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高段学生思维培养策略

2019-09-10李海岩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36期
关键词:小学高段数学培养策略思维

李海岩

摘  要: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我们的思维也密切相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拉近学生与书本知识之间的距离。本文通过分析在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如何构建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以期进一步探寻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高段数学;思维;培养策略

教师在开展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层面着手。教师为学生提供轻松和自由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为此,教师要创建针对小学生的趣味性的数学教学课堂,让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准确的认知和理解。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从学生学习能力角度出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 一、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现状  在现阶段,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已经认识到了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其中依旧存在问题。具体如下:第一,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教育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主体地位,还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然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积极贯彻该内容,忽视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教师仅仅是通过例题计算开展数学教学。第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教师创建数学教学内容没有展现出新颖的内容。这样,课堂变得越来越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师直接对学生开展知识教学,缺乏有效的过渡。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不是十分理想。 二、小学数学高段教学培养生思维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模式还处于不断发展阶段。教师在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就应该创建针对性的教学情境。学生在具体教学情境中,把现实生活内容融入其中,让学生熟悉学习情境,跟随教师脚步进行学习。 比如,教师在进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工具,为学生准备一个小纸箱,让学生计算这个纸箱的具体面积。教师要求学生在不破坏纸箱完整性的情况下进行面积计算。学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随之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纸箱,引导出本节课程的核心内容,即“表面积的计算”。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难题,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跟上教师步伐形成相应思维。 (二)借助辅助工具,形成立体思维过程  通常情况下,数学思维展现出了一定的抽象性,这对于学生理解知识来说产生了一定的难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合理运用辅助工作。这样,把抽象的知识立体化和抽象化。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优化思维,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重点理解。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通过辅助工具,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比如,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前,就应该准备一个塑料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准备合适的水。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大小。在学生给出答案之后,让学生观察两个物体。学生会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是一样的。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让学生能够明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是和长度高度存在关联的。教师运用辅导工具,就会让学生十分清晰地看到具体的体积计算形式。在这个思维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不再抽象,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三)创新教学方法,展现出良好的思维培养效果  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教学方法。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不能运用传统单一和陈旧的教学形式。教师为学生提供新颖的教学形式,让學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引导和激发。 比如,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倍数和因数”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对其中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点阐释,从倍数和因数的基本概念出发,让学生对其进行分析和理解。如“12÷3=4”,在此模式下,学生就可以清晰看到12是倍数,6和2是因数。随后,教师再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对倍数和因数两者概念进行重点解说。教师在现代教学技术的合理运用下,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也会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四)加强课堂互动性,创建轻松思考氛围  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和学生之间进行密切的互动和交流。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比如,教师在进行“百分数”相关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教师通过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哪些内容和百分数存在关联吗?”的激发,让师生之间进行互动。教师在把数学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情况下,激发学生思考,并让学生从多个层面出发,找出生活中存在的百分数。这样,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教师从学生学习效果出发,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空间。为了让学生在具体学习的过程中拥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分析。同时,教师还需关注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让学生在思考之中拥有轻松的空间。小学数学高段教学,要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角度着手。教师在创建针对性教学模式下,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郭秀芬,周洁. 如何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5期):24-24.

[2]李宁利.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 新课程学习(上)(7):169-169.

[3]李亮亮.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西部素质教育,2015(3):88-88.

猜你喜欢

小学高段数学培养策略思维
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高段数学课堂教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研究
小学高段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优化课堂作业设计,激发学生数学潜能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