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士力:看“力士”如何逆袭成劳模

2019-09-10冷苑歌

中国工人 2019年3期
关键词:力士哈尔滨市果蔬

冷苑歌

“总投资规模9000万元”“年收入1600万元”“影视文化基地”“智能化生产”……这是于士力区别于其他农民工创业者的标签,也是他苦心经营了半辈子的事业成果。

于士力操着一口浓重的东北口音,言语间更没有华丽的词藻,甚至没有很强的逻辑感。但是,质朴的语言,三句话不离老本行的谈话内容,以及信手拈来的小故事,总是能让人感受到这位农民工创业者的平和、踏实与专注。

53年前,于士力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五家街道双井村。如名字一样,于士力是一名出生在农家的“力士”,有着农家人无限的力量。从一名农村小木匠,到包工头,到建筑公司老板,再到如今的果蔬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资产的几何式增长伴随着开拓创新的追求愿景,于士力的创业之路,亦是一名农家子弟的逆袭之路。

不服输精神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哈尔滨农村,农家子弟普遍流行学习一门手艺,用来养家糊口,待业在家的于士力便学习了木匠手艺。

不久之后,于士力回村召集同乡,用自己打工赚下的钱组建了一支建筑施工队。

干一行爱一行,组建施工队后,于士力白天跟工人们一起干活,晚上去夜大继续学习工程专业,这为他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那时候的建筑公司不会考虑你学的专业是啥,而只看重这个东西你能不能做成,能不能看懂图纸,能不能按工期完成任务。”于士力说。在一次完工之后,建筑公司的人问他:“为什么你们这伙人总是能够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于士力回答:“我上学学的就是这个工程专业。”

什么事儿都要“做实”,是于士力对自己的要求。组建工程队初期,很多建筑公司看于士力年轻、又是学徒工,便觉得他技术不行,不能够很好地完成施工任务,让他失去了不少赚钱的机会。

经过的事儿多了,于士力也会反思:“像咱们这种有心气儿的,这个时候就得赶上去。”于是,“这个事儿我能做”就成了他与建筑公司沟通时必不可少的措辞。

面对来之不易的机会,于士力始终秉承着干活踏实、不贪财的信念,赢得了不少建筑公司的信任。“咱们也不打算多挣,那个时候也没有社会关系和背景,能挣个手工费就行,一来二去,就有许多公司联系我了。”于士力说。

基于踏实肯干的精神,于士力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挣钱机会,几个人的施工队伍已经不能满足工程量了。随着队伍的壮大,项目的增多,于士力打算成立自己的建筑公司。在得到自己“第一桶金”的同时,于士力也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不走寻常路

2009年,建筑市场已经不太景气。此时,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始实施“粮改菜”战略,政府倡导城市周边建立有机蔬菜基地。于士力用手里的余钱盘下农村的一块地,想着是否能够乘着政策的“东风”,回到农村,重新创业。

当他做出放弃城市安逸的生活,抛弃城市已有的事业,重新回到农村种地的决定时,受到的却是家人的反对。

在任何人眼里,这都是一个冒险的决定。作为农家子弟,在城市打拼实属不易,更应该珍视自己的事业,不能轻易“折腾”,一旦失败,便很难翻身。

面对诸多质疑,顶着巨大压力,于士力选择回到农村,开始二次创业之路。

创业初期,免不了要经历一些挫折。“头两年赔了不少钱,因为外行人干内行事儿免不了走一些瞎路,都得需要自己往里面钻研。”于士力说。

没有了资金,就去银行贷款;不知道怎样开展农业种植,就去聘请农大的技师、教授;单一的蔬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就引进了花卉和水果。于士力说:“那个时候听说辽阳有百合花,我就引入到大棚里,又亲自到辽阳请种植百合的师傅到我们基地来进行技术指导。南方的果蔬,比如草莓、橘子,都是我自己去外地引到基地的。”

在发现传统应季蔬果市场已经饱和、利润低的情况下,于士力通过种植反季节果蔬,用时间打了差价,最终扭亏为盈。目前,于士力的蔬果基地共有大棚700多亩,其中温室大棚500多亩,可用于种植的露地面积1000多亩。基地的农产品主要供应中端市场,早上采摘的新鲜果蔬1小时就可配送到哈尔滨市民家中,仅2018年的年收入就达到了1600万余元。

当初反对于士力回乡创业的家人,也都纷纷前来基地帮忙。“以前那些指指点点的人也都不再说什么了,他们现在都在我这里工作。”于士力笑着说。

“如果当时真的失败了怎么办?”

“无论做啥,都要有信心、有耐心,失败都是人为的,只要是你去做,你细心地去做每一件事儿,都能成功。”于士力语气里透着坚定。

不辜负荣誉

2010年,于士力带领手下同乡建筑民工返乡“二次创业”,由于人手不够,他便召集周边村镇的农民来蔬果基地干活,最终创造了300多个就业岗位。

一位来自农村的创业者,带领同乡到城里打拼十载有余,又將这支创业队伍带回农村“反哺”家乡,这一举动引起了当地政府的关注。就这样,于士力先后被评为“双城县劳动模范”“哈尔滨市劳动模范”“黑龙江省劳动模范”……

2017年,通过层层选拔,于士力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为了对得起这份荣誉,他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承担了五家街道的全部92户贫困户帮扶工作。为了带这些贫困户脱贫,他投资800万元,倒出100个大棚,建设了菌包厂。在这里,农民可以种植蘑菇、木耳等农作物,由基地统一包销。条件成熟后,农户可自行购买菌种,自行种植销售,达到发家致富的目的。

用于士力的话说:“咱作为哈尔滨市人大代表、作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作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哪个奖章给你了,你都得一有好事儿就多为农民想想。”

到目前为止,果蔬基地解决了周边村屯近450余名农民工就业问题,使其人均年收入达到4万余元。

前几年,哈尔滨市实行泥草房改造计划,于士力想到自己是搞建筑出身,这些拆下来的旧砖青瓦说不定会在基地派上用场。

闲不住的他用这些废弃材料,在基地建造了几间泥草房,没想到几个月后,被外地来的导演相中,当即就决定在基地取景拍摄。受到启发的于士力在现代化的果蔬基地里,建成了“东北抗联指挥部”“闯关东草房”“满族农家大院”“双城堡古城墙”“老哈尔滨会馆”“俄罗斯列宾小镇”等极具中俄特色的建筑群,还打出了“满族风情游”的牌子,他的农庄成为哈尔滨周边近郊游的重要景点。

早晨5点多就要到达基地开始一天的工作,是于士力保持了多年的习惯。对于这一习惯,他解释到:“因为工人5点半就会到基地做工,你得早点来安排任务,做完工之后得让人家早点回家,做做饭,管理管理自家的田地。”

谈到未来,于士力也想走智能路线。他自豪而轻快地说:“今年会建一个6000平方米的智能化大棚,预计3月末投入运行……”

当被问到对自己的人生有什么期待和规划时,这个农家汉子一时语塞:“以后还是要继续学习,不能落后,凡事更需要亲力亲为,踏实、努力地工作。”

可能,以于士力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以将自己半辈子的心路历程完全表达出来。但可以肯定的是,于士力的逆袭经历一定饱含着踏实、勤奋、坚韧与奉献。

猜你喜欢

力士哈尔滨市果蔬
画作选登
果蔬PARTY
这些果蔬都成精了
冬天的太阳是香的
有失尊严
英力士与中石化接近达成和解
3名黑龙江越狱逃犯1人被抓
我们的作品
果蔬的畅想世界
Skin Food人气果蔬系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