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烟林
2019-09-10吕文有
梦里家园
金张掖黑河滩,我的老家在这里。
黑河是地地道道的母亲河,沿岸村庄百姓祖祖辈辈喝河水长大,受河水滋润。每年春夏,村落河滩粉黄绿交相辉映,粉的是红柳花,黄的是油菜花,绿油油的是麦苗。随意躺下,和煦的阳光温暖的洒在身上,微风拂面,蝴蝶在田野上追逐,春耕的人声鼎沸渲染了河套的静谧,黑河滩睡醒了。
村落间是空旷的湿地草滩,如银如缎的河流从河滩中间逶迤而过。河滩里一洼一洼的水草从不见干枯。天很蓝,云很白,鹚老(学名叫鹚鸪鸭)和白天鹅在高出来的干草地上飞起飞落,牛马羊群悠然地啃着草,懒洋洋地躺着,偶尔打个滚……如杂色珍珠般洒落在水草地上,似浑然天成的水墨画。农闲时,牛马驴骡和羊群都被赶下滩,吃饱喝足尽情戏耍,趁着暮色里的炊烟自己回家,它们从不会走错门。站在村庄的高处或自家房顶望去,河滩里的水洼星罗棋布。走到它们中间,大到一二亩,小如月牙泉,水蓝的能映照见白天早晨的月亮。最是那大一些的水草洼里,嫩绿矮细的青苇随风摇摆,野鸭子在苇隙间窜出窜没,间或跳下浅水扑上扑下。
那时候鱼真多,无论在沟渠里河滩里还是田间地洼,随便一个水坑干涸了,准是一窝鱼,虽然都是小鱼。伙伴们觉得一窝窝抓鱼没意思,没有钓来的过瘾,我们经常拿着自己做的土鱼杆在有水的地方钓鱼。鱼钩是用缝衣针做的。我们把家里的缝衣针偷偷地拿来,放在火上烧得红红的,趁还没有冷,一手拿着老虎钳夹着,一手拿一个鹅卵石,像铁匠铺里的打铁师傅一样精心敲打。由于缝衣针的钢性很强,常常折断,往往做好一个鱼钩要偷家里好几根缝衣针,为此没少挨打。以致于后来不偷针了,只要大人针一时找不到,也會被训斥。鱼杆是随便找一根与人差不多高但没有一点弹性的杨柳树棍,在较细的一头扎上一根棉纱线或尼龙丝,再穿上用玉米杆芯或者是麦杆做成的浮子,也叫漂子,有条件时把它染成彩色晃眼。鱼饵要看钓什么鱼,钓河里的鱼要用蚯蚓,随便在地上挖一个小坑就能找到;钓浅水坑里的鱼就得用苍蝇,只要是夏天伸手一掠就可以抓到。
那时我们的正事是在河滩里拾粪,钓鱼都是顺带玩的。河滩的牛马驴骡粪一筐一筐拾来集中摊在没水的高地上,晒干后运回来当农家肥。拾粪是个规矩活,牲口什么时候下滩,什么时候屙粪都有点儿。由于伙伴们多,拾粪实际上也是抢粪。但凡事得有个规矩方可体现公平,我们把牛马驴骡分到了每个伙伴的名下。后来问题来了,有的牲口下滩,有的牲口地里干活。我们又变为划地界,粪屙到谁的界面算谁的,全凭牲口屙的算。就有人往自个的界面赶牲口,我们又修改制度谁也不许去赶,并组织在一起互相监督。伙伴们除了一起钓鱼比赛外,最热闹的是在平整干燥的高地上,开出一块地“赶猪”。一般“赶猪”场子二十米见方,四个角和正中央各挖一个碗口大的浅坑,有球和球杆。球杆大致跟今天的曲棍球杆一样,是用柳木棍削的。球有拳头大小,大家薅牛毛洗成瓷瓷实实的圆球,洗的瓷实的话能把人击伤。洗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把薅来的牛毛蘸上水反复搓揉。后来有好多年我一直在琢磨为啥叫“赶猪”?猪就是笨,那玩法玩的就是身手敏捷,最笨的那个人就会淘汰出场,可以说是“赶笨”。淘汰出场的那一个还要专门负责捡球。捡球是个苦差使,年龄大些的伙伴要是球击的恰到好处,可将球击出百米开外。若你顶着烈日刚把球捡回来,紧跟着又有这么一击漂亮的类似棒球中的“安打”、“本垒打”,你还得再去百米开外捡球。那窝囊、委屈、倒霉的情绪使人不得不耍赖。以致于天天都有为这事打架打到鼻青脸肿的伙伴。直到多年后,中国女垒成绩非常好,电视上常有转播,我看的如痴如醉。垒球的竞赛规则几乎与“赶猪”一模一样。攻垒、守垒和抢位都与“赶猪”有异曲同工之妙。家人常讥我看垒球不懂装懂,其实我不仅看得懂规则,更是沉醉于儿时的黑河滩岁月……
黑河老鬼
说黑河滩,记得最清的是“老鬼”的故事。
“老鬼”是男人间的互相称谓。准确说是五十岁以上男人的称谓。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称名道姓太麻烦。感情近的,见面打招呼:呔!老鬼。感情一般的:哎!老鬼。喊的顺口,应的自然。小孩子大都不知道大人名字,后来回忆人和事,常常得回村里问好些年龄大的人。那些老鬼们的姓名,有时候连他们也绞尽脑汁想不起来。
吴二贵是独户。这是我后来询问了好多老人才问得的名字。吴二贵从不在地里干农活,记忆中他就在黑河滩里搭一间明房子过活。明房子就是独一间屋,在野地没有围墙的房子。吴二贵的生计夏天靠黑河上摆渡,冬天靠打猎。除了种地,劁猫骟狗无所不能,感觉是别人不会的他都会。由于他名字的原因,村里人都叫他“五二鬼”。“五二鬼”是对不务正业,好逸恶劳的人的贬称,相当于“二流子”、“胡日鬼”。后来因为他乐善好施,村里人实在不好意思喊他“五二鬼”了,就删了一个字叫“五鬼”!再后来还是不好意思,就干脆和大家平起平坐喊“老鬼”。这么多年我心里把他叫作“黑河老鬼”!
老鬼天生的与船和网有缘,或许他祖上是海边的。我们当地人不会使船使网,老鬼却是与它们天生亲近,在老鬼十几岁时,当地人过河都能听得见对岸人喊话,却要绕下游二十里走桥。老鬼在两岸间拉起了一根手指粗的钢筋绳,亲手打造了一条小木船,摇摆于河南河北岸。有钱的不管人多人少每趟两毛,没钱的,撂点粮油酱莱都行,都能换得过河。如果遇上他心情好,又恰是没人渡河时,伙伴们就央求他来回摆船玩。船固定在那道钢筋绳上,有一个滑轮,非常轻巧,一节一节往前拽。平常小船都是停泊在我们河南岸,只有响起“过河喽!”的喊声才去渡人。再后来我们长大些,风弱水静时,听到喊声或南岸有人北渡,我们早兔子一般抢着去摆渡。我们摆渡从来都不收东西,只要钱,不是一趟人多人少都两毛,而是每人两毛,随渡自行车也另加两毛。伙伴们什么淘气的事都干,但从不昧老鬼的钱。每次完了都把钱当他面恭恭敬敬放在钱罐里。有次一趟渡了一个人外加一辆自行车和半袋子面粉,看模样像个当干部的,便硬讹了他六毛钱。老鬼啥话也没说只是在我脑门上拍了一把掌算是告诫。有趣的是后来参加工作到县里,头一天就遇到硬讹了六毛钱的那个人,他竟然己是县里的大领导。吃饭时在机关灶上遇见他,显然他记得我,他狠狠地盯了我一会,吓的我后来总是瞅他吃完走了才进去,怔怔折磨了我大半年,好在没多长时间他就高升调走了。
老鬼还有几张鱼网,根据不同水情水域捕鱼。老鬼从来都是用网捕鱼的。他不捕小鱼,所以渔网的网眼都有严格尺寸。记得他说过,大意是做人做事要留得余地,大鱼小鱼统捕就是赶尽杀绝,是“孽捕”。不过他从来只管自已,我们天天抓小鱼他从未拦挡过。如果不拾粪,看见他拿网出来,我们都异常兴奋地跟在他后面。他那一网上来,要是有货,捞上来的都是一斤以上的,这是我们想啥办法也抓不住的。所以看他撒网时那屏气心跳的感觉今天依然记得清清楚楚。他捕到最大的鱼是一条十三斤重的,一场不太大的洪水刚过,老鬼在一个河弯里撒网下去,网出水面时,我们吓的都不敢到跟前看。从未见过如此大的鱼,眼晴如车大灯般死死盯住你,嘴呼哧呼哧的跟怪物一般。那个夏天,恰逢村里出了第一个大学生,他就让我们用水缸淹水把鱼活蹦乱跳抬上送给了大学生家,说是“鱼跃龙门”。全村人把秤围观,都吃了那顿鱼肉汤。
绿水青山
又一个周末回到黑河。
河还在,可当初的景象已荡然无存。曾经无数次激情飞扬的与女儿讲述,我那黑河滩里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她小时候几乎每周都回老家,给她讲述在老家黑河发生的故事。可直到今天,女儿都二十好几了,依然没有黑河情结。历史终究是不能跨回的,那一段只是属于我们的黑河时光。
干涸的河中央,当年随风摇摆的红柳窝已长成红柳林,没变的是红柳花,粉粉艳艳,依旧是那个色,依旧笑映映在赤日下。眼下如火如荼的湿地生态正在恢复中,我从没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报怨和一夜间恢复美好的妄想。客观说,这些年湿地的破坏是我们发展中一段不能否定的历程,就像一个必须交学费才能成才的学生。庆幸当下把恢复生态保护自然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可以说是国家和最高领导人坚定的理政方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我们渴望湖泊,喜欢山青水秀,万物自然生长。希望各种各样美丽的生命与我们共同又和谐地生活在一起,让我们所居住的城镇不再那么枯燥、繁嚣。我们的觉醒和努力是可喜的,眼前这场保护湿地生态的革命,也是人类生存史中的千秋大业中的一页。庆幸我走过那个原生态,也见证了恢复生态这个过程。恢复生态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绝不是一时一域的事。黑河源自祁连山,没有整个流域乃至全国统一的久久为功,想恢复到过去几乎是不可能的。
站在已经开始恢复的黑河夹心地,如沟如渠的细水分叉静静流淌,依然那么清澈。零星的小鱼在漫无信心的寻觅着梦里家园,我的心绪恬静空灵。凝望刚刚长起的青芦苇,依稀可见一些曾经熟悉的身影。忽然觉得这芦苇原本是有生命的,那随风摇摆的芦叶,似流连徘徊的伊人,尽显缠绵柔情。这些年我曾无数次回来,经常漫无目的地在仅存的滩涂湿地草丛中穿行,痴痴地坐在已风干了的河滩河地,享受着远离喧嚣的宁静。这是黑河浸湿的记忆,在骨子里泛着鹚老、白天鹅和黑河老鬼的岁月光芒……
时下,黑河流域已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也是国际重要湿地之一。这个漫长艰难的生态恢复,之所以是漫长的艰难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年轻人没有那份原生态记忆,不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像我们感同身受。但是我能够看得见,鱼儿快回来了,鹚老快回来了,白天鹅也快回来了……
世界湿地日、世界环境日、科技宣传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爱鸟周等宣传活动源源不断,黑河湿地生态环境保护进单位、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活動如火如荼。我仿佛看见红柳林婀娜招展,黑河水清澈透亮、白天鹅一群群飞来,我站在阳光下,欢迎你们来……
责任编辑李高艳
作者简介:吕文有,男,甘肃临泽县人,八十年代末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在多家省市级刊物发表短篇小说三十余篇,钟情黑河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