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麦子玉米的食缘与时代魔变

2019-09-10冯光

陕西文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麦子玉米

麦子的食缘与时代魔变

提起麦子呀,人类的食缘与变化,我的感情就比较复杂,容易冲动、难以言说,只好先借用人们吃饭艰难时所骂的一句粗话,狗日的麦子!前天大众怎么劳作也难以吃上麦面的心酸与艰难,昨日人们刚刚吃饱饭的庆幸与高兴,今天众人吃什么最安全最营养最健康?如浮雕一般一一浮现在我的眼前。

麦子是我们祖先不知经过多少艰难险阻,多少岁月寻寻觅觅到的人类可以糊口的食物。在曲曲折折的山区、丘陵纵横之间、广袤土地上进行辛勤而智慧地耕种试验,曾种植过谷子、薯类、豆类、玉米、麦子等多种作物,以图解决好人们饮食吃饭问题,在中外粮食碰撞交流耕种中终于认识到,其它在阳光雨露眷顾下生长的农作物均是粗粮,可提供给人们身体蛋白质热量比较有限,是人们饮食的辅佐、搭配、调剂、护佑,唯有麦子这种在阳光雨露哺育下生长的作物,提供给人们众多且质量优异的蛋白质热量,是这块大地上可供人们吃喝最可宝贵的细粮,是人们饮食的主帅、核心、精灵、福运。

我老家在关中农村腹地,这里人们生活过日子,从来就是每天早晚有麦面白馒头吃,包谷糁子稀饭喝,一碟酸菜或咸菜,好点儿有一碟子油炒菜和一盘肉炒菜,就是最大的幸福;中午饭能够有一大老碗油泼辣子热擀面条,放上丁点绿菜或肉菜,痛痛快快吞下肚子,就会感到幸福无比,常常吃得人满面红光,大汗淋淋,汗渍粘衣,喜气洋洋,神仙如此,痛快淋漓,其他饭菜似乎都没有这一老碗面条吃得舒服、带劲、解馋。

中国腹地关中平原,自古帝王都,周秦汉唐时期曾经是“天下三分有其一”的富庶宝地,四周山河壮丽,中部土地肥沃,气候温润,水源充沛;人们说天子脚下好生活,只要人们勤劳肯干,就有收益有收获,夏天种玉米,秋季种麦子,也曾间种些稻谷豆子之类作物,对于饮食男女人们来说,饮食应该少忧无虞,但是一直被人们视为天下第一大事———吃饭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好煎熬着大众;不少朝代年代还多灾多难,为什么这漂亮山水之间的肥沃土地,人们想吃饱麦面馒头面条,犹如登天一般艰难,有包谷面搅团鱼鱼能够吃饱就十分满足了,今日似乎这个问题有所解决,但仍有诸多疑难问题,值得我们思索与探讨,以求得有效正确答卷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我是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清楚地记得我两三岁大的时候,家里就没有什么好吃的,那天爸爸妈妈是出外所谓大炼钢铁去了,我年迈的婆婆(即奶奶),中午回避着他们在家里瓮底子扫出了一丁点麦面粉,给我揉了鸡蛋大一团面,然后在案板上擀了手心大一块面条,刚下到锅里,妈妈从工地回来了,人也显得有些筋疲力尽,她朝着锅里看了一下,好像要吃我的饭,我就马上蒙昧自私大声地喊:“我婆给我弄了一点好吃的,鬼就回来了,想吃我的面条。”妈妈没有埋怨我的幼稚可笑,默默地给自己和家人做了些简单的包谷面搅团,重体力劳动吃那般饭食缺少营养呀,但是有什么办法,粮食短缺呀,至今我都记得我吃那顿面条,狼吞虎咽、囫囵吞枣,瞬间就把那小碗饭填到肚子里去了,还把碗沿残羹剩汁舔得干干净净。

我的弟弟出生在二十世纪60年代初期,他三四岁时候,人们才从所谓三年自然灾害中缓过劲来,人们的饮食,还是以粗粮玉米面为主,我们每天早晚饭还是玉米糁子、粑粑馍,那天父母不知为什么,要疼爱一下弟弟,在锅里蒸了一笼粑粑馍,蒸了一斤麦面粉白馍,叫弟弟吃,给饥饿的他增一点营养,他几乎是狼吞虎咽,一頓竟然把那一长列的四五个白面馍给吃光了,全家人看得瞠目结舌。

农村出身的孩子,从小就能够提动篮子,上学之余我们就要拿上小铲子,到麦子地里去挖野菜野草,这是学生时代生活最快乐的时光。我们常常约上三五个小同伴,提上篮子或担笼,在地里寻觅着野菜或野草,什么麦屏菜、弯弯勺、拉架架、荠荠菜、米蒿蒿、胖瓜喽等等,全要挖采下来;尤其在粮食短缺的年代,麦屏菜能生吃,我们常常一挖下来,用手把菜上泥土简单地一清除,就送进嘴里咀嚼吃了。我们感到寂寞了,偶尔也会在地里挖个小坑,大家站在远处横线外,用铁陀或瓦片玩具往那个坑里仍,看谁能够准确地扔了进去,就会赢得那大家每人都贡献出来的一点野菜。青青麦田里,我们还稚气地探讨大地生物问题,为什么人们每年秋冬季节只是给大地播下了麦种,没有播撒什么野菜野草种子,而她们却每年都能够应着季节召唤,在土壤里与麦子一起伴生,愉快地生根发芽成长,似乎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食物,是农村人那些年最宝贵的蔬菜资源,特别在大饥荒年代是人们的救命宝物,大地田野真正是太神秘神奇了,以至后来我们中学学习生物、化学,才理解了其中部分奥秘。我们更多还是山南海北地聊天,讲国家世界新见闻,科学逸闻趣事,大家最爱讲爱听的还是各种故事,如战斗英雄故事、反特秘密故事、神仙鬼怪故事等等。我在上小学四年级时,就能够初步看得懂长篇小说,常常给小朋友讲那其中战斗的有趣故事,我们说着讲着就感到兴奋、激动,有时忘记了干活,忘记了吃饭,回到了家里,就会受到家长的训斥。

我经过中学学习,欣喜地知晓,麦子是从西亚传到东方大地的,又经过千百万年人类的反复培育和挑选,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成为大家的主要食物来源。在中国的北方,麦田一年生长周期需要七八个月,麦种在秋季播下之后,出了幼苗,到了冬天,它是蛰伏期潜质生长,人们就要把家里茅房和猪圈的粪肥,送到地里给它盖上被子,提供滋润营养,经过一个冬天酝酿生息;天上偶尔下一场秋雨或冬雪,它就能够顺利滋长,(不像玉米,几乎每年都让人辛苦地多次灌溉浇水,才能够有效生长,)偶尔要是天气有些干旱,一般只是冬天或初春给幼苗灌溉一次水就可以顺利成长了;每年清明节前后,随着雨露的滋润和呼唤,就开始蓄势而动,迅速向上拔节,愉快的成长了。这时,麦田里的麦屏菜也长大了开花结果了,我们就常常在麦田里寻找那一串红似的麦屏花,采摘吃吃,那是一种十分香甜的花果,可惜这些年,我们在农村的麦田里看不到这种野菜的花果了,有人说是农药使用太多,把这种野菜的种子给杀死了。每年到了农历的四月公历的五月,麦子就开始扬花结果了,那嫩嫩的花穗,绽放出米粒般大小的花蕊,随着春风的荡漾,互相交换着传授花粉,内蕴着果实,人们看到麦子的健康成长,就知道今年就会有个好收成。

那时每到麦子成熟收获季节,人们就十分高兴,最少能够跟着碌轴过个年,人们打下了新粮食,就匆匆地磨面改善一下生活,吃上几顿可贵的擀面条。因此,人们收获就十分重视和认真,我在少年和小青年时代,就是在农村度过的,每到收获季节,少年时学校就会放忙假,叫我们跟着家长辅助收获麦子,大人割麦子,我们就提着篮子,在收获过的麦田里,捡拾遗落下的麦穗,一晌一般可以捡拾上一大篮子,送到生产队打麦场里,用秤一秤按数量给记工分;人长大一些了,就要学会用镰刀割麦子,那是一种相当繁重的体力活,艳阳的照射下,人们割麦子挥汗如雨,每晌都劳动得人筋疲力尽腰酸腿疼,但是大家心里高兴,有麦面粉人们能够吃几顿好饭了,然后,还要组织劳力,及时用架子车把麦子拉运到队里大场上去;早期碾场,是用牛马骡驴等,后来用电动碌轴碾场打麦子,中间热门还要反复翻转麦草场,让电碌轴反复碾轧,最后是除掉了麦草,留下了麦粒和糠麸子,人们就利用风力把麦子与麸子扬起来,那叫跟风扬长,把麦子从与糠皮中翻扬出纯麦粒来,就是大众高兴的收获麦子了。

据历史记载,中国传统经济社会,人们的吃喝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好,大家常常缺吃少穿,人口也繁殖不胜,就是旧社会地主富农家庭人的日子也吃得不怎么样,每天能够有玉米面与麦子面两搅的馒头吃,就算是好的日月了,何况大多数穷人家的日子,多数时间都是日子过得比较恓惶,缺吃少穿,忧愁无限;我曾探讨过这一问题,旧社会这里不少土地是荒凉的盐碱地,也没有什么科学改造的方式方法,每亩地一年能够打上二三百粮食,就算是最好收成,人们吃饭也多是玉米面,因为玉米生长周期短,产量较高,麦子生长周期长,产量较低。解放后,人们深翻土地,精耕细作,注意积肥,正常年景麦子收入可以打到了每亩地能够收获四五百斤粮食,基本能够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但是,到了二十世纪六七是年代,中国人口爆炸式增长,经济社会发展不正常,什么阶级斗争为纲,人们常常打派仗,什么支持左派,打倒右派,什么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工业上造不出什么好一些的化肥,农业上也缺少了些农家肥,人们经常工作就是开会,今天批斗地富反坏右还有些坏心思,明天批斗干部所谓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认真作务庄稼了,出工不出力,瞎混生产队的工分,我们那里原来的有些偏重盐碱土地,就显出了贫瘠荒芜,麦子等庄稼你亏待它了,它就会反抗,给你不好好生长。解放后积极改良土地,每季麦子风调雨顺的年月,但每亩地这时却减产掉落到每亩打上三四百斤粮食。人们每年给公家交过公粮购粮之后,就剩下没有多少吃的粮食了,农家人平时干活,中午还能够吃上一两碗汤汤水水面条,就是满足,就是幸福,但是这时大多数时间,人们吃不上面条了,有些糊弄肚子搅团,能够吃饱就算是很不错的日子了,若干年在关中这么丰腴土地上,竟让不少村子里都有人外出拉着讨饭棍,走村串户挨门乞讨,我的一位小伙伴,就曾外出村讨饭,还有一位曾是大家闺秀的邻居大娘,那时常年外出讨饭,为糊口吃饭呀,人们流尽了眼泪。

二十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开始了伟大的改革开放国策,农村土地实行了家庭承包生产责任制,城市工商业及第三产业也逐步实行了生产责任制,没有多少年中国经济社会就出现了魔术般变化,特别是中国多少代人梦想要吃饱饭的难题,没有想到胜利地给解决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农村人分田到户之后种植庄稼,从刀耕火种到机械化种植收割方式方法似乎都有;二十一世纪初期中国农村就基本实现了农业生产机械化,人们用上了大型机械种植麦子等作物,灌溉浇水、除草杀虫;用大型机械收割麦子,不用人们汗流浃背挥动镰刀收割麦子了,也不用碌轴碾大场了,大型收割机在大田里收割过后麦粒都脱出来了,装好口袋麦拉回家里晾晒几天就可以了,一下子把人们从传统简单繁重的劳役中解放出来了,人们亦工亦农,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二十一世纪到来,农村土地不缺化肥了,不缺农药了,人们却不注重积累并施农家肥了,人们为了多打粮食,给土地就多多施化肥,多多撒农药,虽然每年粮食大丰收,每亩土地少则能够打到800斤左右粮食,多则能够打到一千多斤粮食,但是土地却是日益污染严重,土质板结较多,庄稼也发生了一些怪病,麦子质量明显下降了,人们吃饭感觉到馨香味不够了,粮食质量出现了问题。人们警惕了,要解决问题,农村不少地方就注意科学种田,大家叫来技术员指导,给土地搞土壤测量,看每块土地土壤,怎么样治理土地污染问题,种植什么品种粮食才好,撒什么肥料合适,用什么农药为上等等,这是觉醒、是发展、是进步,值得提倡,广泛推广,绿色前行。

现在几乎农村每年粮食都是丰收年,过去人们每天饮食以粗粮玉米为主,现在是以细粮麦面为主,早晚饭是麦面蒸馍,加上玉米或大米稀饭,北方大多家庭中午饭是麦面粉擀面。过去人们即使吃面条大多数时间是汤水面条,如今人们变着法子吃不同的擀面条,如旗花面、麻食面、拉条子、拨刀面、菠菜面、饺子面等,大约有七八十種不同做法和花样,过去吃饭基本没有肉食,现在各种肉菜拌面,是普遍现象,就是人们怕肉食吃多了,劳动强度小了,造成身体脂肪堆积,致使人体患上所谓富贵的疾病,就非常注意饮食的科学健康了。

现在,不少乡亲看到我回家里讨问:土地要多打粮食,要怎么样进一步积极改造土壤,绿色种植,甚至利用自动喷灌系统浇水,每亩地既能够打到一两千斤麦子,又有质量保证?最近老乡们听说,西方有些国家已经搞立体大棚现代农业,我们什么时候能够那样,搞上玻璃大棚立体高效农业,不断提高效率,向先进国家看齐呢?我说作务庄稼,本人农业是外行,而要多多向内行专业技术人员学习请教,积极学习钻研科学问题,努力用农家肥或有机肥改造土壤,也可以采用轮耕休作的办法等,以真正提高土地的单位出产效率,数量质量效益才能够双提升;那种现代自动喷灌,绿色种植,那要根据国力财力而为,至于要搞现代立体玻璃大棚农业,那是世界上先进国家现代最前卫做法,甚至使用滴灌施有机肥,将来一亩土地能够收成2000斤以上麦子也不是梦想。

现代农村人机械化作务庄稼,把人们从繁重奴役中解放出来了,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了,每年麦子大丰收,不少人口袋有钱了,讲究吃穿玩乐了,不少家庭都有了小汽车,生活质量提高了,可喜可贺;可是有人沉迷于吃喝酒场,有些人沉迷于麻将赌场,有些人沉迷于风月风流场,走失人生浪费人生,不知自己要向哪里去?我说大家的吃喝物质文明初步解决了,有了更多闲暇时间,现在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轮驱动,我们更要注重看书学习,树立正确的三观,积极对待人生,人来到世界上不是光享受吃喝穿用的,醉生梦死的人生是不会长久的,要过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要据自我特长有所不为有所为,积极努力争取给这个世界上贡献一点有益的东西,当然,我也要享受人生,可以适当地外出旅游,看看天下世界大好河山,也反思一下自己的人生?怎么过得更有意义,怎么样过好更有质量的生活?!

玉米的食缘与时代魔变

从幼时记忆起,我似乎就与玉米结下了难以言说的情感、情愫、情意,至今欲说难言,说是有非,说非有是,欲罢不能,与诸君也顺便谈谈其中的魔变吧?

我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牙牙学语走路时,妈妈就曾教我吃煮熟的嫩玉米棒,稚幼牙齿啃咬与舌头咀嚼,感到玉米温馨与甜香,以致后来不知好歹地常给母亲讨要吃那香甜的嫩玉米棒,妈妈说,不能那样吃,叫你尝尝新鲜就够了,玉米棒子还没有成熟,那样吃就会糟蹋了玉米,我们就会没有饭吃了,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就不再那么任性地讨要嫩玉米棒吃了。

我大约七八岁时候,刚上小学的暑假里,广袤玉米田里像个蒸笼,家里自留地的玉米像似火烧的,玉米叶子萎缩打了蔫,急需灌溉浇水。关中平原上农人灌溉农田还是最原始最苦最累的方法,需要人出蛮力扳搅辘轳浇水,那时地下水位还比较清浅,爸爸看到井的水位太浅,就扛来浇水辘轳下到井的深处淘挖淤泥,妈妈在井上用辘轳搅出污泥,太阳晒得人大汗淋漓,爸爸在井下淘泥却冻得瑟瑟发抖,污泥终于淘上来许多而井水就旺了。然后,爸爸在井台上奋力扳辘轳搅动井绳,满身淌着汗水汲上一大筲捅一大筲捅清凉的水,然后就立即倒进水渠之中,水就会漫慢慢地淌流到一行行干涸玉米地里。那时妈妈还要到生产队里劳动,爸爸就叫我拿着铁锨到玉米地里看水,那儿水道如果有所不顺畅,叫我顺着流水,用铁锨把田垄土坷垃疏通一下就好了,那水儿将要流到玉米一行子地头时,我就大声喊爸爸,他就停下井上的汲水大筲捅,急忙赶过来堵下一道又一道的水梁子,因为我那时力气还太小,干不好堵水梁子的活。给自留地几亩玉米浇水,需要爸爸如此两天扳辘轳搅大筲捅浇水,父亲常常一身汗水,一身污泥,一身血痕,我感到了父亲的辛苦,种庄稼的不容易,吃一口饭的艰难,真正用血汗换粮食。那时农村人灌溉玉米似乎都是那么原始,那么辛劳,那么奋斗,收获一点粮食不易。

后来,我逐渐长大一点了,十四五岁时,就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到玉米大田里劳动,跟着大人们学习给刚出土不久的玉米间苗,在一行行玉米地里,留下茂盛壮苗,拔除多余弱苗,补栽空隙大幼苗。我能够拉动架子车了,就和同伴们给玉米地里送肥,农家肥是臭气哄哄之物,平时让人看见就会掩鼻而过,而通过劳作却感到粪肥不臭了,是庄稼的香吻之物。我能够拿动铁锄头了,就开始跟着成人,给生产队的玉米苗培土,镬浇水梁子,给玉米除草,有时间还要给玉米除虫。人们常说,万物生长靠太阳,道理清楚,夏秋季节,阳光炽烈,能够催生玉米快速生长成熟,很快就长到一个高青禾杆子,人们钻在玉米地里劳作,阳光却炙烤得人汗流浃背头昏脑涨,人们还要不辞劳苦的劳作,我偶尔也看到有人正在劳动之时,晕倒在大田玉米地之中,甚至有上了年纪老人,在玉米田里正在给培土,倒下没有再起来,全家人赶到地头哭声一片。初中时在课堂上,有些同学不好好听课,老师愤怒地骂道,你爸你妈在大太阳玉米地里,撅起屁股劳动,脊梁骨屁股渠热水泛滥,你们坐在凉爽教室里学习,看你学了些啥吗?我们感到自己能够安然坐在舒适教室里学习的幸福,将来长大了,要做一个新型有作为的人,让大众少受些苦难。

玉米这种速生作物,大约三个多月时间,个头很快就长高了,那正是大夏天,或是初秋天,气候酷暑炎热,几天不下雨,就需要浇水。二十世纪60年代初人们浇水已经发明出了链式半自动化机械水车,不用叫人奋力扳辘轳了,几个人用力推动水车上横梁木头杆汲水,或用牛拉动水车汲水,这样灌溉浇水比人力扳辘轳筲捅浇水轻松多了,似乎天气的蒸热也算不得什么了。没有几年,农村普遍有电力供应了,人们发明出了电动水车水泵,只要电闸一开,那水儿就哗啦啦地流到大田里去了,人们感到浇水似乎轻松方便了。那是文革时期的夏天秋天,不知为什么大地总是艳阳炙烤,天上没有什么有效降雨,玉米这种绿色作物,需要多次反复灌溉,人们白天穿梭在玉米大田青纱帐里浇水,那玉米杆子上绿色叶子似刀子般割人,人们看得清楚还能够回避,少受些伤害,天气蒸笼一般,大家也慢慢的习惯了。白天还比较好浇水,可是常常需要夜里继续奋战,还要把上一次浇水堵的梁子一个又一个用铁锨除掉,然后才能够顺利浇水,这就要施工者,一手提着罩子灯,一手提着铁锨干活,在玉米地里不停地穿梭,那种苦和累至今还令人难忘,特别是后半夜,人们习惯了此时生命钟是熟睡时间,瞌睡虫就会袭击你,不断地打瞌睡,再加上天气十分蒸热,玉米叶子不时地似刀子般割人,让人伤痕累累就会十分难受,几乎每年都有人在地里浇水,被酷热的天气热得中暑而倒下。我的一个堂弟,就是秋天浇水,正午时分,太阳炙烤又劳累过度,犯了癫痫病,跟前没有人看到,倒毙在玉米青纱帐水渠里逝去,我们那时感到十分地难过、心酸、痛惜。

大約到了文革的盛期,村子里造反派打开了派仗,人们不精心作务庄稼了,人口也开始迅速膨胀了,玉米也不好好地生长了,每到玉米棒子还没有成熟,大家粮食接不上就饥饿得不行,就有人在玉米地里,偷着扳下嫩玉米棒子,狼吞虎咽般生食充饥,有一次小同伴偷扳下嫩玉米棒子吃,给我说香甜极了,我也曾经试着尝了两口,那有些甜香和质涩,还是不能随意吃的呀!但是,每年还有不少家庭,每到玉米快要成熟了,家里没有多少粮食,就开始搬下自留地里的还不成熟的玉米棒子,剥下颗粒在村头的碾子上稍作碾轧加工,就拿回家熬玉米糁子吃。我们家那些年也曾经多次扳下自留地没有成熟的玉米,剥下还有些稚嫩的颗粒,到碾子村头碾子上碾轧,你帮我家推碾子,我又帮你家推碾子,至今我还记忆犹新,那种糁子喝起来还是有些馨香、有些甘甜。

我那时曾经暗暗发誓,好好学习文化科学知识,长大后要当个农业科学家,不让千百万父老乡亲如此受苦,让大家真正能够有饱饭吃。那些年农村人的生活,几乎每天早、晚饭就是稀糁子拌汤,加上酸菜粑粑馍,吃到口中比较粗糙,中午饭是搅团加浆水菜漏鱼充饥,那也是不饥不饱年份的幸运饮食。如果玉米丰年,人们为了改善生活,用玉米面打成搅团,再用一些玉米面搅拌,在锅里烤成饼子,或者把玉米面用机器压成饸络,用油盐酱醋调料,伴着好吃一些,也是一种改善生活;人们过二月二豆子节,也是将玉米籽锅里炒些豆子,或用机器爆成米花,即使过年过大节,也是一种幸福事情;如果能够用玉米面与麦面两搅粉馍馍,吃到口中虽然还有些粗糙,那种生活,能够让玉米加些细粮填饱肚子,都是一种福份;还有几年人们吃不饱肚子,爸爸出外用妈妈手工纺织的粗布和布证,去咸阳原上北山里,换回了一些玉米粮食,度过了艰难饥荒岁月。我那时曾说,如若有一天,不再叫我吃玉米面,主吃麦子面粉饭,我都不后悔,就是我幸福生活!困难时期的生活真是不堪回首呀?

如今改革开放四十年过去了,农村由于实行了家庭生产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大众劳动生产积极性,工业化肥的广泛使用,机械化生产方式已经普及,我们那时的愿望基本都实现了,几乎每年玉米都实现了魔变般大丰收。人们不用像过去那样苦巴巴用牲畜耕种田地,农村已经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方式,把人们从繁重的体力活中解放出来了;人们锄地培土,不用一把汗水一把泪水了,而是用拖拉机来培土镬行子,浇水多数地方使用电动水泵,少数地方已经用上了自动喷灌浇水,也不用昼夜提着马灯,穿梭在玉米地里灌溉浇水了,一般人站在地头大水浇灌就行了,不少地方还实施了现代喷灌技术,人们只要一开电闸,水就会随着钢管或塑料管道自动留到玉米田地里;人们收获玉米棒子,也不用人工辛苦一个一个地用手扳下来,也不用拿着铁锄,整天累死累活地去挖玉米杆了,而是运用大型机械收割机收获玉米,用不了多长时间就把大片玉米棒子收获到家了,并将玉米杆子粉碎到地里秸秆还田,可谓把人已经从繁重的奴隶般劳役中解放出来了,农村不少人常年在城市里打工挣钱,大大地改善了人们地生活水平。

玉米丰收了,大家的吃饭温饱问题早已解决了。已经由过去吃饭粗粮多多,到了现在细粮多多,人们吃粗粮玉米,已经不是主食了,主要是白米细面,粗粮仅仅是饮食健康的搭配,现在玉米品种改良也多样化了,如有专门嫩玉米品种,人们想吃蒸煮的嫩玉米棒子,几乎随时着可以吃到了,至于糁子、搅团鱼鱼,乃是不同饮食生活的调味品。如今我是走过一些地方,吃过鱿鱼海参、大鸡大鱼大肉之类食物,甚至还到美国吃过嫩牛排与海鲜,但是,还是感到家乡人的粗粮细作,如红豆玉米糁子,精致的掺杂了红薯粉芡的搅团、鱼鱼,吃到口里爽口、滑膩、筋道。至今,我还常回老家,过一下旧时玉米饭的瘾,我常常感到吃得爽快,吃得健康,吃得幸福。

但是,现在不少人认为吃起玉米饭香味不够了,一是可能给玉米施的农家肥少了,土地有些板结,质量有问题;二是给玉米用的化肥农药多了,土地有些退化,需要休养生息;三是人们好东西吃多了,口感比较刁尖了。据传玉米是在中国明朝时,从拉丁美洲引进过来的粮食作物,关中平原短短四五个月天气,人们就能够收获一料如玉似宝的玉米。我还常常思考这一问题,玉米这种物质文化,为什么能够在关中,在中国,在全世界,这么大面积推广种植和发展,这是人类物竟天泽、反复选择挑选食品的结果,我们祖先发明创造的杰作,玉米这种物质文化,现代人也一定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现代生物科技,改良品种,科学施肥,运用有机农药,提高玉米生产质量,生产更多好的绿色食品,求得大众身心健康,愉快生活。

我爱看历史书籍,深深地知晓这块周秦汉唐故地上,有多少平民百姓为了能够有一口玉米饭吃,终生默默地在这一小块土地上耕耘,更有多少朝代的人们因为闹饥荒,人们吃不上一口饭而揭竿而起,有多少英雄人物为此而舍命献身,改朝换代赢得新的发展朝代,那是多少个人头落地的结果呀!

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值得我们汲取。人类是世界上最高级的灵长动物,站在全球生物链的最顶端,如果自己的温饱都解决不好,那么其他生物链上的动植物,还有生存的余地吗?我这些年有机会出国看看了,知晓了西方人在中世纪时期远远不如我们,而经过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之后,走上了现代化的发展道路而发达起来了,人家早就不是把玉米当成人们吃饭的主食了,而是当做牲畜的饲料,给人们提供更多好的猪牛羊等肉食。如今我们学习与借鉴世界文明,改革开放40多年了,中国也迅速发展起来了,在粮食种植上,世界土地分工合作,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走世界一体共同市场的道路,胜利地解决了中国人的饭碗问题,玉米也仅仅是人们餐桌上的粗粮搭配的食品,主要也是人们饲养动物提供肉食的饲料。如今人们吃饭怎么才吃得香甜,吃得有质量,吃得健康,是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相信我们只要坚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坚持发展高科技,坚持不断创新,就会不断取得长足的进步。

人类发展与进步,说到底是一个文化问题,人们吃饭种植文化与发展亦如此,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互动,共同协力发展与提高,这就是要我们弘扬自己传统特色的优秀文化,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文化,实践古今中外一切好的文化,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把这些经验与教训上升到理论认识,又用这些理论认识指导新的经济社会实践,逐步有效实践中反复证明是正确的上升到党和国家的政策,上升到主义、思想、理论、真理而有所进步,有所提高,有所创新,然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断总结融会贯通提高,我们就会不断地从成功走向胜利。

责任编辑梁慧娟

作者简介:冯光,男,陕西省委党校教授,省写作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出版有写作学专著。

猜你喜欢

麦子玉米
古代冰上运动会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为什么玉米长“胡须”
趴在麦子上的鳄鱼一家
一株麦子的抒情诗
花瓣儿风车
杀狗
麦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