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鞭一挥三千里

2019-09-10潘侠风

艺术启蒙 2019年3期
关键词:马鞭穗子昭君

潘侠风

电影、电视剧中经常出现骑马的场景,大多数时候演员都是骑真马表演,高难度动作还能动用特技。但是在戏曲舞台上骑马,就不那么简单了!

“大牌”马儿罢工事件

最开始,有人曾经把真马牵上舞台,不过马儿的脾气不太好,不但不能很好地配合演员的表演,反而把戏搞得一团糟:一会儿把道具踢翻了,一会儿又把小花旦吓哭……

戏曲舞台,上的锣鼓声音那么大,我的小心脏已经被吓坏了好不好?

誰是马儿的“替身”

想帮舞台,上的马儿找替身,聪明的戏曲演员首先想到了骑马的装备”。(木兰诗》中花木兰下定决心替父从军时,“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骑马的装备那么多,用马鞭代替又轻便又好看,很适合上台表演呢!

马鞭有啥用?当然是为了赶走我!它比我听话多了,我失业啦!

对,何必把真马牵上台呢?只要让观众知道演员骑在马上就好啦!一根马鞭,就是中国戏曲里充满智慧的写意表演方式,意思到了就好,不需要完全真实。

等式一

请各位将士记住一个等式:马鞭的颜色=马儿的颜色。

关羽:我的红马鞭代表赤兔马。

项羽:对,黑马鞭代表乌骓马。

秦琼:黄马鞭代表黃骠马,咦,我今天喂马了吗?

喂喂喂……上课请不要走神儿!还有一组等式!

等式二

文官=三绺穗子,武将=五绺穗子

文官用三绺穗子,而武将用五绺穗子,下回你去剧场看演出,一下子就能分辨谁文谁武了,这便是马鞭里的秘密。

“骑马舞”不是“马鞭舞”

说到“骑马舞”,大家脑海中浮现的是《江南style》里鸟叔那段风靡全球的“无实物”表演。而在戏曲舞台上“骑马”,还得借助一根小小的马鞭。以鞭代马的规矩被确立之后,戏曲演员们很快就创编了成套的舞蹈动作,把生活中的上马、下马、打马等动作,配合锣鼓来艺术地展现给戏迷。

戏台上常把“马鞭舞”叫作马趟子,它除了是骑马动作的艺术化展示,还能起到刻画人物、渲染剧情的作用。比如在《昭君出塞》中,王昭君在剧中用马鞭这个道具做出了大量复杂、高难度的舞蹈动作,刻画出塞北大漠道路难行的生动画面。

再看看那些舞刀弄枪的角色,他们的表演更火爆、阳刚。如关公戏中关羽出场的时候,那套勇猛、火炽的马鞭舞很值得一看。在现代戏《智取威虎山》里,杨子荣打虎上山一段也有马趟子的表演,这些动作都能烘托出威风凛凛的人物气质。

不要因为王昭君是一个柔柔弱弱的女孩子,就认为《昭君出塞》这出戏也一定很文静,其实这出戏非常火爆,没有好的武功基础是万万演不了的!心疼我昭君一分钟……

一根小小马鞭,满筐舞台故事,更多戏曲小秘密,留着下回告诉你!

猜你喜欢

马鞭穗子昭君
民族团结视角下的昭君文化
草丛里有一条镶花马鞭
途经犀牛潭
脑筋急转弯
透过历史文化还原昭君的多维价值
昂贵的马鞭
老人鱼
老人鱼
老人鱼
麦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