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元迁移在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2019-09-10黄丽芹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36期
关键词:运用

黄丽芹

摘  要:伴随课标版本的改革,国家和教育部对学生学习的发展状况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时代在进步,社会发展也在进步,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应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做出改变,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升级,转变教学思路,根据同学们在课上的反应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为此,教师们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单元迁移教学方法,将知识整体串联,形成发散性思维,从而掌握语文这一科目。

关键词:单元迁移;五年级语文;运用

引言:

五年级的同学们已经有了一些文学功底,在识字和基本的写作中都有一定的积累,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以利用迁移的教学手段,将名著导读、基础知识归纳和写作进行融合拓展式教学,展现其内在联系,从而在学习新内容时可以联想到之前所学的内容,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锻炼学生的迁移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在可以自行进行内容迁移之后,同学们要及时复习,用新掌握的技能去解决之前残存的一些问题,从而思考其中的关联,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一、单元迁移的概念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习迁移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课题,包括对课程的编排,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面对问题应该如何思考。单元教学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省课堂时间,帮助同学们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从而形成迁移能力,在面对提问时能做到举一反三。这种教学方式是通过事物之间的联系认识到事物的整体,继而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二、如何运用单元迁移

(一)把握教材内容

教师在备课时通常会根据课本内容之前的教学目标进行有针对性地准备,但是很少会考虑单元之中几篇文章之间的联系,也经常容易忽略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联系,导致在课上进行授课时,会导致语文知识相对繁杂且没有规律。针对这些现象,老师们应该转变自己的备课思路,在准备课件之前先仔细阅读目录,了解在这个模块中的文章有哪些共同点,这些篇幅中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同时思考这些课文的教学顺序能否让同学们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当这些问题有了答案之后,老师要思考先从哪一部分开始讲,从而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要做到以上这些,就要求教师认真把握教材内容,对课本有自己的理解,从而才能规划如何将这些有效信息传递给学生,在有了授课思路后,老师要对课本内容进行删减,找出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度剖析,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主要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提高自我思考能力,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二)课堂内容迁移

教师在深度了解课本的前提下,可以思考在课堂上怎样能更加高效地利用课上的40分钟,让同学们更容易理解本节课的重点。课上老师可以积极引导同学们思考,根据本节课上的内容可以联想到之前学过的哪篇文章。例如,在学习《珍珠鸟》这篇文章时,首先要告诉同学们这一单元重点是要理解“一花一鸟总关情”这句话的具体含义,之后通读全文,概括出文章大意,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小珍珠鸟由远离人到亲近人再到喜爱人的全部过程。在这篇课文中,老师要引导同学们感受作者对小珍珠鸟的感情以及描写小珍珠鸟形态的词句,体会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和作用。接着进行内容的迁移,引导同学们回忆在学习《白鹭》时,描写白鹭的外貌和动作与《珍珠鸟》中的相同点,请同学们回答这些问题,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细节描写更能突出某一事物的具体特征,而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更能生动形象地体现出生机勃勃的样子,使读者感同身受。采用内容迁移有利于同学们想起之前课上讲过的知识点,并在之前的内容中融入新的知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归纳所学内容,也提高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配合度,锻炼了同学们的自我思考能力[3]

(三)课外相关拓展

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课本上的内容大多是要求学生掌握的最基础的篇目,但仅靠课本教材是很难满足学生目前的发展状况的,针对这一现状,教师要在课外的阅读课上对同学们进行相关拓展,从而达到单元迁移的目的。在日常的课程中,教师会采用对文章内容进行讲读,达到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的目的,但是在课外相关拓展中,建议教师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在自读过程中可以引导同学们对所学内容进行知识的转移,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时,教师可在课前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背景拓展,用故事的形式讲述大清王朝的覆灭,同时,介绍部分当时在圆明园中收藏的文物,还可以引申出现在流落在外的文物,在介绍完相关背景后,老师可以向同学们推荐和圆明园相关的书籍或者视频,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同时贯彻一些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從而提高同学们的文学素养。在这种横向迁移中,同学们不仅学习了课本中应该了解的相关点,还激发出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吸引同学们深入挖掘关于中国古代的历史,丰富自己的素材,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好地运用。

结束语:在授课时采用单元迁移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连贯性,要想将这种方式在课堂上很好地运用,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对教材内容充分了解,合理规划具体的授课教案,让学生体会到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课上教师可积极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课外拓展,更好地了解文章背景,在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的紧密结合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从而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洋.学生理解视域下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2]何静娴.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课堂拓展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D].苏州大学,2018.

[3]秦丽.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探究[D].扬州大学,2018.

猜你喜欢

运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企业管理中社会网络的运用及相关问题阐述
节能降耗技术管理在电气设备的运用
工厂电气节能技术综述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