的、人迹罕至的新景致,梅清敢于亲身前往、探险求真,并用手中的笔描绘出黄山奇险的景致,让我们在享受其美景的同时更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3.注重以最佳的方式去描绘黄山真景。梅清善于从最好的角度去观察和描绘黄山的特性。如“黄山文殊台乃大海中央一石也,天都莲华左右其间,观铺海必至此,始见其全”,这是他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看铺海后,总结出在文殊台上观看才是最佳的这一结论,这也说明他善于去发现和总结,并且每至一处都要仔细观察,掌握其外形,做到胸中有景,然后把所看到的奇妙景致用手中的笔生动地表现出其神韵,让后人对黄山形态各异的自然景观产生视觉上的强烈冲击。此册虽未落有具体的年款,但从画风来看,此册从写生入手,用以淡远飘逸的笔墨,以细线勾勒山石峰峦,然后略加皴染,形象地描绘出黄山各异景致及云烟变化之胜,意境空灵清远,应是其早期的代表作品。
二、绘画艺术成就
明末清初,“黄山图”成为山水画重要的表现题材,“黄山画派”成为中国画史上第一个以山命名的画派,其代表人物有梅清、石涛、浙江、雪庄、法若真等,而其中梅清、石涛、渐江被称为“黄山画派”三巨子。梅清出身于文学世家,家学渊源,加之钟灵毓秀的宣城山水的熏陶,使他在少年时便富盛名。康熙九年(1670),梅清与来宣城方教寺的石涛一见如故,在石涛的影响下,康熙十年(1671),他第一次上黄山写生创作,便被黄山神奇的景致所折服,此后他便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到黄山的创作中去,曾多次跋山涉险,攀天都,登莲花,浸云海,沐温泉,探奇求险,亲身去体味和感受黄山之神奇,留下了许多峭拔秀美的黄山风景画,自谓“游黄山后,凡有笔墨,大半皆黄山矣”。梅清扎根黄山,潜心体味黄山真景,既师古人又师造化,不断推陈出新,突出黄山奇、险、峻、秀的意境,生动地表现出黄山的神韵,可以看出他对黄山的各个景致是十分的熟悉,做到了心中有山,同时又善于对黄山外形的把握,这些都是与他经常到黄山实地观察和写生分不开的,美术评论家贺天健曾评道: “石涛得黄山之灵,梅清得黄山之影,渐江得黄山之质。”他笔下的黄山,以气势取胜,行笔流动轻灵,取景奇险,用线盘曲,富有动感;风格清俊高逸,山峦云烟变幻,苍松秀奇高耸,给人以清秀空灵的感觉,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梅氏绘画”风格,培养了一大批名画家,如梅蔚、梅磊、梅庚等,进而也奠定了他为“明末清初山水画写生之领袖”的重要历史地位,并且对后来的山水画创作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