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展示空间中的广告设计应用
2019-09-10刘一诺
刘一诺
摘要:根据现代社会发展需求,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广告设计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广告设计融入到商业展示空间设计中的设计理念对促进消费者的购买欲,提高消费者的审美观以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商业展示 广告设计 应用
一、商业展示空间与广告设计概述
商业展示具有较强的商业意味,它是由设计人员搭建的、展示方和公众交流沟通的桥梁,是对购物中心中展示空间进行设计的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设计。[1]由此可见,商业展示空间内以橱窗、展柜展台为媒介,与消费者搭建信息交流的平台,在展示形式化中改变消费者购物心理,对商品进行有机选择。商业展示空间作为临时或者长久性的的设计,传递了现代生活发展的面貌和其所处时代的艺术特性。
广告设计是企通过广告的宣传来达到自己产品在市场中的定位与在消费者心里的第一印象,给商品注入了巨大的能量,让其在市场中熠熠生辉,达到了市场销售的目的。[2]可见广告设计是运用文字编排、图形色彩、版面等多种元素进行创造性设计,满足消费者视触觉上的感受,把有效的信息传达给观众,最终实现广告的意图。
早期的商品展示与广告设计并不能密切的相结合,人们只是把仅有的想要出售的商品展示出来,伴随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商业展示空间,为使商品在市场中获得更高的销量,结合广告设计进行宣传和推广成了社会商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将广告设计融入到商业展示空间中,打造出商业空间的新形态,更好的将商业展示空间中的展品、商品的特点突出表现出来,刺激广大群众的消费,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使人们在生活中得到心灵上的满足。
二、商业展示空间中的广告设计语言分析
商业展示空间中的广告设计语言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商品属性色彩语言。商品属性色彩不受主观色彩、客观事物的影响,色彩使用高度灵活自由,具有强烈的表现性和针对性。例如儿童服装的专卖店设计,设计师把自己对儿童服装专卖店的第一感受表现出来,使其融入到儿童服装的商业展示空间中,最直接、最强烈的特点体现出来了,自然会吸引到消费者参观购买。第二类是装饰性语言色彩。这是一种平面化、另类化的表现形式。借助动植物纹样等其他纹样对原有的事物色彩进行添加或者删除,构成新的创意设计表现,原有事物色彩特点表现的便更加突出。第三类是实用属性色彩语言。广告设计中实用性色彩讲求的是艺术作品与色彩合理搭配,商业展示空间中实用性色彩要求结合商业展示专卖店的具体空间要求,考虑颜色的实用性、灵活性等特點,专卖店的展示色彩既要服从专卖店整体色彩风格,又要服从展示主题的整体创意及其色彩定位,所以实用性色彩语言在表现艺术作品特点的同时,又能展示出商品简约实用的美感。
2.2商业展示空间中广告设计的艺术手法分析
写实手法是一种非常直接且运用广泛的展示方式。将广告设计中所做的产品服务真实的展现在广告设计中,对产品进行写实表现,着力渲染产品的质感、造型及其功能用途等,把展示产品最真实最直接的一面呈献给顾客,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一种信任和亲切的感觉,促进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赢得消费者的喜爱。
对比手法能够衬托艺术作品,在设计中进行对立和冲突的设计表现形式,把所要展示的产品与其他同类产品互相衬托、借彼显此,产生曲折的变化,通过对比强调产品事物的性能特点,揭示产品的功能用途,给顾客带来深刻的视觉感受。
夸张手法中是设计师进行大胆的思维创造与想象的手段,对展示产品局部进行夸张放大,加深产品性能特征,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暗示产品实质的同时也强调了设计作品的艺术效果。
三 、商业展示空间中的广告设计实践应用
广告设计的首要因素是它的传播力力度,在展示空间设计中,要使商品能更快更好的销售出去,离不开广告这一因素。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大批量的广告设计会给消费者带来审美疲劳,无处安放的广告信息对消费者产生了被动性,造成消费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疲劳。因此,需要设计师根据不同的群体做出不同的选择。
我们可以把广告设计与空间设计进行媒介转换来增加消费者的体验,安插一些互动性装置,完善广告设计的静态缺陷,利用新的高科技减少消费者和产品之间的距离,通过提高互动来更好的推进产品的销售。广告是支撑起消费者和产品之间各种信息的桥梁,其氛围渲染也不可忽视。广告创意表现利用不同阶段的受众人群进行宣传和设计,设计师利用广告创意打动和吸引消费者,而最能打动消费者的便是情感氛围的渲染。
四、结束语
广告设计和商业展示在当今社会,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广告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时代的发展内涵、文化底蕴和时代特色,商业展示空间则反映了这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把广告设计融入到商业展示空间中,使设计更加多元化,能够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有一个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韦娜. 购物中心中商业展示空间设计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2]李一弓.浅析商业空间展示中的互动体验设计[J].大众文艺,2017(1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