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0.5小时健康课”,这个建议好
2019-09-10曹仕玉
曹仕玉
健康教育对于青少年是“刚需”。近日,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常春表示,“高年级学生有了自学的能力,但是至少应该保证义务教育阶段每周不低于0.5学时的健康教育课时。”她建议,要把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并把每周安排0.5课时健康教育课,确定为中小学法定责任。
(8月14日 《都市资讯报》)
据教育部《体质调研》相关数据,近30年来,青少年身体素质一直在下滑,尤其是运动能力不断“跳水”,力量、速度、爆发力以及耐力等体能指标令人堪忧。更可怕的是,学生体质健康问题还出现了低龄化现象,不仅是青少年,越来越多的“小豆芽”“小胖墩儿”出现低年级群体中。在GDP增加的同时,体重增加,体能指标下滑,真为下一代的健康担忧。
若是我们“祖国的花朵”“八九点钟的太阳”都存在亚健康状态,试问,我们如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毕竟“少年强则中国强”。
目前,部分学校把体育课当成“豆芽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现实情况是无关紧要。据统计,全国仅有43%的小学生,每周能上3节体育课;31%的小学、83%的初中甚至从来不组织课外体育锻炼。加之体育资源缺少,据教育部信息显示,全国体育老师缺编30万人,部分学校体育老师严重不足,有学生调侃“数学老师当体育老师”的例子屡见不鲜。而每周强制0.5小时健康课,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帮助每个孩子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影响孩子的健康是多方面的,现实中生活中,学生锻炼时间不够,不成系统,健康锻炼的观念缺失,零零散散,其效果当然不理想,加之,部分学校既不重视,还要规避风险,更有甚者,“豆芽課”为“主课”让步,这些原因让学生身体素质每况愈下。
若是把学生体质差全部“归功”于学校,还是有失偏颇,有些家长树立“只要成绩好,其它都不重要”的观念,让手机等电子产品充当“电子保姆”,日复一日久坐于电脑前和沙发上更让孩子身体素质“雪上加霜”。
“每周0.5小时健康课”这个建议可以推广。笔者认为,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健康中国不是一句口号,应该是一声“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