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宋元小说话本中的女性意识觉醒

2019-09-10黄薇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0期
关键词:宋元女性意识

摘  要:宋元小说话本塑造了一批独特而鲜明的女性形象,与唐传奇中流传的女性形象相比,她们追求婚姻恋爱更加大胆热情,对礼教束缚的男性附属品身份有所醒悟,独立人格愈发显现。部分宋元小说话本中的女性,受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已有明显女性意识觉醒的痕迹,虽未能实现真正的女性独立,但仍有其积极意义。

关键词:女性意识;宋元;小说话本

作者简介:黄薇(1994-),女,汉,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0-0-01

一、宋元小说话本中女性意识觉醒的表现

(一)明确表达出对忠贞不渝感情的渴求

话本《杨思温燕山逢故人》中韩思厚想带亡妻郑意娘遗骨同归金陵,郑意娘认为其夫风流性格日后必弃旧怜新,此时的她已是鬼魂,但仍要求夫婿发下绝不再娶之誓才肯同去。郑意娘因守节而亡,她认为自己应该得到相应的尊重和真情,要求丈夫重情重义、忠贞不渝。郑意娘的要求在当时社会是很难实现的,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渗透进封建社会的各个角落。《女诫·专心》有言:“夫有再娶之義,妇无二适之文。”[1]这无疑为女性上了一道枷锁。显然郑意娘并未遵从“再娶之义”,她已有自己的思想,能开始重审道德标准。

(二)对爱情有超脱生死的执着追求,在恋爱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

《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中的周胜仙可谓是痴情女子形象的典型之一。热情奔放的周胜仙,其爱情之路却是曲折的。正如她入范二郎梦中所说,“奴两遍死去,都只为官人。”[2]周胜仙的痴情正合了《牡丹亭题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3]

为情生死的不止周胜仙一人。《志诚张主管》中小夫人生前有意于张胜,死后仍怀揣数珠投奔他。《碾玉观音》中璩秀秀纵是做鬼夫妻也要与崔宁成就姻缘。这两位女性在情感中都位于引导、主动的一方,不同于以往故事中的男性主导。

(三)对不平等做出抗争,争取应有的权利与自由

《快嘴李翠莲记》中的李翠莲比上文提到的女性人物更加大胆叛逆。她“快嘴”的特点使亲人大为头痛,在婆家也未改其本性,即使被丈夫休弃,翠莲也毫不在意。三纲五常是封建礼教的核心,但李翠莲并不能容忍这些束缚,其言行正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宿香亭张浩遇莺莺》中李莺莺一纸诉状将“负心人”张浩告上官府。与李翠莲不同的是,莺莺用了封建礼教中的法理人情来争取自己的权利。对比唐传奇《莺莺传》中闺名相同的崔莺莺,她们的结局大相径庭。

二、宋元小说话本中女性意识觉醒的原因

(一)社会经济环境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写道:“女人的自我意识不是取决于她的性征,它实际上取决于社会经济环境。”[4]宋代商品经济繁荣, 市民阶层壮大,女性可以走出闺房步入社会,接触各色人等。宋代市井妇女由于直接参与生产劳动,甚至掌管经营权,所以享有一定的经济地位。“如宋五嫂鱼羹,尝经御赏,人所共趋,遂成富媪。”[5]她们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自身也获得一定程度的自由,丰富的社会生活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女性的性格。宋元小说话本中的女性人物多处于社会中下层,性情也大多热情奔放。此外,开放的城市形态也使人们内心的门阀观念淡化。这些都为女性意识的觉醒奠定了社会经济基础。

(二)创作群体与受众群体

宋元小说话本中的女性人物多为市井女性,如璩秀秀、小夫人、周胜仙等,话本故事细节也贴合市民生活,这些都与创作主体和受众群体有着密切关系。宋元小说话本的创作者为中下层民众,受众群体多为市井细民。说话作为一种民间艺术,说话艺人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在表演过程中会主动迎合市井细民的审美趣味,可以说,小说话本的思想实际上反映着市民的意识。

三、从小说话本结局反观女性意识觉醒

小说话本中女性人物的命运多以悲剧告终。璩秀秀被郡王打杀,小夫人自吊身死,周胜仙为心上人两遍死去,这些悲剧的产生并非偶然。

(一)作者对社会道德底线的维护

以《志诚张主管》为例,小夫人生时追求张胜无果,死后屡次纠缠张胜仍是心坚似铁。作者对小夫人的行为也不接受,“亏杀张胜立心志诚,到底不曾有染,所以不受其祸,超然无累。如今财色迷人者纷纷皆是,如张胜者,万中无一。”[2]显然作者作此文目的在于劝善,希望起到教化世人的作用。结尾处赞扬了张胜的正直,小夫人为张胜东家主母,张胜若与小夫人纠缠实为背信弃义,可见作者有意维护社会道德底线。小夫人的出现只是对张胜的“财色”考验,并没有被视为一个有自我意识的独立人。《刎颈鸳鸯会》中蒋淑珍最后为张二官所杀,这样的结局安排也同样是出于对社会秩序的遵从。

(二)作者对封建礼教的妥协

与小夫人不同的是,《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中作者及男主人公范二郎对周胜仙的大胆追求与生死情痴是持接受态度的。在男女感情不触及社会道德底线的故事中,在作品中男性及作者都接受女性意识的情况下,悲剧依旧发生,这也许证明了问题的存在。当时的人们深受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的制约,对大胆热情独立女性的追求持保留态度。说话人一方面同情赞美勇敢坚定的她们,另一方面又有着市民局限性和软弱性,用悲剧结局警醒正在反抗的女性。可见,女性意识觉醒在当世社会面对的不是支持而是无情压制。封建礼教在剥夺女性权利的同时也在扼杀觉醒的萌芽。

参考文献:

[1][清]王相编著.女四书女孝经[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1.

[2]欧阳健,萧相恺编订.宋元小说话本集[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

[3][明]汤显祖著;徐朔方,杨笑梅校注.牡丹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4][法]西蒙·波伏娃著;李强选译.第二性[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

[5][宋]四水潜夫辑.武林旧事[M].杭州:西湖书社,1981.

猜你喜欢

宋元女性意识
再发展期|宋元明清
意识的觉醒形象的抗争
《红楼梦》宝黛诗词与女性意识研究
家礼与国法之际:宋元五服制度新探
浙江湖州寺前宋元遗址
《宋元语言词典》释义商兑
宋元以来桂林回汉饮食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
神龟的智慧聪明的盲点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