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说话训练”为课堂注入活力

2019-09-10杨会燕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32期
关键词:诵读积极性

杨会燕

摘 要:说话是一个人具有的基本能力,但要想会说话,能说话,说好话需要一定的训练。语文课堂作为母语学习的天地,主要任务之一应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如何改变我们的学生“闷头”听课,苦做试卷,以分数为学习目标的现象,让他们在课堂里“动”起来,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理念。用嘴说,用脑想,用身体语言表达,展示学生的风采,这样的课堂,定不会再是一潭死水。

关键词:说话训练;积极性;诵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2-0073-01

1.搭建“说话”的舞台

(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课前三分钟练习

万事开头难,一开始的练习是三分钟朗读。学生如上战场,极不情愿地站在讲台上,半天读不出一句话,无地自容。坚持就是胜利,每天在学生朗读后我都及时给予一段中肯的评价,并一遍一遍鼓励且示范纠正朗读中的问题,等轮到第二次上台时,学生明显有了很大的进步,甚至有些同学已经尝试脱稿朗诵了。迈开了第一步,第二阶段增加难度:请同学们推荐自己积累的精彩语段,有感情地朗诵给大家。有一位同学将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的一段话分享给大家: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拉刷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这位同学感情浓烈,满眼是泪水,其他同学在他的感染下更是控制不住偷偷抹起了眼眶。我趁机将一首《天之大》作为礼物送给同学们,并带着学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一节课学生的感悟极为深刻,表现更是令我吃惊。

第三阶段的训练立刻见效了:学生在讲台上推荐自己搜集的名言警句,讲解头头是道。有些同学将《论语》、《孟子》中的名句分享给大家,讲解之后还谈了自己的感想,并有学生主动提出了他们的看法,课前三分钟练习延长至五分钟,学生终于适应了这种训练模式,并拥有了敢“说话”的勇气。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课堂中朗读、讨论、表达、提问、辩论

其实,每一节课只要我们精心去设计,用准确精炼的语言引导学生,充分将说话的权利交给学生,我们便可以从课堂中解放出来。指导学生朗读,抛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营造氛围表达情感,抓好关键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提出有价值的辩论话题……只要有“说话”的机会,而我们又不吝啬,学生自然会“动”起来,说话训练不再是刻意为之,而成为一节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3)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课后背诵

荀子主张“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背诵是学习的第一步。背诵能充实我们的语言仓库,能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使我们深受文化、情感、审美等方面的熏陶,还能提高我们的智力。现在学生普遍语言贫乏、枯燥、干巴、粗俗、无韵味、少美感,究其主要原因在于我们不再重视背诵教育。殊不知只有在学生记忆力旺盛的阶段,要求学生多背一些名篇、名著,大量积累规范性的语言素材,并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才能增强语感,为学生应用语文奠定坚实的基础,使他们的语言走上规范化、生动化、优美化的轨道,从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加强课后背诵训练,是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前提条件。宋代学者张截说:“不记则思不起。” 脑子里若空空如也,没有储备一点知识材料,大脑就无法进行思维和想象,自然就无法准确而生动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一步一个阶梯,让学生踏實往前走

(1)提高学生“说话”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要做个有心人,用心走进学生的世界。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位老师,她会隔三差五进教室前带个小礼物,奖励给本节课中表现积极的学生。圣诞节她拿着一个包装精美的苹果走进教室,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又有一次,她手中的一个玩具小鸭子惹得两组表现好的同学欢欣雀跃。尽管是一些小举动,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能激发他们的热情,又能增强他们与老师之间的感情,这种小智慧值得我们去思考。当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不止在用物质的奖励,更多是通过这些小奖品建立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使得学生愿意在你的课堂中表达他自己,乐于将他的想法分享出来,这样,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变得善于“说话”,慢慢成为课堂的主角。

(2)从易到难,一步一个阶梯

课堂教学要立足课本,所以,我们最基本的“说话”工具其实是课本。尤其诗词诵读、经典篇目朗读,都是能增强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说话”水平的。课本剧演出也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通过动作、神态来配合语言表达,从而使他们明白丰富的人物形象不是仅仅用干涩的语言来表达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我们将老师在三尺讲台上的口若悬河,谈古论今画面转变为学生在教室里滔滔不绝,唇枪舌战的场景时,课堂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高效课堂才能真正走进校园。只有学生的参与才能使一堂课如一渠活水,有生命力源源不断地注入,永不干涸。

参考文献

[1]范新颖.初中语文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2]陈玉秋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韩雪屏著.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诵读积极性
一次“有序”的数学课堂引入的反思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