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生本课堂教学中“能力目标”的培养

2019-09-10刘正炜严民巡范思章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31期
关键词:制定落实认识

刘正炜 严民巡 范思章

摘  要: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下,我们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要认识到培养能力和传授知识同样重要,有了能力会学到更多的知识以及更快地学到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下面,笔者将从对“能力目标”的认识、能力目标的制订、“能力目标”的落实三方面,浅谈物理生本教学中“能力目标”的培养。

关键词:物理生本教学;能力目标;认识;制定;落实

一、对“能力目标”的认识

(一)为什么要重视能力目标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较长一段时间内,许多学生、家长和老师都把取得好成绩作为最终目的,以知识为本位,重知识,轻能力,这样培养的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差,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整体呈现高分低能的状况。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制定科学的能力培养目标,循序渐进地培养各种能力。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引导者,科学探究的合作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

(二)什么是“能力目标”

能力是对活动起到调节作用一种心理特性,它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是活动任务顺利完成的保证。而对物理教学而言,落实能力目标,就是要让学生不局限于学到物理知识,弄清物理原理,而是要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自主探究物理问题,自主获取物理知识,自主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

二、能力目标的制订

(一)结合不同的课型制订合理的能力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第八章《牛顿第一定律》时,我制定了以下能力目标:(1)能从演示实验中,归纳出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并在老师的帮助下用推理方法得出新的结论,最后试着用语言归纳出来;(2)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要求思路清晰,简洁明了。这一章节从知识上讲,就两个知识点:一个牛顿第一定律,一个惯性定律,学生掌握并不难,但是光弄清这个知识显然不够,学生得学会从实验中有所发现,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得学会将观察到的感性材料提炼成理性知识,培养知识归纳能力。

(二)根据学生实际制定恰当的“能力目标”

比如,在八年级上册《摩擦力》探究实验中我设计如下能力目标:

方案A:能利用所给器材自主设计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方案B:与同伴合作设计实验,探究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方案C: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以上目标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地选择,让目标总是适合当前所教的学生。

三、“能力目标”的落实

(一)培养学生的目标达成意识,让他们心中装着目标

物理教学能力目标的落实主阵地在课堂,在课堂的开始,我们就应该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特别是能力目标呈现给学生。比如,在第九章《压强》一课中,我设计的如下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压力、受力面积及压強,以及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2)记住压强公式、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能力目标: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在观察、对比中认识压强。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从中学会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影响压强的因素。学习使用控制变量,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3)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以上目标我会首先在课堂一开始就出示给学生,并让学生齐读,主要是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学习过程中,学生就可能有意识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达成相关目标。这样长期的训练,学生就有一种目标达成意识,并更加重视能力目标,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能力。

(二)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思维能力

例如,八年级下册《阿基米德原理》这一节内容,如果仅从知识的角度考虑很简单,就是要学生知道F浮=G排,能根据这一公式计算就行了。但是这个实验背后有哪些故事?当时又是怎么把浮力和排开水的重力扯上关系的?最后又是用什么办法来研究得出这一结论……以上这些探究的过程中有很多难点要突破,所以是培养思维能力很好的材料。因此,我在教学中首先跟学生讲阿基米德鉴定王冠的故事及阿基米德的灵感,让他们把上节课学到的“浸在液体中体积”这一概念换成“排开水的体积”。然后启发学生思考:由“排开水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能想到什么?最终逐渐推导出浮力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然后再展开实验探究。

(三)激发求知欲,让能力的培养在不知不觉中完成

物理实验的事实表明,只有当学生被教师设计的实验情境所感染,或者思维进入预定情境之中时,实验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如,在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先做“硬币跳高”、“漏斗吹乒乓球”的实验。这些现象使学生不解,“硬币为什么升高呢?”、“乒乓球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带着这些疑问,学生在增强自主探究意识的同时,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四)多让学生参与物理实践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社会。学好物理的关键在于应用物理。物理的实践活动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解决实际问题,二个是解释生活现象。比如,在学习了透镜一章后,我让学生自制照相机、望远镜等光学仪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他们就会自觉地开动脑筋,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自觉而愉快地就训练了他们的观察、动手、思维等能力。

(五)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在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对特定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在头脑中没有建立起正确的物理形象,不会利用物理形象进行思维,就难以把文字叙述、数学表达式和现实过程联系起来,也就难以正确地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活动。例如,学生头脑中没有磁感线鲜明正确的形象,没有建立起磁感线在空间分布的物理图景,就难以理解和分析通电导体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电磁感应等许多具体的物理问题。

四、结束语

能力的培养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达到很高的水平。因此,在能力的培养上我们不要着急,要循序渐近,由浅入深。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付诸努力,学生的能力一定会有提高。

参考文献:

[1]嵇建中.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生本理念初探[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5(2).

[2]丁丽娟.重视物理教学中的生本对话,培养学生问题意识[J].物理教学,2014(9):20-22.

猜你喜欢

制定落实认识
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机制的制定
浅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定
从国际经济贸易角度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战略制定
办公室人员尚需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摭谈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