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负而逃”
2019-09-10吴凡
吴凡
《孟子》中记载了一个倍受争议的家庭伦理案例。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如之何?”孟子曰:“执之而已矣。”“然则舜不禁与?”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然则舜如之何?”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欣然,乐而忘天下。”(《孟子·尽心上》)。《孟子》中这段有关于舜“窃负而逃”的描述,或认为这是《孟子》中腐败案例,而笔者并不这么认为,以下即是笔者的观点。
孟子所认为“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欣然,乐而忘天下”,有其时代背景的外在原因和人的本然之情的内在原因。
首先,在外在的时代背景方面,孟子处在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诸侯割据,各国战乱不断,百姓处于水火之中,儒家传统提倡的“亲亲”、“尊尊”的思想在社会中产生重要影响;从文化上来看,当时人们逐渐摆脱以鬼神为主的图腾文化,进入以血亲为基础的家庭村社社会。这就意味着人们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人自身,“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1」充分肯定人的地位与价值,这在当时的社会是极具进步意义的。从对人的关注到对人性的探究,人们逐渐意识到人的情感在发挥人的本性时的重要性。这与启蒙运动时期理性具有至上的裁判地位是完全不同的,启蒙理性是批判的标准,也是时代的标志,它宣告的理性时代的正式开始。儒家哲学亦即情感哲学。
其次,在内在的性情方面。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善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他认为在每个人天赋的本性里,存在一个被称之为“心”的器官,“仁”、“义”、“礼”、“智”是它的四端,端就是萌芽的意思。并且认为“恻隐之心”、“善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是人天生具有的,“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而已。”意思是说这些“心”,这些德性情感,并不是由外而强加给我的,而是人本来就固有的。这种萌芽状态的“四端”在具体的社会活动、个体行为中,体现出来的是心的自然状态;而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中来看,它体现的是人的本然之情,即人的善性。“孟子是从情感的维度来看待人之本然,作为人之本然的‘情’为善,率‘情’而发,扩而充之,则‘性’为善。‘性善’之‘性’由‘情’所构,由‘情’所生。”「2」
由上述所言,我们可以看出“四端之心”就是“情”,是内在于人心的“自然之情”、“本然之情”。我的理解是,心的根本內容是以“四心”为代表的“情”。而有无此“四情”是判断人之为人的标准,“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认为人性所以不同于兽性的地方,就在于人有本性之情,而禽兽没有。孟子认为舜“窃负而逃”,正是出于人的本性之情。
从“窃负而逃”的假设中,体现出来的孟子重情思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家庭角度来看,是对家人“不忍心”;二是从社会角度来看,对百姓的“不得已”。
一、对家人的不忍心之情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尽心上》)“亲亲”之爱构成最重要的人类情感,也是建立在血缘亲情基础之上的道德观念。因而对于亲,也就是自己的亲人,则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亲爱,是爱之中最自然最亲密的一个层次了。并且只有当你能够亲爱亲人时,才有可能推己及人地去仁爱百姓;只有当你能够仁爱百姓时,才有可能爱惜万物。而“亲亲”,是“仁爱”的内核;孝,又是“亲亲”之本。所以,“仁爱”先由孝始。
儒家在传统意义上来说, 认为孝爱是人性的一部分,并且占有基础性地位。如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离娄上第二十七章》);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孟子·尽心上》)大体意思都是爱自己父母亲,便是仁德的;尊敬兄长,便是义气的,孝亲敬兄这就是仁爱之根本。“尽孝对一个人修养其人性是本质性的。”「3」,可以看出家庭的伦理亲情在儒家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对社会的不得已之情
早在孔子那里,他就充分肯定了人作为社会属性的生命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要按一定的礼仪规范来行事处人,即是“礼”。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孟子认为舜“窃负而逃”是对社会的不得已之情,这种不得已饱含了他的无奈。我们可以说作为个人他的第一身份是儿子,第二身份才是天子。如果他无法首先做到对父亲“尽孝”的话,那他就很难做到对天下百姓尽天子之责。《大学》有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家齐之后天下平。换句话说,一个人如果连对自己的家人都没有情感的话,又怎能期望他能够对别人,对社会有真情实意呢!
“人是情感的存在”「4」,情是一个人拥有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基础,一个没有情感的人就如同一具行尸走肉,又或是一架机器。当然行尸走肉和机器就不能称之为人了。“窃负而逃”从另一个侧面来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正是因为他的不得已才更能反应出他对百姓的仁爱之情。否则他完全可以干预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赦免父亲杀人之罪,而不是带着父亲“遵海滨而处”了。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马寄.情范畴是正确理解孟子性善论的关键[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3]余纪元著 林航译.德性之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第200页
[4]蒙培元.人是情感的存在—儒家哲学再阐释[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