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优化情境任务策略初探

2019-09-10程萍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32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研究

程萍

摘 要: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一门德育课程,情境任务的优化设计和使用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载体。本文从目前在学科情境任务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入手,提出优化情境任务的三个策略。

关键词:情境任务;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2-0105-01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承载着育人的功能,教师们更应充分发挥道法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引导学生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完成相应的任务,以此来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同时基于在情境任务的设计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情境任务,发挥情境任务对于提升育人价值的重要作用则显得十分重要。

1.情境任务的设计应符合学生实际

教师所设计的情境任务应是为学生服务的,旨在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成长,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如在《做负责任的人》这一框题中,设计竞选班委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完成“在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后有不同的选择,你支持哪种?为什么?”这一任务。首先,竞选班委的情境来源于学生的学校生活,学生对此很熟悉,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能让学生有话可说,其次,通过让学生对比三位同学的看法,合理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后再去思考自己的选择,这一过程需要学生结合自身已有的经验以及能力和条件,面对可以选择的责任,学会慎重选择,量力而行。其实在培养学生能够辨证、冷静地看待责任问题,学会作出合理的选择,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一旦作出选择,就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不言代价与回报,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境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提升道德践行的主动性。

2.情境任务的设计应蕴含价值冲突

当今时代,由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思想觀念也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尚未能形成正确的是非观,鉴别能力比较欠缺,这使得部分学生在价值观方面产生诸多的迷茫、困惑,可能面对同一个事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判断,从而产生了价值冲突。

如在《以礼待人》这一框题中,设计“明礼”的情境任务,针对两个生活情境,展示学生课前调查的数据结果,发现学生对于“感情深了,我们之间的礼还需要吗?”“当别人对我无礼时,我还要对他们有礼吗?”这两个问题存在价值冲突,部分学生认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相处方式,忽略了礼的实质,忽略了文明有礼的真正要义。真实展示价值冲突的存在,源于学生处于充满互动的价值观的社会之中,这些价值观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发展,学生对于面对复杂的情境中如何做到文明有礼和明晰文明有礼的意义和价值,缺乏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此情境任务指向关于“礼”的价值澄清,学生在情境任务中思考交流、质疑补充、澄清认识,最终达成价值共识,明确“以礼待人的实质是尊敬之心;以礼待人,体现了个人的良好修养,是一种人生境界。”这其实帮助学生通过价值澄清,使个人思考自身的价值问题,能更好地整合自身选择和行动,提高道德践行的能力,而分析澄清价值观的过程也是一种形成价值认同的过程,能让学生有最真实的感悟和体会,帮助学生明确道德要求,形成正确的行动规范,助力于学生的德性发展,引导学生自觉自愿地将文明有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情境任务的设计应体现层次性

《学记》云:“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段话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要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要抑制学生思考的愿望,不要急于奔向问题的结果,而是让学生展现思维的过程,而学生的思维遵循着由浅入深,由已知向未知延伸的规律。

如在《公平正义的价值》这一框题中,为了澄清学生对公平正义的认识误区,正确认识公平正义的重要价值,设计“援疑质理—认识公平正义”的情境任务,首先出示四种情境素材,涉及中考加分政策、“两免一补”政策、“罪刑法定原则”、老师布置作业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思考和交流:一是这些政策或做法与“我”有关吗?二是认为“与我有关”的政策或做法是否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并说明理由。三是看似“与我无关”的政策或做法是否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并说明理由。四是这些看似“与我无关”的政策或做法真的与我无关吗?五是如果没有公平正义,社会将会是什么样子?根据学生的认知逻辑,五个问题层层深入,将公平正义的价值理论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让学生逐层分析,抽丝剥茧,从“我”出发,上升到从“公心”“公利”出发看待生活中的政策或做法,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自觉认同公平正义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深远影响,形成自觉自愿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情境任务,层层分析,层层铺垫,在主动思考交流质疑的过程中,步步梳理澄清整合自己的认识,走出原有的误区,从而能站在时代的背景中,客观理性地理解公平正义价值的真正内涵,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践行公平正义,促进法治素养和道德品质的知行统一。

总之,认为情境任务的设计与使用应服务于学生成长的需要,能够让学生有触动心灵的学习过程的体验,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从感性思维和经验思维走向科学思维,从而促进教学内容教育价值的认同与内化。

参考文献

[1]任娜.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9(20)

[2]张达.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J].教育革新 ,2013(05)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