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与习俗
2019-09-10霍寿喜
霍寿喜
“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人们往往在这时去踏青。由于气候不同,各地人们踏青的时间自然不尽相同。例如,据《月令广义》记载:“蜀俗正月初八日,踏青游冶。”四川一带,农历正月气候温暖,适合踏青。但是,在我国长江以北地区,人们多在农历三月初踏青。后来,很多地方的人们干脆将农历三月初三定为“踏青节”。
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此时正是气候学意义上的夏季的开始。日最高气温一般为30℃左右,日照不太强烈,传染病容易流行,而端午节习俗中的“插悬艾叶”有利于祛除病菌。洒雄黄酒也是端午节习俗之一。端午节前后,我国南方很多地区进入梅雨季节,蚊、蝇等害虫活动频繁。雄黄是可以解毒、杀虫的中药,人们将雄黄酒洒在居室的墙角和床下,能起到较好的杀虫作用。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六月下旬。民间流传的夏至习俗很多,其中不少与气候有关。比如,《辽史》载:“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夏至前后,我国许多地方进入了闷热的夏季,彩扇是用来驱热气的,而香囊则可掩盖汗臭味,这两种物品在夏季非常实用。
登高是重阳节的习俗之一。重阳节正值深秋,天高云淡,风轻气爽,丹桂飘香,红叶似火。登山时,随着高度在一定范围内上升,大气中的氢离子和负氧离子含量越來越多,欣赏着沿途多彩的景致,人们往往感到心旷神怡。
我们都知道词语“冬练三九”,中国人认为从冬至起每九天是一个“九”,从一“九”数起,一直数到九“九”为止。数“九”歌谣便巧妙地用自然界的物候生动反映了九个“九”中的天气变化。就我国多数地区而言,一“九”、二“九”比较寒冷,人们往往“不出手”;三“九”、四“九”是冬季最冷的时候;五“九”以后,大地渐渐回春,“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八‘九’,单衣行走”;到了九“九”,生活在水稻种植地区的人们已经开始忙春耕,所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