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受音乐语言,领会音乐情感

2019-09-10王伊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32期
关键词:欣赏教学小学音乐教学方式

王伊

摘 要: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音乐语言的感受,领会音乐艺术的情感。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鉴赏力,陶冶美好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所以,音乐欣赏对学生素质方面的培养教育作用也是其他任何教育手段所不可代替的。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教学方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2-0125-01

音乐欣赏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当我们走进教室打开唱机去欣赏同一部作品,虽然学生们的年龄基本相当,但由于个性、喜好、生长环境等因素的差异,音乐对他们心灵的影响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在欣赏课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身心特点,适当选择和调整音乐欣赏方式类型的比例,对于改善课堂教学面貌,培养提高欣赏能力等方面都会产生很大的裨益。

1.纯形式的欣赏方式

纯形式欣赏方式的特点在于欣赏者把注意力集中在乐曲的音响结构及各种形式因素上。可以说,这种纯形式的欣赏方式是较高的欣赏形式,一般人也难以成为纯形式的音乐欣赏者。就中学生而言,由于知识结构的限制,这种欣赏方式如果在课堂上占的比例过大显然是不合适的,普通中学生对音乐要素的掌握和了解有限,他们较敏感的多是音乐的旋律感和音乐色彩的变化。教师上课时如果过分强调音乐的形式化,过多地去分析音乐的曲式和结构,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果则会导致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还会造成学生喜欢听音乐而不愿去上音乐欣赏课的局面。但毕竟纯形式的欣赏方式是最直接领略音乐审美特质的一种途径,适当运用则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层次。

2.形象化的欣赏方式

形象化的欣赏方式也就是人们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常常出现的形象的联想。由于心理的原因,人类的视觉器官要优越于听觉器官,而音乐又是听觉的艺术。欣赏音乐时,随着音乐旋律的高低起伏变化,人们对音乐的感受往往不满足于听觉的直观,而欲将听觉所获得的审美经验转化为视觉意象,使其形象化。这种欣赏方式不像纯形式的欣赏,它不一定需要听者有深厚的音乐理论知识,就中学生而言,他们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教师上课若采用这种欣赏方式则很容易被学生喜欢和接受。如穆索而斯基的组曲《图画展览会》,作品本身就是作者根据自己在观赏一次画展后的感受所创作的,所以,在欣赏这类作品时,教师可直接结合画面进行提示,让学生通过画面来理解、欣赏音乐。再如德彪西的交响诗《大海》中三个乐章的标题:在海上,从黎明到中午;浪花游戏;风与海的对话。在引导学生欣赏这类作品时,可让他们先从标题出发去体验某种相当固定的情绪气氛,并通过想象活动去捕捉作品中所象征的某种画面。还有一些作品的某些片段是通过音响色彩和音响的运动状态来象征某些視觉形象的,如《天鹅湖》第二幕中竖琴颗粒性的音色使人联想起湖水的波动;肖邦《降D大调前奏曲》中形象化的使用了一个固定的单音,表现出雨水滴漏的情景。类似这类作品不胜枚举,但如果有些乐曲仅采用形象化的欣赏方式,则容易使欣赏者只领悟音乐的表层,而忽略了音乐本身应有的内涵。比如,刘天华的《空山鸟语》中乐曲对各种鸟的呜叫,模拟得可谓惟妙惟肖,学生听到这些夹杂在音乐中的特殊音响时,自然会产生视觉方面的联想和想象。但乐曲勾勒出的山林静穆、幽谷深远的意境和作者对光明的追求向往的隐喻则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欣赏方式来帮助引导学生去认知。形象化的欣赏方式是人们进一步对音乐作理性思考的前提,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既采用形象化的欣赏方式,又使学生的思维不游离于理性认识之外,才是形象化欣赏的真正含义。

3.情感化的欣赏方式

音乐即情感。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通过欣赏音乐培养青少年一代热爱祖国和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高尚情操。例如,在给学生欣赏马思聪的《思乡曲》的时候,即使课前教师不去作作品介绍或分析,听者也不一定要有离家思乡的体验,学生只要听到由小提琴奏出的柔和略带暗淡的音乐色彩、忧愁怀念的旋律,自然就会被那种感喟、茫然的情绪所打动。再如贺绿汀的钢琴曲《牧童短笛》的中段,作品采用了跳跃向上的音调、快速的节奏和明亮的旋律,使人听后马上产生一种喜悦的情绪。还有二胡名曲《江河水》的开始部分,音乐速度缓慢,节奏顿挫,旋律音调从高音区向下移动,乐旬起伏变化较大,一下就把听众带入了一个悲凉凄切的世界中。音乐心理学家也分析,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是直观的,乐音的运动形态与感情的运动形态之间存在着类比关系。所以说,采用情感化的欣赏方式一方面可以启发学生逐步感受、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另一方面则培养学生的丰富随感。但任何一种音乐欣赏方式都不能被当作唯一的规范,更不可教条化;特别是面对中学生,由于他们的欣赏能力有限,教师不可牵强附会,把一些无关的内容强加于音乐之中,造成学生在理解上的歧误,并影响正常的欣赏。

以上所论述的是几种类型的音乐欣赏方式。其实,在现实音乐教学中,各种欣赏方式是相互并用、彼此联系的,只不过实施对象不同而采用的欣赏方式所占的比例不同而已。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浩如烟海。学生能演唱、欣赏到的只是沧海一粟,教师在上课时灵活采用不同的欣赏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对开阔学生视野、启迪智慧、培养学生具有“音乐的耳朵”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总之,音乐欣赏的多元化特征正是人类音乐审美意识多样性的直接体现,面向中学生的音乐欣赏课则更应如此。

参考文献

[1]张小静.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3(S2)

[2]王燕.浅谈全民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J].北方音乐,2015(03)

猜你喜欢

欣赏教学小学音乐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谈欣赏教学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浅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