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9-09-10聂秋
聂秋
摘 要:就影响力和价值而言,再没有什么能够与传统文化相比拟,其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始终,极具研究和发扬价值。随着时间的发展,传统文化好像与我们越行越远,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结果。弘扬传统文化渗透于学科教学这一口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具有独特文化气息,能够与传统文化很好地融合。基于此情况,教师要加大研究,实现两者完美融合,让学生深切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获得相应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学;策略分析
引言:
新生一代学生不应仅学习基础文化知识,应当学习更有深度的文化,让自己变得更有内涵。这是国家教育部门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然而因为学生片面学习教材知识,无法受优秀文化熏陶获得成长。当前教育情况很不乐观,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具有紧迫性。学生始终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的,让学生良性发展这一根本任务落到教师肩上。教师应当进行课程安排,保质保量完成这一工作。
一、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
(一)在古文阅读分析过程中过分依赖工具书
高中教材编写者极具文化素养,能够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优越性,也懂得传统文化已经慢慢脱离了人们的视野。其有意识让学生接触到传统文化,思想使然,行动会与之相呼应。就这样教材编写者专门进行了传统文化模块划分。这一结果是可喜的,学生若深入研究必定会有所得。但是当前实际情况与预想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在以往应试教育下产生了本本主义,对教师和工具书产生了依赖心理。市面上出版了很多参考书,学生人手一本,学生遇到古文不加思考就翻看查阅工具书。没有投入个体注意力分配的学习毫无价值而言,学生看似已经读懂吃透,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如此。文言文中所蕴藏的传统文化精髓是需要个体发现与体会的,没有经历一定的学习过程是无法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正是学生这一坏习惯耽误了学生,严重情况下甚至不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理解和感悟实力的提升。
(二)盲目强调知识积累,忽视精神熏陶感染
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进行应试教育,大多数教师还没有从旧思想中脱离出来,教师将传统文化渗透工作当作与以往无二的教学任务。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重要性,为了应付检查工作教师更多的是给学生布置硬性任务,要求学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背诵大量难懂的例如名人警句和唐诗宋词等。看似该项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实则不然,都是一些假把式检验不得。机械记忆下学生的知识一日一日积累,但是那并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学生内心没有与各类传统文化精神产生激烈的碰撞,就无法产生思想上的升华,也就不会端正态度认真对待。就拿文言文来说,最好的学习方式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探究,逐步积累字词翻译等技巧,在学习的过程中无形中受到精神熏陶感染。这会导致现实与预想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措施
以往不好的学习反馈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趋之若鹜,产生了规避、厌恶等内心倾向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明白传统文化渗透不能够操之过急,不能过于盲目,应当循序渐进,给学生一个接收的时间。教师应当以研究者的身份置于其中,保证所提出的策略能够获得学生的认同。
(一)不断强化高中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力度
学生生活在多元时代,国外文化引入我国对学生的影响力较大。一些高中生错误认为学习国外文化是一種时尚,盲目推崇国外文化,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置之不理。传统文化土气、不符合时代这一想法在部分学生的大脑中根深蒂固,普及渗透传统文化之路行之艰难。我们要将改变学生认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想方设法进行传统文化知识合理性渗透。教师在渗透前要对学生进行兴趣和心理特征研究,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来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另外教师要制作传统文化宣传视频,带领学生近距离接触。声像结合在一起极具吸引力,学生相当于开启了一段良好的心路旅程。视频播放结束后学生会改变以往的错误认知,开始自觉成为传统文化的代言人和宣传者,在学习传统文化时也能够认真对待。
(二)结合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对我们来说,传统文化是先人的馈赠,蕴藏着文化内涵。然而对生活在特定背景的传统文化创造者来说其知识有感之发,借助作品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学生没有生活在特定时代无法引起内心情感共鸣,难以认知理解传统文化元素。教师为了让学生有效学习,可以进行课前导入,为学生介绍作者的个人生活背景和一生事迹。例如在讲授《秋兴八首(其一)》时教紧密结合诗人杜甫生活,将文献中记录的诗人生平用故事讲述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进行角色代入。学生仿佛自身就置身于作者所处的背景,相信这样的方式下学生具有了文化纵深感,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
三、结束语
学生群体综合性素质状态不甚理想,在多元文化交织的时代我们要守护好自己的文化,将传统文化切实引入到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来,提高教学工作文化含量,向学生推送优质的学习内容。为了保证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使提高学生的综合性文化修养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卢俊程.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J]. 新课程(下),2017(1):10-10.
[2]高原. 探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中国校外教育,2017(1):1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