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赏析与创意教学
2019-09-10王林
王林
《绘本赏析与创意教学》这本书是帮助老师们提升图画书的欣赏能力,提高图画书的教学水平的一本教学设计集。图画书的出版在大陆不过是近三四年的事情,有一些幼儿园和小学老师已经在尝试,我们想通过这本教学设计集对老师有所帮助。
这本书是台湾的余治莹老师提议写的,余老师是资深的童书出版人,也是图画书的创作者和翻译者,我们读的许多著名图画书作品都是她翻译的,如,《大卫,不可以》《我爸爸》《我喜欢书》。余老师是我多年的朋友,邀请我来一起来写,让我既高兴又觉得压力颇大。虽然我一直在小学语文老师中推动图画书教学,但并没有太多一线教学经验,我担心写不到位。
不过,我听了不少老师上图画书教学课。一方面我赞赏老师在重重困难中进行教学变革的热情和勇气,另一方面我又觉得还有很多尚待提高的地方。比如,选择的图画书有的不太适合进行教学;把图画书教学等同于讲故事;教师缺乏教学策略和教学理念;教师对图画书特性的了解还需要提高;把整个儿童阅读等同于图画书教学。考虑到这些问题,我思考再三答应了任务。余老师考虑到我对语文教学比较熟,特意安排我只写语文教学的活动,其他的活动由她亲自来写,这又降低了不少难度。
写作这本书是艰难的过程,看似简单的教学活动,字数很少,但有时候面对电脑半天落不一个字。难度来自两个方面:一,要考虑教学活动的可操作性。中国教育各种差异很大(地区差异、学校差异、教师差异、家庭差异),老师教学很辛苦,我相信尝试图画书教学的老师大部分都是自我的兴趣,而不是领导的要求。我希望这些老师不只在上观摩课的时候才“秀一秀”,而是要把图画书教学日常化。那么,就不能有太繁琐的设计,如果活动动辄要老师花很长时间准备道具,那我觉得太为难老师。二,要考虑教学活动的创造性。我之所以要在小学中推动图画书教学,一个重要原因是希望通过图画书的有趣来改变传统语文教学中的沉闷。不过,我发现大部分教师仍然用教课文的方式来教图画书,把本来丰富活泼的文本教得索然无味,有时我甚至觉得“还不如让孩子自己读更好”。所以,我希望可以有创意的设计来带动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可操作性与创造性,像两股相反的力量拉扯我,而在这中间找到平衡点又谈何容易。
设计理念和内容
这本书是以多元智能为设计的出发点。何为多元智能?多元智能如何与图画书教学相联结?各位老师可以去看看讲多元智能的书,或者读一读邱琼惠小姐热心推荐的序。
我们认为,图画书对孩子的作用绝不仅仅在语文能力方面,只不过在大陆更多是在语文老师中使用罢了。图画书对孩子的图画赏析能力、自我内省能力、多元思考能力都功莫大焉。所以,我们要拓宽图画书的使用范围,当然考虑到在中國的实际,还是以语文教学活动为主,约占一半。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考虑到了这本图画书的适读年龄,但并不把它固化。很多的图画书都既适合幼儿园小朋友读,又适合小学生读。这其中还看教师用这本图画书要达成什么样的教学目标。例如,《我爸爸》的故事和文字简单,似乎更适合幼儿园读;不过,要看出画面中的味道和细节,则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可能让小学生来读更清楚;如果老师要用它来做比喻和拟人的练习,则放在小学中高年级也似无不可。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考虑到了这些复杂因素,把每个教学活动都列出了适用年级。
基于这样的一些考虑,这本书主要包括这样一些板块:
1.书籍信息。这个板块提供了书籍封面,出版社和作者信息。我认为老师要关注“主题”。主题的归类很复杂,也会有争论,但我们想给老师一些方便。因为目前的语文教材大多是按主题来组织单元的,如果教师能了解这本书的主题,配合的教材的教学来做,不是更有益吗?
2.故事梗概。故事梗概方便老师了解图画书的内容。目前市场上的图画书价格都不便宜,用来做教学时要根据本班情况,仔细挑选。
3.图画赏析。图画书离不开图,但大部分老师都很少有视觉素养方面的专门训练,这个板块主要是带领大家做一番阅图漫步,探寻图画书中图画的奥妙。
4.作者和画者介绍。提供一些背景资料,方便教师对该作者或画家进行更深入地阅读。
5.问题提问。如何提问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很多教师提问无法跳脱开文本内容本身,提一些“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读完之后你得到什么启发”之类的问题。可是,提问非常重要,它往往带动学生思考的方向和深度,这个板块是给老师提供一些提问的角度。
6.教学发想。这里提供了一张多元智能的教学地图,让老师了解这本图画书涉及到多元智能的哪几个方面,可以如何切入教学。它和后面的教学活动设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7.教学活动。这是本书的主体。每本图画书提供六个活动设计,其中语文活动三个,其他智能的活动三个。每个活动均列出实施年级、活动时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给老师提供最悉心的指导。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每本书的活动设计都附有二、三张学习单,单页印刷,方便老师们复印下来在教学中使用。
七大板块,任务不同,但目的相同:尽可能地给老师提供方便,尽可能地带动老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师应该如何用这本书
这本书的出版目的是给做图画书教学的老师提供方便。从多元智能的教学考虑,这本书的读者对象应该是幼儿园和小学老师,小学老师也不应该只局限在语文老师,“思品”老师、美术老师、音乐老师、科学老师都可以使用,就像图画书的作用不仅在语文方面一样。
图画书教学目前还不太可能成为幼儿园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正餐”,大部分老师还是离不开教材的教学。假如一节课教一本图画书,老师可以选择一至二个活动来进行就可以,因为在短短的三十、四十分钟里,加上给孩子讲图画书,剩不了太多时间。宁可把一二个活动做充分,也不要把所有活动匆匆过一遍。
活动的选择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本班实际情况,不一定只局限在本学科内——语文老师进行唱和画的活动未必不可,我认为小学的教学分科不必那么清晰。更重要的是,图画书阅读是要带给孩子阅读的快乐,如果没有这个快乐,那和学枯燥的课文有什么区别呢?
我还想对教学方式多说几句。在我见过的图画书教学中,觉得教学的主要问题有:教师放不开、不自然;课堂上喋喋不休、学生只有听的份;不信任学生、非要从图画书中挖出“意义”来让孩子认可。这些问题我统称为“教学惯性”,是从传统语文教学中带来的。所以,我总是告诉上图画书的老师,“放轻松”“把教学目的藏在活动后面”“多让学生表达”“把阅读的快乐交给孩子”。我们在设计这些活动时,也是本着“快乐、兴趣、多元”这些核心观念来设计的,教师在使用时,可能会和自己已有的教学观念相冲突,进而产生疑惑,我认为这很正常,我们也可以再讨论。
这本书是想提供给老师“上路”的帮助,并非限制老师的思路。我在语文教学中也感到,一线语文老师那里埋藏着很大的创造力,有很多巧妙的设计。我想,对这些老师而言,本书只是起到一个“参考”的作用。我们也盼望通过这本书,能让老师养成独立阅读和独立设计的能力。毕竟,这本书只提供了25本图画书的教学设计,而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图画书有上千种。这本书是一个梯子,帮助老师们抵达图画书教学的理想境界,这是我们的初衷,也是我们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