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藏族广场舞艺术发展境遇

2019-09-10青美文毛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1期
关键词:境遇青海

摘  要:藏族广场舞是当代中国文明飞速的产物,是社会文化流变出的一种新型艺术态势,体现建构和谐社会与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标志着当今中国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程度。本文从藏族广场舞的特点、发展境遇到导向思考三个方面进行刍议,以趋达成社会文化艺术品评共识。

关键词:藏族广场舞;境遇;青海

舞蹈艺术是個体生命或群体在音乐节律的伴奏下所展现的运动造型艺术。人体天生的艺术运动线条,是生命艺术体验、宣泄到艺术再现的过程。在柯特·萨克斯《世界舞蹈史》序言中说“人们需要舞蹈,因为一种对生命的生气勃勃的热情推动他们舒展开自己懒散的筋骨;人们向往舞蹈,因为跳舞的人获得了魔力,这种魔力给他带来了胜利、健康和生命”。

藏族广场舞是传统舞蹈和现代舞蹈走向新的价值观的舞蹈形式之一,是当代中国文明飞速的产物,是社会文化流变出的一种新型艺术态势,体现建构和谐社会与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标志着当今中国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程度。

一、直至目前,中国的大街小巷都流行着集娱乐和健身为一体的藏族广场舞,尤其是藏区,深受群众欢迎。其特点是它不受年龄、性别、数量、质量、技巧高难度等的限制,音乐旋律悦耳动听,动作简单易学,舞段重复,社会标准要求相对较低,群众可以随到随学。场地可容纳数十人,如广场、操场、公园和街边空地即可。播放音乐的音响设备要求也不高,占地不多,舞蹈队伍中间或前排领舞的身边,放置即可。道具自筹,品类多种多样,有手绢、花、扇子、彩绸、花环等;领舞者多为自编自创的舞蹈爱好者,乐于此项工作。另外稍加收取一点电费等费用,属于长期廉价的自由舞蹈艺术。

二、中国社会高速发展,经济异常繁荣,文化广场逐步修建至每一个村落、社区,为广场文化搭建了展示的平台和舞台,这种社会文化现象备受关注。从音乐、舞蹈到道具,从内容、形式到品类,从群娱、健身到享受,每一个环节不仅吸引舞者,也吸引着每一个观众,承载着文化艺术传承和繁荣的印记。从整个青海省的藏族广场舞数量来看,目前省城、州县府地的广场都有庞大的藏族广场舞群体,各市、州、县的社区广场、村级文化广场等都是藏族广场舞展现与健身的平台。舞蹈品类很多,不仅有藏族锅庄舞,还有更多的流行歌曲集体现代舞、太极剑舞、彩绸舞、彩扇舞、健身韵律操等等。在青海省,汉族、藏族、蒙古族和土族人口数量较多,聚居区比较集中,所以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藏族广场舞也较多,锅庄就是藏族广场舞典型性的代表之一。

藏族广场舞参加人员的数量从十几人到几十人、上百人不等,尤其近几年在青海的很多牧区州县举办“千人锅庄舞”比赛、“百人锅庄舞”比赛等屡见不鲜。广场面积也从几百平方到上万平方不等。舞者年龄一般在30―70岁之间,核心群体主要集中在40--60之间;群体文化程度不详。参加藏族广场舞的目的主要是愉悦心情、缓解疲劳、塑形、健身、扩大人际交往圈,也不乏打发时间的观点等。藏族广场舞的时间基本上除了雨雪天气之外,几乎安排天天都在练习,每次1―2小时不等,同时不定期的更换新的舞蹈内容,当然有些也是一成不变的反复习练,如太极拳、太极剑、八卦扇等。从笔者的调查发现,组织者主要是藏族广场舞业余爱好者和区县文化馆的文化干部,其中业余爱好者为主,而文化干部次之,但都具有非常重要社会导向作用。

三、近些年,在藏族广场舞蹈的发展中出现了一些社会公德问题。例如居民不堪音乐骚扰,为藏族广场舞大妈泼粪、阻碍居民停车、在高考考场外大声放音乐跳藏族广场舞等等,这些行为有违于社会道德规范。

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首先是在法律和道德规范的框架内进行的,否则超越或者凌驾于法度之上了。如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和决定考生一生发展方向的重要时刻,我们岂能因为自身娱乐而致国家和考生不顾呢?笔者认为,这种行为方式不是因为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权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道德规范和公民基本的社会公德问题,这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基本素养。为此,今后藏族广场舞该如何发展?怎样才能对藏族广场舞进行正确的思维导向呢?这将值得的我们去进一步思考。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对策,可作为藏族广场舞发展的思维导向,以供地方政府部门、学界同仁及文化艺术工作者参考。

第一、政府主导,搭建组织机构,打造文化艺术品牌

在相关部门的主导下,成立藏族广场舞艺术协会,制定协会章程和管理制度,用资金扶持和器具、道具配送的办法,增加政府投入,打造群众文化艺术品牌。用协会的组织机构加强管理,培养群众艺术人才骨干,将文化艺术和体育健身有机的结合起来,为中华民族国民素质的提高做贡献。健康的心态和强健的体魄是每一个社会个体生命得以持续的重要条件。

第二、创设藏族广场舞艺术展示和比赛平台

各级政府为群众藏族广场舞的展示创设舞台和比赛平台,用激励机制让人们重视广场舞蹈的发展和作用,提炼民间舞蹈精华,得到艺术升华。切实让文艺大繁荣大发展接地气,务实文化艺术贴近群众,增强舞蹈艺术氛围,丰富群众文化艺术生活,让人们时刻具有健康乐观的生活乐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第三、合理营造和谐社会文化艺术氛围

(1)加大藏族广场舞推广力度,用大众化、多样化、普及化等原则,让藏族广场舞深入各个年龄阶段中不同层次的人群。将藏族广场舞创设为不同舞种、不同节律、不同风格的选择性多样舞蹈,积极融入和谐社会文化艺术营造氛围之中。

(2)对优秀舞者吸收为不同级别的会员,推荐参加不同层面的比赛和电视等媒介平台,永远绽放藏族广场舞蹈艺术生命之花。

(3)加大藏族广场舞学理建设力度,呼吁专业舞蹈编导人士和团队进入最基层的群众组织中去,用引导、教导、培训、发现、挖掘、传承、研究和创新的理念到藏族广场舞中去,积极参与今后藏族广场舞发展的思维导向。

在舞蹈过程中,加大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环境的认知,为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营造氛围。

参考文献

[1]  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  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1年版。

[3]  纪兰慰、邱久荣.《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  汪以平.《舞蹈艺术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  李至善.《中外舞蹈术语汇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6]  辛秉文.《青海民间舞蹈文化遗产的现状》[J],青海文化,2011年第三期。

[7]  辛秉文.《青海舞蹈史研究》[M],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2014年版。

[8]  辛秉文.《青海藏族民间舞蹈初探》[J],青海文化,2007年第二期。

作者简历:青美文毛,女,1989年4月25日生,本科学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团国家三级舞蹈演员。

猜你喜欢

境遇青海
全民阅读擦亮“书香青海”品牌
青海行
国家公园省 大美青海情
大美青海
“丹青献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青海解放70周年美术展
图解:如何把学习教育贯穿全过程?青海这样做!
境遇与作为
境遇与作为
境遇与作为
境遇与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