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入校园,翠啼竹韵

2019-09-10梁可澄

少儿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娘子军京剧戏曲

梁可澄

“接过红旗肩上扛,接过先烈手中枪。踏着英雄足迹走,革命到底永不下战场…”安徽台肥市蜀山区琥珀小学西区)校园里传出了《红色娘子军》京剧选段,原来是“翠啼竹韵”京剧社团里的同学们正在练唱呢!

2016年,学校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方推动戏曲进校园,刨办了“翠啼竹韵”京剧社团。大队辅导员钱老师为社团奔走忙碌,特地从安徽省徽剧团请来剧团二级演员梁老师绐学生们授课。你们是不是跟我一样,也想了解这个社呢?

戏曲课堂知识丰

同学们只有懂得戏曲,才能去热爱;只有热爱戏曲,才能去传承。梁老师授课格外认真,从京剧的起源开始,讲述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展现一幅幅绝美的历史画卷。京剧,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被视为国粹,于2010年11月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学们听得很入神,当知道京剧的前身是徽剧时,都表示很自豪。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不同地方的戏曲表演者以不同的表演风格演绎着情节起伏的故事、演绎着多姿多彩的生活。京剧有生、旦、净、丑4类角色,有唱、念、做、打4种艺术手法。京剧的脸谱也是多样的,一首歌的歌词就提到了这方面:“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除了京剧,梁老师还给同学们讲解其他剧种,如粤剧、豫剧、黄梅戏。一位同学说,她对庐剧很感兴趣,那曾是皖中地区盛行的剧种,俗名为“小戏”“小倒戏”。她说,她妈妈小时候经常看庐剧演出,现在庐剧演出越来越少见了,她希望更多合肥人知道庐剧、喜欢庐剧。

社团练功相伴乐

除了了解相关知识,同学们在社团里还要排练。大家十分辛苦,要吊嗓,要做上百次抡臂、压胯和下腰,练习各种姿势,如乌龙绞柱、鹞子翻身、虎跳……可同学们并没有被困难压倒,越来越多的同学想加入社团。起初,社团里只有女生,现在不少男生抢着报名人社团呢。他们说:“我们可以耍道具刀、舞红缨枪,神气极了!” 社团排练课上,每个人都很忙碌:郑荆蕊的乌龙绞柱越来越标准,高祎韦打着侧手翻,高家慧和同伴正在对练道具刀……大家脸上都有汗水,也都露出灿烂的笑容。高祎韦说:“我越来越喜爱这项艺术!它带给我别样体验,教我感受美,彰显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参赛演出荣誉多

2017年国际儿童节,社团参加蜀山区文艺汇演,荣获一等奖。参演的剧目是京剧《盛世繁华》,小演员们提炼了京剧《天女散花》的独特唱腔、唱词,又学习了敦煌壁画中飞天的曼妙舞姿,舞动10米彩绸。彩绸或飞扬,或旋转,似空中的彩虹,似炫彩的风火轮……大家通過戏曲这一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展现了当代的繁华盛世,以舞动的彩绸表达了新时代少年不屈不挠、努力实现梦想的精神,获得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继《盛世繁华》之后,为参加合肥市第三届“玉兰杯”戏曲大赛,同学们又编排了现代京剧《红色娘子军》。它讲述了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吴琼花从奴隶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经历和海南红色娘子军的战斗故事。同学们以饱满的热情、过硬的功底和唱腔,讴歌革命精神,再现英烈风采。

在这美丽的校园里,有挺拔高大的青松、沁人心脾的花香,还有一群扮花旦、扮青衣、扮小生、扮武生,甩着水袖、练着唱腔的小戏迷。他们点缀了校园,传承着京剧艺术,将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娘子军京剧戏曲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戏曲从哪里来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传统戏曲
《京剧人设》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
京剧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