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课程开发技术浅析
2019-09-10朱磊刘通江
朱磊 刘通江
摘要:企业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文化的竞争。人才是当今时代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培训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培训课程开发在培训过程中处于核心位置。能否开发出满足培训对象需求、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好课”是有效培训的关键。
关键词:培训课程;开发;技术
0 引言
培训课程开发是指依据一定的培训目标要求,按照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确定与培训目标相适应的培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最终形成培训课程文件的活动过程。培训课程的开发可以分以下五步进行:
1 分析需求,选准课题,确定目标
1.1 分析需求,选准课题
培训需求是指工作实际需求与現有能力间的差距,即培训需求=要求具备的 -现在已有的。培训需求分析是在规划与设计培训活动之前,由培训部门采用各种方法与技术,对企业及其员工的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考察与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进而确定培训内容的一种活动或过程,是开发培训课程的前提条件。培训需求调研的方法有问卷调查、个人访谈、集体座谈、实际观察等。
培训需求主要体现在岗位需求(企业规范化岗位要求与员工实际之间的差距);新技术需求(企业由于开发新品种、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改善经营管理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与企业员工在知识能力上的差距);潜在需求(预测企业进入市场的潜在需要与企业员工实际能力之间存在的差距)和素质需求(企业员工整体素质要求与素质现状之间的差距)。
分别收集战略层、组织层、个人层面的需求信息,考察学员应该具备的现实状态,判断培训要求具备的状态与现实状态是否存在差距。如果有差距,就继续判断差距是否可以通过培训解决。如果可以通过培训解决,则确定出优先的需求,定出培训课题;若不存在差距或差距不能通过培训来解决,则不需要培训。
1.2 确定目标
培训目标是指经过培训应达到的标准,是构成课程内涵的第一要素,是课程设计的起点,制约着课程设计的方向。一般依据培训需求分析确定,培训需求的差距即培训目标的制定依据。
不同类型培训的目标也不同:应试类培训主要用通过率或录取率来检验。理论与知识类培训侧重于要求学员从记忆到理解,从简单应用到综合应用,最终实现创新应用;技能类培训比较关注技能的掌握,可能涉及理解、模仿、简单应用、熟练应用这样几个阶段;观念态度类培训则侧重让学员转变态度,接受并认同培训师提出的观念,从而实现行为转化进而内化为其价值观。
培训目标编制要符合紧贴需求(目标要紧紧围绕培训目的),目标适度(要根据实际情况客观描述,不要过高),表达准确(语言叙述要专业、准确、到位,避免产生歧义),简化目标(目标不要太多,尽量简化),目标定量(尽量用定量的语言叙述,以便可以评估个人和企业应做到何种程度)等要点。
一个完整的培训目标包括主体、行为、条件和标准4个要素,简称ABCD形式:A(Audience)行为主体,即学员;B(Behavior)行为动词,执行的行为;C(Condition)执行的前提条件;D(Degree)执行的标准,即用可测量的程度描述执行标准。目标的编制宜小不宜大,应该按照Smart原则设定:S(Specific)具体的;M(Measurable)可衡量的;A(Attainable)可达成的;R(Relevant)相关性;T(Time-bound)明确的时期性。
编制培训目标时要使用表现性动词或用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培训目标更清晰、可衡量。如使用描述、列举、说明、辨别、陈述、分析、比较、对照、收集、演示、模拟、运用、制作、搭建、安装、开发、制定、绘制、调整等行为动词。
例如:“触电急救”课程中“心肺复苏法”的培训目标是:学员在规定时间内,正确完成5个循环的操作(胸外心脏按压150次,口对口人工呼吸10次)。
2 选定内容、合理编排课程内容架构
2.1 选定培训课程内容的方法
课程内容选得好坏,决定着培训课程开发的成功与否。培训课程的框架制定出来以后,要通过大量搜资、调研,萃取出课程内容。培训课程内容的萃取方法可采用选择移植法、能力中心法和任务分析法三种。
选择移植法是指有选择地萃取、移植其他行业的现有课程内容;能力中心法是指以某项工作能力目标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确定直接为之服务的内容;任务分析法是确定出岗位职责,再将岗位职责分解成工作任务,然后列出完成每项任务的操作步骤,最后归纳出每一操作步骤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触电急救”课程中“心肺复苏法”的内容选定参考美国心脏学会(AHA)2015国际心肺复苏(CPR)心血管急救(ECC)新指南标准,应该使用选择移植法。
2.2 课程内容的编排方法
可以按工作顺序安排,使课程内容与工作或操作程序一致;可以按知识系统安排,使课程内容与知识本身的逻辑系统和认识的基本规律一致;也可以按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考核内容的顺序安排培训课程内容。
例如:以“触电急救”课程为例,课程内容的编排按工作顺序组织,先安排“脱离电源”后安排“对症急救”;其中“对症急救”部分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系统进行,根据症状由轻到重的顺序组织;“心肺复苏”部分按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的顺序安排内容。
3 开发预期课程
课程内容确定后,按照合理的课程内容编排方式,开发出课程内容载体,如课程方案、教材、课件、作业指导书、反馈表、测试卷等。
4 课程的论证、修改、试用
开发一门培训课程,需要多次修改、论证,加以完善。即使设计好了的培训课程,也并不意味着培训就能成功。在实施培训过程中,掌握必要的培训技巧有利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进行培训课程评价
培训课程评价是在课程实施完毕后对课程全过程进行的总结和判断,重点在于确定培训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以及受训学员对培训效果的满意程度。课程评价要遵循相关性、持续性、合作性和科学性的原则。
6 结束语
培训课程开发完成后,为确保课程氛围良好、课程达到预期目标,还要进行对授课形式、授课技巧的设计,根据培训目标要达到的授课效果进行艺术和技巧的设计与编排,达到学员对内容理解和掌握的授课目的。
参考文献:
[1]马丁,郑兰琴 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3
[2]金才兵,陈敬 好课程是设计出来的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6
[3]段烨 培训师21项技能修炼(上)精湛课程开发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4.8
[4]周平,范歆蓉 培训课程开发与设计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