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2019-09-10戴菊香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32期
关键词:合作交流情境探究

戴菊香

摘 要: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一个需探究解决的问题,用科学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为了更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以下几种有效教学策略。创设探究的问题情境,给予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引导探究中的合作交流,是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探究;情境;合作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2-0024-01

1.创设有利于探究的问题情境

英国科学家波变尔说:“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所以,教学要创设利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问题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产生迫切希望探个究竟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这课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上课伊始,拿出一个呼拉圈,问:知道做一个这样的呼拉圈,需要多长的塑料管?学生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有的说:把呼拉圈剪开,拉直量一量就知道了;有的说不要剪开,用一根绳子绕呼拉圈一圈,再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就知道了;有的说,用卷尺绕呼拉圈一圈,直接就可以量出它的长度;还有的说把呼拉圈在地上滚一圈也可知道它的长度。我表扬了大家聪明,善于动脑,想的方法真多 。当一个个正美滋滋的时候,我拿出一根绳子,一端系有一螺帽,用力ー甩,问: 螺帽走的轨道是什么,大家齐声说:圆。你能知遒这个螺帽转一圈走的路程有多长吗?顿时全班哑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不知所措.学生被这一巧妙的问题情境震住了,产生一种迫切解决的学习愿望。学生就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激情饱满,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周长的探索之中。

问题情境是有效开展探索的前提,一个巧妙的问题情景定能激发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索动机,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为自主探究注入生机和活力。除了上面所说的创设认识冲突的情境外,联系生活实际刨设问题情境,从实践操作中创设惰境,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等都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2.给予充分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学习数学知识,应该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探索性学习,就是要让每个孩子能够围绕提出的问题,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去探究,去发现。引导学生用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从事观察、猜测、假设、验证、推理等学习活动,“再创造”出新的知识来,并从中感受探索的苦与乐,获得真正的情感体验。学会探索方法,从而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所以探索中要给予充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这课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弄清表面积的概念。然后提出: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试一试。经过一番自主探索,黑板上出现了不同地求法:一是有一个面一个面地求然后相加;二是有上x2+前x2+左x2的;三是有(上+前+左)x2的;四是有底面周长x高+上x2的等。虽然这样做比老师讲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但学生在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各自的能力水平寻戕到了求长方体表面枳的方法,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学会了探索方法,体验到了自主樑索的乐趣和成功感,增强了学生探索的信心和勇气。一些后进生在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里不断自我矫正,最后也走向成功。 实践证明,给学生充分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是首要探索成功的重要保证。

3.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合作交流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因此,探究性学习方式要根据探究问题的难易度采取合作交流的小组学习方式,让他们与同伴共同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使问题得到解决.在合作中学会互相帮助,互相欣赏,实现学习上的互补,培养时代需要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例如,在教學《圆的周长》这课时,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圆的周长和它的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学生认为与直径(或半径)有关系,有的认为周长是直径的2倍多,有的认为周长是直径的3倍,有的认为是直径的3倍多?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我要求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集体讨论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分工合作去验证猜想。就这样,各小组积极展开讨论,定出方案,并分工合作,量的量,记的记,算的算,通过测量大小不同的圆,去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而且很多小组能用表格的方式来记录数据,反映实验的方法和结果,而且比较快地完成任务,体现了集体的智慧与合作的效率。为了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教师要长期的注重对学生进行合作技能的培养:

听的技能:要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别人的发言,要听别人发言的条理,重点,并要对别人的发言做出一定的正,误判断。说的技能:要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的勇气,发言的声音宏亮,吐字清晰,表达清楚,重点要突出。交往的技能:要尊重别人的发言,不打断别人的发言,别人发言有错,要耐心解释,帮助,不要讥笑别人,也要善于听取和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此外,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提出探究的问题,使学生经过努力能获得成功,探究时提供必要的辅助手段,如材料、工具等。 在探究时要因人而异,提供必要的指导等 。这些都很重要,这样才能使探究活动能有效地进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奠宙.何文忠.交流与合作,2009

[2]熊小春.“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习动力”.数理化学习,2013(09)

[3]徐中春.“把探索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J].新课程学习(上),2011(12)

猜你喜欢

合作交流情境探究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护患情境会话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