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参与:思品课教学“立德树人”的必然选择
2019-09-10吴君
吴君
摘 要:只有深度参与,学生通过自身体味、感悟才能更全面、深刻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教材的核心知识,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思辨思维的发展。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必须根据学生心理,各教学环节设计学生参与的端口,让学生兴趣盎然、踊跃展示、侃侃而谈,达到从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三方面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深度学习;对话教学;立德树人;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2-0161-01
当前对初中生进行正确世界观树立指导,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主要还是依靠学校力量,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来实现。这也就要求我们这些一线思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能仅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在深刻领会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去体味、感悟书本知识,追求学生思想的积极转变,侧重品德的提升。从“教学”转向“树人”,课堂的教学设计、授课方式都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
1.学情评估
在备课方面要重视备“思想”学情,充分了解当前初中生的思想动态、“三观”是否出现了偏差,什么原因造成的,社会上有那些相关的不良因素。不备“思想”学情,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偏离学生关心的焦点,无法与学生共鸣,激发不了学生学习兴趣。七年级的思品必须课堂教会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辨别是非、积极承担责任;有针对性帮助学生消除社会上的不良影响,促进学生思想健康成长、健全人格。如,在七上第四课第二框节《深深浅浅话友谊》,我们必须了解现在初一新生对友谊的理解,他们认为的友谊是什么样的,他们对朋友间在学习方面竞争的认识和态度,针对学生对友谊理解方面的存在的误区,上课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谈个人认识进而共同讨论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同样是七上第八课第二框节《活出生命的精彩》,可以课前了解班上学生有哪些特长,可以在课堂让部分学生展示他们的特长,然后提问才艺可以让我们的生命变得精彩,还有没有其他方式让我们的生命更精彩、更有价值,从而顺利导入“冷漠与关切”、“平凡与伟大”这两小节内容,培养学生的同情心互助意识、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做好自己份内的事,也许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做好了,对他人来说至关重要。让学生对平凡与伟大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备好“思想”学情让课堂教学针对性、目的性更强引起学生广泛参与,通过深入的讨论引导学生世界观的正确成长。同时贴近生活的教学让课本知识显得“有血有肉”,更具“情”和“义”,情感的升华达到更高层次课标要求。我们思品教师在课余必须多接触学生,多和学生聊天,真心爱护学生,感同身受走进学生内心。备学生当前思想动态,和学生达成思想上的共鸣,才能有课堂上学生的热情奔放、侃侃而谈,达到学生的高度参与。
2.体验生活
紧密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同身受”体味教材知识而不是学习教材知识。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内容,业余爱好,甚至父母的工作,朋友圈等,从实际生活出发,以丰富、详实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理解书本内容,让学生亲近书本知识、认同书本知识,进而接受书本知识。如《爱在家人间》,这框其实就是在提醒学生学会感恩。目前初中生普遍对父母的艰辛不甚了解,对父母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无动于衷,不能从父母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体谅父母、尊重爱戴父母。因为没有父母艰苦劳作的体验,无视父母的艰辛付出,冲撞、顶撞父母不服从父母管教时有发生。在上课时,让学生先看书,然后描述父母的工作、研讨父母的工作压力,先引导学生体味其父母的艰辛,接着写出日常生活中父母关爱自己的细节,分析原因;使学生深刻感受父母的不容易、对子女的无私关爱。学生有感而悟、有话要说,从点滴小事感受父母深深的关爱、重重的生活压力,有助于培养学生感恩父母、尊重爱戴父母的情感、做一个懂事孝顺孩子的目的。
3.知行合一
践行书本知识,教师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重视仪式感,在各项活动中尽可能都要有一个仪式。仪式表明了教师的重视度和态度,只有教师认真了,学生才会认真。二是把践行纳入教学设计,找准抓手用相关活动彰显教学内容。三是从细节入手,坚持实践。当学生学习课本知识后,就应该立即从学校生活的各个细节入手,要求学生立刻去践行,并不断检查学生的贯彻情况,及时表扬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例如,教学中每次课前师生互相问候,學生必须身姿挺拔、双眼注视前方、保持安静,师生才相互鞠躬问好;师生递送物品必须双手接送,学生必须说“谢谢老师!”。下课时,师生双方也必须直立站好,互视前方,然后鞠躬告别。有一人没有按要求做,那么全班就等他,直到他做好礼仪要求才正式上课或下课。日常教学中的每一个微不足道的规范、要求都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身上每一个好习惯、文明的举止、良好的道德品质都是在一件件小事中培养起来的,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坚持实践教育。
通过实践,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来自他人的尊重、关心,感受集体的温暖、同学宝贵的友情,同学、师生之间的真情实感会增强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认可,从而促进思想的转变,良好品德的养成;改变了学生做事、做人的态度,培养起严肃认真的做事风格。才能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提升未来公民的素质。
以上就是本人对新版教材的一些粗浅认识,不到之处,请各位同仁不吝指正。
参考文献
[1]王有鹏.实施有效教学演绎“精彩课堂”[J].青年教师,2009(10)
[2]陈龙.关注教学细节 打造高效课堂[J].教育革新,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