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普法宣传开展,着力推进法治校园建设
2019-09-10何美玲
何美玲
【摘要】为了树立农村山区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进一步普及科学知识,加强对青少年的法治宣传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治观念,我校着力依法执教,开展依法治校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丰富法律知识,提高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避免违法犯罪,牢固树立远大志向和良好道德品质,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接班人。
【关键词】依法治校;青少年;普法
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当代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区分是非的能力不足,法治的概念薄弱,很容易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它甚至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青少年犯罪现象是中国面临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受社会不良氛围等因素影响,部分中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薄弱。因此,我们将推动法治社会建设,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开始,强化规则意识,倡导集体主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良好的习俗。坚持法治,依法教学,利用各种途径,努力实施法治教育。
近年,我校着力响应国家第七个五年规划,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法治的普及和守法原则是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工作教育发展的原则和政策。建立专项研究项目,深入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在学校治理中的作用,提高农村未成年人的认识,建立文明、规范、有序的法治校园,提高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认识,使群众掌握及使用国家法律法规。扎实推进法治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促进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完善法律普及宣传教育机制,减少社会不良影响,法律意识薄弱,危害农村青年健康发展。
一、发挥教师骨干力量
教师是学校教学的指導者,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加强学生的法治教育,教师要具备较强的法治意识是前提条件。我校注重利用会议和政治学习时间,有计划地开展法治教育知识活动,着重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普法读本》《教师法》《教育法》《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重点发挥班主任教师的带头作用,让他们在管理学生过程中积极向学生宣传学习法律知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强化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自觉、经常、持久、深入地对学生加强法治教育,并把他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次,每年我校教师也积极响应国家对单位人员的普法要求,完成各项普法学习指标和考试,提高教师们的守法意识和依法,保障学校、教师、学生的正当权益的自觉性。
二、在校园文化中进行法治教育
1.利用宣传栏开展“法制宣传栏”,向广大师生宣传《教师法》《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制内容,同时开展相关学生法律手操报评比活动并进行宣传展示图片。对学生进行无声的教育,营造了校园法治文化教育氛围。
2.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普及《国旗法》。维护国旗的尊严,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明确《国旗法》的相关规定,全日制中小学,除假期外,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参加者应当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并可以奏国歌或者唱国歌。不得升挂破损、污损、褪色或者不合规格的国旗。在公众场合,蓄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焚烧,摧毁,涂抹,涂抹,践踏等,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应当拘留15日以下。
3.积极开展多项法制教育主题活动
利用班会课及团活动进行法治教育及活动,了解先关法律宣传主题,环境保护宣传月,学习《新环保法》,让学生学会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厉行节约,我校开展主题班会“例行节约大光盘行动”;国际禁毒日,团委及政教处利用课外活动展出法制图片“远离毒品”等,响应本县的创文工作,要求利用班会课让学生观看法治教育片,宣传禁毒法律法规;12月的宪法宣传月,我校鼓励全校学生参与了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宪法小卫士比赛,大力推普了宪法知识提高了学生对宪法的认识。
其次,结合实际我校开展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开展法治教育。如,开展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的专项整治活动,向学生宣传校园欺凌的行为侵犯了他人人格尊严权、财产权、生命健康权等,对同学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造成危害。产生恐惧、消沉抑郁、创伤后遗症、忧虑、自残、自杀等行为,自己也成为欺凌者,最后使自己走上不良道路甚至违法犯罪。通过专项教育活动的开展使未成年人了解校园欺凌要承担相应责任,组织教职员工关注学校预防和处理欺凌事件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觉意识,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防止违法犯罪。再有,学校还专门成立了模拟法庭功能室,供全校师生使用通过课堂演练了解法律的实施和作用
三、利用新媒介加强学生网络法规法治教育,加强落实监督
强化法治教育网络监控,班级内配备监控摄像头,具体由校长室、交警部及班主任负责实施,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和监督管理,对于少数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无视法律,或者不懂法的学生出现的各种违纪违法现象能够提供有效证据并能及时适当地做出公正的处分或处罚。力争把不良行为扼杀在萌芽之中,杜绝违法犯罪发生。
教育学生利用电脑、手机上网学习,查阅资料等,要科学合理利用,让学生学会文明上网,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做到绿色健康上网,不沉迷网络游戏,不传播不良信息,或不观看不良网页,不制谣、不造谣,不传谣。明确相关的网络法律知识,增强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四、坚持把法治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活动中
德育课是实施普法教育的主要阵地,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要着重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法治教育的作用和功能,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收到比较系统的法治教育,形成以课程为主导,课内外活动相结合的普法模式。把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因势利导地向学生宣传法律知识,既可以克服学生自私、霸道急躁等不良心理影响也起到预防因不良习惯而引发违法违纪行为发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和良好的法律意识。
我们在给学生上道德与法治课的时候,充分挖掘日常生活的德育因素之外,还要寓法治教育于课堂教育之中。例如,我校政治老师何华利初三中考复习时,利用专题《遵守社会规则 践行道德法律》,给学生系统地讲授了一般违法行为与严重违法行为(犯罪)的区别、联系,犯罪的特征,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表现和性质,中国的“刑法”对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采用四点法:绝对年龄无刑事责任;刑事责任的相对年龄;刑事责任年龄;完全的刑事责任年龄。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认识法律知识,从而让学生们能够加强道德修养,践行道德,自觉树立法律意识,抵制不良诱惑和习惯,正确对待家长、教师的教育,预防违法犯罪。“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守法纪,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使学生的道德法律意识内化为日常行动。
人教版七年级《走进法治天地》以法治建设为背景,引导学生认识法律与生活密不可分,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法律作用,感受法律对年轻人的爱,引导学生自觉尊重法律;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责任感,学会依法行事,积极适应法治时代的要求,建立以法治理的社会信仰,努力成为中国法治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让学生初步认识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例如,侵犯或不履行受教育权的危害,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家长不得中途中断学生上学、让孩子打工;学校擅自开除学生;学校违反规定,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的收费;拒绝接受有能力接受普通教育的残疾儿童,青少年上课,等等。两者都违反了公民的受教育权。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給予纪律处分。不自觉接受义务教育,经常违纪的学生必须受到适当的批评和惩罚,耐心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
建设法治社会任重道远,我校今后在法治教育的轨道上不断前进,在落实全面依法治校的轨道上迎难而上,永不放弃,不断探究新方法、新思路。不断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增强法律观念,自觉遵守法纪,维护自己、他人、集体、社会、国家的合法权利,做新时代好公民。
参考文献:
[1]李玲,王戈.当前在校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现状与展望[J].理论学习,2004(12).
[2]叶银珍.加强农村中学的法制教育[J].师道·教研,2014.
[3]王光秀.德治与法治的关系[J].法制博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