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学生责任教育实施策略研究

2019-09-10田宏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36期
关键词:责任教育初中学生

田宏

摘  要: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加速推动了我国中学生的转变。当代的初中学生们相比以前来说思维更加敏锐,头脑更加灵活,所享受的教育资源也更好。而在中国梦即将复兴之时,我国的初中生们更需要培养有关责任的教育。这不仅是为了他们的发展,更是为了健全其人格,为社会的建设提供最好的预备军。

关键词:初中学生;责任教育;实施策略与研究

引言:

当代中学生正处在国家经济发展极快的黄金年代,但是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强,导致了部分中学生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只重视成绩而不重视道德责任方面的义务教育。这就使得部分学生只关注个人发展需求,而对于他人却缺乏理解和认识。可以很明确地说,如果再任由这样的一味只注重成绩的教育发展下去,那么这些学生的未来将充满自私自利,最终他们一定会失败。因此,必须从初中起开始加强对学生的责任教育。

一、培养学生责任感:意义与问题表现

(一)培养学生责任感的重要时代意义

21世纪是新的世纪,在21世纪中,我国的各项发展都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如果不能在教育方面以出色的责任教育来培育出学生们的责任心的话,那么将无法诞生来自能够适应新时期发展需求的人才。身为7-10年之后即将成为社会公民初中学生,拥有基本的社会责任和国家使命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我们无法通过责任教育培养出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有所担当和责任感的人,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有缺憾的,就是失败的。只有当责任教育成功被实施之时,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够更加美好。

(二)当前初中生责任感淡化的几个表现

自改革開放以来,很多学生受到各类外来思想的冲击,对于过去的强调责任感的教育要求感到无趣和反感,这使得当代部分初中生责任感淡化。为此,初中教师们必须通过责任教育来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而通常这些责任感淡薄的行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中心思维严重,集体责任感淡薄

部分学生平时总是不顾他人感受而只是以自己为先。他们不认为不承担责任是一件多么大不了的事情。部分学生只要求自己能够享受权利,却不在乎自己应尽的义务。一方面要求别人对自己有所尊重,可是自己却做不到以礼待人。更有极少部分学生有向着“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发展的苗头,他们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只注重个人发展而不注重自己所应对集体和社会进行贡献和回馈,这样的学生以后如果进入社会,在面临利益抉择时就会见利忘义,从而对社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只有管理者的位置才是最好的”,不愿意在各类集体活动中担任付出者的角色,他们希望自己能够作为主导者去掌握权力。此外,部分家长无法正视自身缺陷进行改正,而是将自己所谓的想要出人头地的愿望寄托在了自己的孩子身上,这同样导致了部分学生的责任观出现扭曲。

2.对社会道德意识的忽略

当代中学生应该以学会做人为主,在学习好知识之前,必须先具备当代社会的基本道德礼仪观念。但是部分学生受到家长和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认为社会道德的遵守可有可无,正是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导致了他们在道德观念上产生缺陷。如部分学生对考试作弊毫无羞耻心,对于破坏公物的行为毫不在意等。

二、初中生责任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设定固定目标

目标一:要负责自己的行为。具体来说就是要培育自己自尊自信、自律自强的思想意识。

目标二:要负责自己所处的集体。要意识到集体荣辱高于个人荣辱,对集体的事务要积极参加,并且和集体成员友好相处。

目标三:要负责自己身边的人。这里指的就是要有最为基本的尊重他人的精神,并在他人遇到困难时积极出手帮助。

目标四:要负责自己的家庭。在家中尊敬父母,和兄弟姐妹团结友爱。

目标五:要负责社会与国家。而最基本的负责就是努力学习,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序良俗。

(二)对责任层次进行有效落实

首先,要让学生们理解何为社会责任感,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军训等),访谈相关人士(本校年级组长、教导主任、校长、政府官员、社会知名人士和家长代表等)来让学生们接触何为社会责任感,具体来说就是要让学生们从不同层次和视角来认识到社会对于富有责任感的要求以及社会对于一个人各方面的磨砺和成长的作用。

其次,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尽可能在竞争管理岗位和进行在岗人员评价这两大方式来让学生们体会到集体责任感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值周班长等方式来磨练学生们的集体责任感。

最后,做好家、国教育。“家”的方面,要让学生们通过和家长进行交流来加深两代人的情感,让学生能够意识到父母的不易,同时也让父母看到自己的成长,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学生意识到家庭的重要性。而在“国”的方面,通过介绍国家发展的新动向和新政策来间接阐明爱国的重要性。

(三)在课堂和作业中渗透责任感教育

教师在进行各科教学前,必须深入备课,既要弄清教材的知识内容,又要对教材内在的教育因素深入分析;授课时应力求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思想教育于一体。

课堂训练、作业和试题中渗透。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要接触大量的作业、练习、试题,这是向学生渗透责任感教育的重要渠道。各科教师在编选作业、练习和命题时,要注意增强思想性,发挥其教育功能。

利用课外辅导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渗透。课外辅导相对限制少,教师更容易因材施教,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如,作业批改中教师可以通过评语,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增强自我责任意识。

结束语:当代初中生的发展前景十分远大,而为了能够承担起这份远大的前景,教师们必须做好对初中生的责任教育,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打下深厚基础。

参考文献:

[1]佚名. 中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学周刊,2019,78(20):37-37.

[2]苏娜,单玉平. 我国中学生责任伦理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6(4):126-134+170.

猜你喜欢

责任教育初中学生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责任教育
高职学生责任教育中传媒应用实践和创新研究
浅谈职业中专学生责任教育的重要性和原则
国有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浅谈
初中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体育技能评价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
初中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浅析
培养初中学生自信心与英语教学的相关性
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