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民族教育史的梳理逻辑
2019-09-10陈碧霞
陈碧霞
摘要:想要真正理清民族教育史的内涵和逻辑,就必须要始终坚持教育性和历史性相结合的探索原则,摆正主客观及主体间的研究态度,从其内涵开始着手研究直至延伸到其外延内容,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搜集史料、分析史料、筛选史料等等有效措施,强化对民族教育史价值取向的分析,明确其教育场域和非教育场域、教育与教化等方面的定义,分别从全局角度和微观角度去研究民族教育史的根源、文化内涵等等,争取有效的完成民族教育史的梳理工作。
关键词:民族教育史;梳理;逻辑
引言
对民族教育史进行梳理是对民族教育学的一种整合与深入分析,也是对民族教育史的一次认真的审视,研究人员在进行梳理的时候有必要把握住自己的立场、坚定自己的原则、稳定自己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最终的梳理结果具有客观真实的特征,最终的研究结果才具有参考价值。本文就对民族教育史梳理的研究立场、基本原则和聚焦内容等进行简单的分析,希望能够为有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1民族教育史梳理的研究立场
1.1坚持“主客性”与“主体间性”相统整的立场
第一,一定要从国家的角度对民族教育史进行分析。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一个少数民族都和其他民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民族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不存在某一个民族可以完全独立于多民族之外的情况,这种观点完全就是一种片面的、不完善的错误思想。在对民族教育史进行梳理的时候,研究人员必须要从国家角度出发、从全局性的思维出发,对不同民族的教育情况尽心研究。换而言之,一定要秉持着主体和客体的研究思路进行研究,要从国家和民族角度出发对教育发展的历程加以探索,从而真正理解民族教育和国家教育进行融合与交流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特征,并且对二者之间互相促进互相推动的过程进行分析,从而为国家教育的整体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第二,务必要从少数民族的角度出发对国家教育产生的效果进行研究,就像我们常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样,少数民族教育与国家教育之间必然存在着互相的影响。少数民族教育与国家教育的碰撞,会使双方都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在梳理民族教育史的过程中,必须要关注少数民族教育的变化,从少数民族的角度出发对国家教育这个客体进行分析,明确国家教育这个外来因素对少数民族教育这个主体产生的影响,从而获得最真实的少数民族教育演变历程。
1.2坚持“教育性”与“社会性”相统整的立场
第一,要从教育性这个角度出发对民族教育史进行分析,从某个角度来说民族教育最根本的属性就是教育性,所谓的教育性指的是少数民族特殊的教育形态所能发挥的作用,是教育这种形式的活动所能带来的效果。因此在梳理民族教育史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教育的特点、从教育的角度对民族教育进行分析,从学科范式出发对民族教育史上的一些事件进行研究,这样一来就能准确的摸索出民族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征,也就能够在民族教育发展过程中有所借鉴。第二,要认清民族教育所具有的社会性,和常规的教育比较而言,民族教育同样具有相关的特征,其除了代表一种教育问题之外还代表一种政治社会问题,是一个民族文化开化情况的体现,民族所处的区域及社会性质都会对民族教育有重要的影响,反过来民族教育也会使民族社会产生一种反向作用。换而言之,民族教育所具有的不仅仅包括常规教育的特征,更包括自身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举个例子来说,少数民族和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政治、文化及经济都息息相关,二者之间在不断的磨合和融合过程中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协调性,所以说在研究和梳理民族教育史的时候,必须要冲破对教育进行研究这种狭窄的思路,要从更加广大的视野出发,将民族教育史和国家社会发展的历程结合起来,明确民族教育史发展对国家发展史的影响及互相之间的作用,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对民族教育与中国多民族统一形态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2民族教育史梳理的基本原则
2.1坚持从属性原则
第一,民族教育史必须要在国家史的涵盖下进行研究。民族这个概念非常庞大,但是它必须要在国家的概念之中才有意义,它所具有的国家性十分鲜明,相同的民族在不同国家政治文化体系的影响之下,也会形成不同的具有突出特色的民族教育文化,所以说在梳理民族教育史的过程中,务必要谨慎的思考民族与国家、民族教育史和国家发展历程的关系。除了要对国家文化与民族教育的互相作用进行分析之外,还要明确统一多民族国家内部不同民族教育之间的互相影响,要把不同国家中相同民族的教育文化进行比对分析。另外,在研究民族教育史的阶段划分、民族教育发展矛盾的过程中必须要时刻考虑到国家整体的历史进程,根据国家史的变更情况明确民族教育发展和变更的原因。第二,民族教育史的研究还需要在少数民族史观的背景下进行研究。教育始终是社会体系的一个分支,其发展、伊始、进步等等都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从历史角度来说不同的少数民族具有不同的生活生产方式,形成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体系也各有不同,所以说梳理民族教育史实质上也是对民族发展史的一个梳理。要对少数民族发展的过程进行分析才能获取到民族教育发展的必然歷程,才能得出对民族教育发展最根本最准确的评价。
2.2坚持个体性原则
民族这个概念,或者说民族这个人类社会的结构形态并非无条件形成的,而是在某个特殊的环境影响下产生的,而独特的地理形态及自然环境也就使不同的少数民族有了截然不同的生产方式,而差异巨大的民族文化也就由此产生,与此同时这一系列的因素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也就造就了不同的、风格各异的民族教育体系。换句话来说,民族教育和少数民族社会形态之间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二者之间互相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社会体系,以一种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方式运行并且维持着民族的发展进步。所以说在梳理民族教育史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这种个性化的特征,根据不同民族的教育发展根基,对民族教育对民族人民的教化作用为出发点,研究民族教育发展的过程和原因。
3民族教育史梳理的价值取向
3.1教育场域与非教育场域的双向观照
教育场域和非教育场域实际上说的是搜集民族教育史料的范围和界限,教育的形态和内涵实际上是处在不断变化过程中的,在不一样的历史阶段中教育的形态各有不同,就比如说现代社会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就是古代社会无法企及的,对过去的社会化教育进行分析想要获取到现代社会教育发展轨迹可以说是痴人说梦。然而教育又是一种人类所特有的活动,民族教育和民族的社会发展必然一脉相承息息相关,很多教育活动可能并不以此为名,但是它们也确实存在着、确实为少数民族社会进步带来了影响。所以说想要搜集到最完整的少数民族史料就必须要扩大资料的搜集范围,把视野放大到非教育领域进行研究,这样一来才能收获到最完整的、最丰富的民族教育思想,才能够寻找到最为系统化的民族教育发展史料。
3.2“精英”与“大众”的双向观照
实际上精英和大众的区别是一种民族教育思想的筛选标准,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实际是的创造者,然而也承认重要人物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重要历史人物具有群众思想代表性,他们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以一种特定的具有重要作用的方式让历史进程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民族教育史中也是如此,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重要历史人物为推动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他们可能是居庙堂之高的政治精英,也可能是居江湖之远的仁人志士,他们以自己对民族教育的理解和认知,对民族教育的思想体系进行完善,让民族教育的历史成为了不断发展不断更新换代的历史。假如说这些重要历史人物对于少数民族教育发展起到了关键不可忽视的主推作用,那么社会大众对于教育的认知和理解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因素,它的作用并不像重要历史人物思想因素那么突出,但是同样推动和引导了某个历史事件的发生、促进了民族教育史的进步,我们在对一个民族或国家教育进行研究的时候,务必要考虑到其影响因素的多样性,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进行共同的分析,重要历史人物的思想可以是梳理的重要节点但并非全部。民族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信仰和文化,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意识形态才是最终导致民族教育发生变化和进步的根本性原因,因此在梳理民族教育史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社会大众的群体思维及文化特征,从而让民族教育史的研究成为深入分析民族思想的一个切入点。
3.3“历史”与“现实”的双向观照
历史和现实指的是研究民族教育史过程中对史料进行分析的态度和方式,不一样的历史阶段所承载的社会问题、教育矛盾各有不同,为了让问题和矛盾得到解决,当时的人们对待教育的态度也是各有不同,这一点在民族教育史的发展中体现的最为明显。所以在对民族教育史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注重时空还原这一原则,要将研究的课题和内容放到民族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和背景中进行研究,从而明确研究对象出现、发展的原因以及它对当时社会进步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假如无法根据社会历史进行整合和分析,也就无法明确教育思想出现的原因和发展的背景,也就会使民族教育史的事件成为无根之萍难以研判。另外,在对民族教育史进行分析的时候还需要以一种时空贯穿的角度出发,把民族教育史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拿到现代民族社会背景中来,根据相似之处、结合古代处理应对的措施找出现代民族社会关于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理清未来民族教育可能的发展方向,确认民族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
4民族教育史梳理的聚焦内容
4.1宏观层面的民族教育史学内容
宏观角度的民族教育史聚焦内容实际上就是对民族教育的整个发展历程进行研究,研究重点在于民族教育史的整体性和特点。在宏观层面对民族教育史进行研究的主要包括:民族教育的发展源头,要对民族教育初始出现的时间以及发展形式的确立进行研究,找出民族教育史的逻辑源头以此为基础确定民族教育和民族社会之间的互相影响和作用;另外要对民族教育史进行阶段性分析,对民族教育发展的关键点和转折点进行探索,明确民族教育在进步过程中由于不同历史阶段产生的差异化特征,并且理顺这些差异出现的原因,从中获得民族教育发展的有关启示。
4.2中观层面的民族教育史学内容
中观层面的民族教育史研究相对于宏观角度更加深入和细致,其主要是从民族教育发展的价值和唯度出发进行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有:民族教育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关键人物和关键的思想流派,上文中我们提到过民族教育的发展受重要历史人物的推动,而这些人物可能是教育领域也可以是非教育领域,所以说对他们的教育思想进行分析和研究,明确这些思想产生的原因和时代背景异常重要,要根据教育思想的特点对教育流派进行确认,最终形成一个民族教育流派研究的体系;另外还需要对民族教育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进行研究,将研究的主要方向放置在教育或非教育场域的一些关键性事件,从而明确民族教育史发展和国家发展的关系。
4.3微观层面的民族教育史学内容
微观角度的民族教育史研究实际上就是要把目光放在教育发展本身,根据民族教育不同要素的维度确认教育发展各个因素之间的互相作用。具体来说研究内容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民族教育的主动者,民族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者这个主导角色的带动,也就是说要明确是哪些人肩负了民族教育者的角色、他们后续又发生了哪些转变;第二部分指的是民族教育的被动者,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民族教育的对象,明确是哪些人在民族教育中得到了教化、经过教化成为了怎样的人才,同时分析不同阶段不同民族人才培养主要方向和民族教育史进步的关系。
结语
总而言之,对民族教育史进行梳理是民族社会体系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尝试,在梳理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确定梳理逻辑,即从立場、原则、聚焦内容和价值取向几个方面分别明确如何对民族教育史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根据民族史、国家史等发展规律及当时的社会情况,对民族教育的关键历史事件加以研究,在明确民族发展史过去为什么以如斯形态发展的同时,理顺未来民族教育可能的发展方向,为推动民族教育史的进一步发展而做出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张龙.少数民族教育史的新探索——评《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教程》[J].教育发展研究,2017,37(23):2.
[2]喻永庆.民族教育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153-159+181.
[3]张颖慧.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史料学研究现状与发展的思考[J].黑龙江史志,2013(17):14.
[4]陶愚川.中国教育史上的民族问题[J].齐鲁学刊,1984(01):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