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好声音》在传播学视野下的视听符号研究

2019-09-10张馨月宫汝帅孙璐彤

青年生活 2019年31期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符号学传播学

张馨月 宫汝帅 孙璐彤

摘要:综艺节目中的视听语言就是一种特定的视听符号,特定的“符指” 必将对应了特定的“意指”,而这些符号都暗含在节目之中。由金磊导演的《中国好声音》也是在道具、色彩、环境和声音等方面突破了其他的同类选秀节目。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好声音》节目模式进行解构和剖析,分析研究其特定的视听符号,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在当代机械复制的时代下,《中国好声音》如何利用艺术传播学的课程内容最大化满足大众心里差异,从而提高收视率。

关键词:符号学;传播学;选秀综艺;解读

一、音乐选秀类节目演变

音乐选秀节目是电视综艺节目的一种,单从字面看是“电视”、“音乐”和“选秀”這三个关键词的结合体,是一种以音乐为表现内容、唱歌为表达方法、电视为传播载体、比赛为竞争手段的选拔优秀音乐人才的节目类型。从1984年的《青歌赛》到2019年的《中国好声音》,我国的音乐选秀节目也在不断的成长和完善。

二、《中国好声音》的符号特征

《中国好声音》源于节目《The Voice of Holand》,于2012年7月13日正式播出。在消费社会,受众的选择是电子媒介赖以生存的基础,因而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所构建的符号都有迎合受众需求的倾向。符号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媒介,又是表达情感与思想观念的物质手段。符号学是研究人类一切文化现象中的符号和理论。

《中国好声音》中采用了大量的非语言符号,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体语(动作、姿势)。中国好声音经典动作就是导师拍转身灯的动作,在其他场合可能这个动作就只是转身,可在舞台上就代表导师对学员的认可、对学员带来作品的情感流露,相对欣赏音乐时的动作与姿势表达,语言仅仅占7%,其余93%都是靠体语的表达。在节目进行中我们还可以感知到——视觉性非语言符号(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的非语言符号)。视觉型非语言符性作为语言符号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直观性极强的组成部分,被广泛运用在《中国好声音》节目当中。例如:节目中学员的服饰穿搭、LOGO的图形设计、比赛现场的陈设布置、拍摄过程中的远近调节等。就如《中国好声音》2019第九期中,王力宏战队的刘美麟在演唱《时候》时的服装穿着旗袍、灯光明暗缓急结合,与一气呵成的中国武侠风配器与京剧鼓点搭配呈现出极强的舞台效果,其视觉性符号特征就包括了服饰穿搭、伴奏选择、灯光布置、舞台陈设。

三、《中国好声音》往期节目中代表性歌手的视听符号

音乐选秀节目是以传达、交流信息为主要目的的,而人是通过符号来思维的。目前国内外的音乐选秀类节目正在兴起,现代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极大拓展了音乐选秀节目的表现形式和制作手法,使音乐选秀类节目的传统优势成倍放大,并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一方面,音乐选秀节目和其他综艺节目一样也会借助语言、动作、声音和拍摄手法等不同表现方式来加强影片的表现力。语言、动作、声音等也就是经常使用到的传播语言。另一方面音乐选秀类节目也是音乐与选秀节目的艺术结合产物。《中国好声音》的节目模式以其独特的视觉形式与审美要求被更多人所认可。视听语言通过符号表现并传达信息,创作者们为了使自己的理念更容易为观众所理解接受,往往把需要的试听符号转化为画面,通过连续完整的影片呈现出来。下面我们将《中国好声音》往期有代表性的歌手举例对比说明:

1.《中国好声音》第一季梁博凭借一首《我爱你中国》夺得冠军,在前期伴奏阶段舞台灯光给了一束黄红光线点燃全场,黄红色给人们的符号印象——五星红旗象征中国,从歌曲开始单人独唱逐渐进入多人合唱,整体舞台从分散站位到整体站位,灯光从单人单调蓝光到黄红白蓝的转变,丰富的层次使《中国好声音》深入在大众的脑海中,播出时独霸视频软件搜索第一名。

2.《中国好声音》第二季李琦演唱的《趁早》可谓是深入人心,在未开始演唱时全场灯光关闭,跟随人声灯光逐渐变亮,歌曲伴奏声音较小突出人声,在演唱到第二段副歌时导师也站起身跟随节奏挥舞手臂带动整体气氛,这样的声音符号、动作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结合带动现场观众,虽然是独唱但效果堪比合唱。

3.《中国好声音》第三季冠军是张碧晨,从节目播出到现在人气依然是持续上升,一首爱你的宿命引爆全场,舞台风格也跟往期不同,张碧晨周围场景布置为暗色,灯光也偏暗,只有她脚下一块升起发光的小舞台将她托起,背景布飘落的花瓣与歌曲呼应,拍摄手法与角度也与往期不同,副歌表达情感处拉近镜头,最后副歌处蓝色光束照亮全场,这样强烈的舞台效果,符号印象深刻刻入观众脑海中,也是她到现在还保持热度的完美第一枪。

4.《中国好声音》第四季冠军是民谣歌手张磊,一首《旅行》唱出了多少浪子的心声,舞台设计简单大气,灯光也随着歌曲缓急交替变换,从冷光到暖光的光束改变,刚好与歌曲带给我们的感受同步,从入耳的浪子孤独凄凉感,到漫长路上异乡人的支持鼓励,完全表达出歌曲要传递的信息,少不了非语言符号的衬托。

5.《中国好声音》第五季最令人难忘的歌手是旦增尼玛被人评价堪称天籁,选曲《天边》,很巧妙的选择了助唱嘉宾一段藏语引入,画面给了黑布淋雨的特效,给人们心里就带来了一种阴冷、孤独的感觉,使歌曲情感与观众内心情感产生共鸣,与其他选手的灯光设计不同,旦增尼玛整个舞台从始至终冷色调占多数暖色只做后期点缀,并且只从灯光明度做了调整,非常巧妙的灯光符号运用。

总结

视觉和听觉都可以给大家带来不同的感受,但在一定环境下他们之间却能产生通感或“联觉”,二者缺一不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声音可以使画面更具有生命力,画面也使声音具有形态和神韵,更加具有打动人心的作用。一部优秀的音乐选秀节目,声音和画面的关系必然是十分和谐的因此在节目播出前,后期剪辑制作与拍摄手法既不能忽略声音的语言符号,也要注重画面场景布置对观众的非语言符号传达。

参考文献:

[1]高士杰.电视广告中的听觉设计[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6).

[2]陈鸣.艺术传播教程[J].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4).

作者简介:

张馨月(1999年3月3日),女,汉族,黑龙江省牡丹江人,大连艺术学院2017级艺术设计学专业学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学

宫汝帅(1998年11月26日),男,汉族,辽宁省大连人,大连艺术学院2017级艺术设计学专业学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学

孙璐彤(2000年5月8日),女,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人,大连艺术学院2018级艺术设计学专业学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学

猜你喜欢

中国好声音符号学传播学
基于图像符号学的品牌联名设计研究
浅析徽州马头墙中的设计符号学
探析中西传播差异 彰显华夏传播魅力
传播学理论对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作用探讨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写在“生命符号学研究”前面的话
我们存在于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
论中国传播学本土化与跨学科研究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