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分享经济的认识
2019-09-10胡岩森
摘要:纵观分享经济的起源和发展,隐藏着人们对分享经济本质内涵的误解,使得人们长期把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这一类增量型分享视为“伪”共享,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分享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首先对分享经济“使用而非拥有”“不使用即浪费”的两大理念进行阐释,由此界定了分享经济的内涵;并对分享经济的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享对象和表现形式两个维度对分享经济的类型进行了划分;同时,进一步指出分享经济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及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监管和信任等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分享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分享经济;理念;内涵;类型;影响
“分享经济”又称为共享经济,其日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起了重要的角色。自2014年我国分享经济起步以来,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但是,分享经济井喷式增长的背后,隐藏着内含认识不统一、发展理念不清晰的问题,下面本文将从分享经济的理念、内涵及特点等方面,对分享经济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以期能帮助人们认识分享经济这一新兴业态。
一、分享经济的理念及内涵
分享经济的提出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马丁·威茨曼的《分享经济:克服滞涨》一书,鉴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威茨曼提出的分享经济旨在解决经济“滞涨”所带来的发展动力不足问题,提出让企业家和员工进行利益“分享”,以代替原先的工资制,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可以看出,威茨曼所谈及的分享经济是一种企业内的“利益分享”。然而,当下盛行的分享经济是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强调“使用而非拥有”“不使用即浪费”的消费理念,通过对资源的使用而非占有来满足需求,从而实现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化。通俗地讲,即分享经济倡导“租”而不是“买”。
(一)分享经济的理念阐释
1.使用而非拥有
传统经济活动中,人们是通过交易商品所有权的方式来实现资源利用的,提倡消费主义,因此极易造成资源的过度浪费;然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打破时间、空间、信息的限制,实现个体之间直接的资源使用權交易,“使用而非拥有”这一消费理念便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它使人们通过暂时转让商品的使用权来享受服务,而不是以交易所有权的形式来享受服务,这使得人们逐渐淡化了所有权。
分享经济强调以租代买、以租代售等方式让渡商品或服务的部分使用权,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当然,分享经济在强调使用权的同时并没有否定所有权的重要性,而且恰恰是对所有权的维护才能使得市场经济得以有效运行,资源所有者也是借助对资源的所有权来获得分享收益的,产权明晰是分享经济运行的基础,而分享经济基于边际成本递减与最大程度上降低交易成本的原则,从效益的角度来讲,“使用而非拥有”也可以极大的降低个体成本。
2.不使用即浪费
“不使用即浪费”是分享经济的另一核心理念,是从充分发掘资源的使用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的。
为发掘资源的使用价值,对现有的闲置资源重新利用是分享经济最明显的特征,由此催生了优步、爱彼迎、滴滴、猪八戒网等各类分享经济平台,这些平台使得供需双方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实现供需匹配和瞬时交易,从而增加了社会总的福利水平。许多学者认为,分享经济只是将社会既有的闲置资源的充分利用,认为时下风靡的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属于一种“伪共享”。实际上,共享单车、共享汽车作为一种“增量型”分享经济,通过借助线上的App,使其可以在市场上充分流通,从而实现了人们对其不间断的使用。相比于大多数家庭购买自行车后未能充分使用来说,共享单车这种模式恰恰实现了使用价值的最大化。
(二)分享经济的内涵
基于上述分享经济的理念阐述,分享经济的“使用而非拥有”理念强调的是资源的使用权而淡化资源的所有权,拥有物品所有权的企业或者个人,以有偿的方式将物品的使用权出让给使用者;其“不使用即浪费”的理念既关注既有闲置资源的高效利用,也关注增量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了物品的多次消费利用,带来其使用价值上的显著提升。
因此,本文认为当前盛行的分享经济是指利用互联网等数字信息技术,在不放弃所有权的情况下让渡部分使用权来满足公众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是一种社会层面上的“资源分享”,其借助互联网信息平台,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使得供需双方得以交易,从而解决资源闲置与稀缺并存的问题,达到资本的高效利用和资源最优配置的社会福利状态。
二、分享经济的特点
分享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从其内涵可以看出,主要有三大特点,即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以资源使用权的暂时性转移为本质、以物品的重复交易和高效利用为表现形式。
第一,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正是因为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及移动设备的普及,使供给方可以迅速找到需求方,需求方能够及时了解到其他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真实评价,为供需双方节省了大量的搜寻、谈判等交易成本,使得海量的供给方与需求方得以迅速建立联系。同时,互联网平台使得交易费用变的极低甚至为零,从而推动了原有的“市场交易”边界收缩至“个体经济”,这些都为分享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
第二,以资源使用权的暂时性转移为本质。分享经济倡导“以租代买、以租代售”,通过借助互联网平台,将个体或企业所拥有的存量或增量资源进行充分发掘和利用;物品和服务的需求者正是通过这种互联网分享平台暂时性地从供给者那里获得使用权,以相对于较低的成本获得物品及服务的部分使用权,并在完成使用目标后再转移给其所有者。
第三,以物品的重复交易和高效利用为表现形式。分享经济促进了所有者的存量资源或者增量资源频繁易手,重复性地让渡给社会其他成员使用。这种“无边界式”的分享方式既能够把现有的闲置资源再次利用起来,还能够提升各类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也推动了社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三、分享经济的类型
分享经济发展到现在,学术界一直都在根据分享经济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截至目前,对分享经济的类型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角度不同,划分的类型也就不同。比如,Botsman等人(2010)按照行为目的将分享经济分为分享消费、分享生产、分享学习、分享金融四类;而张孝德等人(2015)根据分享模式将分享经济划分为有偿分享、对等分享、劳务分享、众筹分享、新乡村分享五种模式。然而,这些划分类型都着眼于对现有闲置资源的分享,忽略了存量分享这一分享模式。
本文将从两个维度出发构建分享经济的谱系(表1)。第一个维度根据分享经济的表现形式,将其划分为存量型分享经济和增量型分享经济,存量型分享经济即对社会闲置资源的再利用;對于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增量型分享经济,学界一直存在争议,认为其并投入了新的生产要素,既不是对闲置资源的再利用,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资源的浪费。但是,基于前文中“不使用即浪费”的分享经济理念,增量型分享经济仅仅是增加了少量的资源消耗,其在市场上的充分流通却节约了更多的资源,实现了资源使用价值的最大化。
第二个维度从分享对象角度出发,将分享经济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为物品分享,如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第二类为服务共享,如用“滴滴出行”搭个顺风车,这里分享的不是汽车而是开车的服务;第三类是技能分享,猪八戒网、知乎等其实就是分享每个人的技能和知识。
四、分享经济的社会影响
第一,扩大了交易主体的可选择空间,增加了双方的福利水平。在传统的经济活动中,消费者主要是被动地接受商家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信息,无法获知他人对商品和服务的评价,而分享经济凭借互联网平台,极大地提升了供需双方提供及获取商品和服务的便利性,增加了供需双方可选择的交易对象,并具备了掌握交易对象更多信息的可能。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欺诈性不公平交易和交易成本,从根本上提高了交易质量。
第二,创造了更多的收入和就业机会。因为分享经济使得人们成为自己闲置物品、技能和服务的“资本家”,使得他们可以凭借这些资源来获得更多的额外收益,从而增加了这些供给者的可支配收入,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缩小当前日益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
第三,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分享经济的核心是使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这符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以绿色发展为目标,走生态文明路线的新理念、新战略。分享经济充分利用了各类资源,优化了资源配置,减少了大量的重复投资。这对突破我国人口红利日渐趋弱、资源环境约束愈发显著这一困局带来了希望。
五、结语
分享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业态,已经呈现出一种不可阻挡的态势。“使用而非拥有”“不使用即浪费”两个分享经济理念也正在日益深入人心,它的出现及爆发,得益于现代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源于闲置资源的再次利用,更有助于增量资源的充分使用。同时,它在满足人们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创造就业机会、缩小贫富差距等方面表现出了积极的一面。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分享经济这一崭新模式仍然存在很多监管方面的挑战。比如,住宿行业中的爱彼迎、小猪短租等分享经济平台也面临着同样的市场准人监管问题。此外,分享经济是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陌生人之间的交易,因而诚信水平是影响其交易能否成功、高效进行的关键因素,所以如何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分享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又一挑战。
参考文献:
[1]姜奇平.分享经济:垄断竞争政治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2]杰里米·里夫金.零边际成本社会[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3]张传洲.分享经济的缘起、演进及其发展[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3):91-96.
[4]卢现祥.共享经济:交易成本最小化、制度变革与制度供给[J].社会科学战线,2016(9);51-61.
作者简介:
胡岩森,公司治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大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