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在道德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2019-09-10阮永仪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32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实施班主任

阮永仪

摘 要: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是关注学生的成绩,导致了德育边缘化,班主任在道德教育中通过确定主体道德教育、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和推进德育课程的实施这三种策略将学校德育教育做好。

关键词:班主任;道德教育;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 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2-0159-01

在目前的社会上,学生、教师和家长都在关注学生的成绩,这样必然导致了德育的边缘化,影响学生的道德发展和精神成长,从而更显现出班主任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那么班主任在道德教育中如何来实施自己的策略呢?

1.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定位错误

许多教师将自己单纯的定性為科学教师,其职责是把这门学科的知识讲授好,教给学生,让学生在测试中获得较高的分数,较好的成绩,使教师本身在评级体系中受益,包括职称和收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不多,多半是只有讲授知识的活动,当兴趣成为教育的目的,那其余的可见的利益得分,在教育的人文关怀下显得不足。

(2)教师的职责不清

有些教师受后现代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不论是道德选择还是道德行为都是学生自身的行为操作。认为如果教师在主体教学活动中不断对学生进行道德滲透,在一定的程度上是侵犯了学生的基本权利。

(3)教师的方法不当

只注重显性课程教学活动而不注重隐性课程意识,忽视了课堂教学的道德影响。隐性课程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手段,学校或班级的社会关系结构,在教学方式上教师的知识掌握程度、课堂纪律的维持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滲透都是重要的隐性课程资源,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受到道德和情感的熏陶。

2.加强道德教育的实施

班主任的教育课程单纯是班会教育课、德育课。这些资源活动出现在日常教育过程中,缺乏连贯性与系统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与形式化。为了符合新课程要求标准要不断整合和优化这些活动。加强组织和规划统筹,明确目标和组织意义,让活动更好的更大程度上发挥积极作用。

(1)确定主体道德教育

主体性道德教育被认为是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过程,它是一个很早被提出并参与广泛讨论的一个话题。在中国,在公元前第六世纪,孔子提出了教学不仅学会文本,还包括了礼仪,强调思想道德教育同时约束当时在文化知识教学学生规范。唐朝的韩瑜不仅明确了两个教学任务:教学和答疑解惑,并指出:知识与道德的关系,关于“道”与“文”的讨论。

在国外,从夸美纽斯的“教”到赫尔巴特描述的课堂教学,从一开始提出的这个问题,一直贯穿在德育教学过程的始终。 赫尔巴特提出:“教学的最髙和最终目的,一定包括德性的概念。 我不承认有任何教育可以摆脱德育而独立存在。英国教育家也建议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德。 甚至认为教育“没有目的”的杜威,也要求教师将维护合法的社会秩序理念滲透在教学中。德国教育家德斯更明确提出:“任何真正的教学都不可能没有道德力量”。俄国教育家曾说:“物理、化学、数学、对科学的世界观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的教学过程中,促进了德育的推进”。总而言之,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理论到现代教学观念的转变,都高度的强调了主体教学的道德功能以及其意义所在。

(2)加强德育课程建设

德育课程被认为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道德教育课程的开设,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的道德思维和德育目标及经验的实现与获得,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道德的环境背景情况下,拥有不同的社会角色和认知,进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道德发展与进步,形成健康并且独立的人格。

在具体实施道德教育实践过程中,一些集体性质的组织活动,学生可凭借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学生应当有计划的制定计划,并积极保证学生参评标准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发挥作用,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实际功能,更有助于德育目的地实现。德育课程的建设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为主要目标,将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教育中获得全面的知识相结合为主要内容。

(3)推进德育课程的实施

德育教育中的隐性德育课程与显性德育课程是协调一致的高度统一,是基于现代德育课程理念符合现代德育教育目标的课程规划,注重并强化德育课程占教育体系的主导地位,因而道德教育必然作为课堂教学的目的被滲透在显性教学中,是认知行为评价和相关知识的教育教学活动。然而德育活动仅限于知识领域,忽视情感、意志和活动等其他因素。

将隐性课程归纳为德育课程的范畴之中,开发多方面与多层次的教育,使其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教育,与此同时学生各类活动在整个校园内的所有积极有益影响与潜能,都转化为教学的课程要素,这样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升。

德育课程的领域不仅包括知识的范围,还包括生活的各个领域,甚至在整个中学阶段,道德教育课程贯穿学生的一切活动之中。不断扩展德育的范畴和领域。因此,道德教育的教育内容因多样化的手段和方式更加丰富多釆,不断吸收现代道德体系中更为积极的要素。

参考文献

[1]杨继全,陈素梅.新课程背景下德育本质探析[J].科讯 ,2016(07):101

[2]曹世敏.文化视野下德育本质/功能观的两个要点[J].上海教育科研,2013(07)

[3]刘先义.价值论视域中的德育本质[J].当代教育科学,2012(03)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实施班主任
什么叫美好的道德教育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人力资源管理在水利水电建设中的有效实施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