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对“平等对话”理念的渗透
2019-09-10苏建河
苏建河
摘 要:在中国传统教育及思想观念中,“尊师重道” “俯身倾耳以听”是学生所应当秉持的求学态度,对应地,“师讲生听”则为传统并一直延续至今而难以突破的教学模式。而教育的实质却是“师生双边的互动活动”,其应在“人际活动”的本质下遵循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法则:互相尊重而平等对话,才是真正的现代化、开放化,而亦能够实现教学相长目的的教学理念。本文便就此“小学数学课堂中对‘平等对话’理念的渗透”话题,做出放下师尊身份,以童心对话儿童;引导并支持学生的异想天开;师生共同实践参与中的数学学习此三方面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平等对话”;理念;渗透
数学的由来在发现与创造,所以以提升学生数学思维、水平为目的的数学教学亦应给其提供偌大的发现与创造空间,但这需要学生主体灵活的思维,需要解脱传统教师权威及“师讲生听”模式的禁锢,而在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中,师者真正“引导”型的角色下,在师生共同参与的实践中,使数学教学有效,使数学课堂活跃,使师生快乐。
一、放下尊师身份,以童心对话儿童
教师自古的标签便是“为人师表”“尊严”“高尚”“斯文”,但在现代社会中,在学生所具有的多元、开放思想及价值观念影响下,此类标签对于其的震慑作用大为减弱,而更倾向于接受平等互尊的关系与宽松舒适的相处氛围。且学生的心中及眼里的世界区别于成人而呈现单纯、有趣、美好、多元等的特征,教师对其放置于课堂上的尊重与呵护,则是使课堂有趣,使学生快乐,使教学有效,又使自身有爱的关键。
例如:调皮而好动是小学生的本性,课堂纪律亦便是最需要安静思考的数学课堂的难题。对此,我则契合同学们爱玩儿的本性,向其说道:“如若你们上课能安静认真地听讲,老师下课时便会给你们模仿大猩猩走路。”这将教师为人师表、正直端庄的形象彻底瓦解,而可能会招致诸多成人教师及家长的疑惑不满,但此却恰与孩子们处在了同一心理高度上,而成为了在其眼中所被认可的朋友,而不但不会使其轻视自己,相反,还能够实现让其安静听课的初衷,而我亦会兑现承诺来成为一个言而有信的朋友。除却此,在课堂回答问题时,有的同学的声音出于害羞与不自信等心理时常会很低。此时,我便没有径直让其“大点声”,而是在了解其心理的情况下走到其座位旁,侧耳倾听其说话,并会自然而然地、以平等的对话的心态时而点头微笑,时而又眉头紧锁表示困惑。同学们以及我在此中所觉到的便是轻松、舒适、快乐,所获得的则是有效的教与学。
二、引导并支持学生的异想天开
除却在人际相处层面上的平等对话,在课堂知识教育上,教师亦应清晰地意识到“教学相长”才是教学的应有形态,意识到自己所具有的知识及思想并非权威,学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创造,有在其特定的心理成长特征下进行异想天开的权利,教师作为引导者还应对此进行引导并支持。且数学本身亦由“异想天开”而来,无论是其的进一步发展,还是学生数学思维及水平的提升,“异想天开”的推理動力皆不可缺。
例如:在《观察物体》一单元《搭积木比赛》一节的教学中,我让同学们分别画出从上面、正面、左面这三个方位看到的一个用积木搭建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在完成之后,一位同学们突然问我:“老师,我可以从右面、从下面、从正面偏左一点或者偏右一点等的很多视角观察这个立体图形所呈现出的形状吗?”对此,我并没有因为其不符合本节课的主要课程内容而敷衍了之,而是肯定地说道:“可以。”他又问:“我可以画出来吗?”我说:“当然可以。”并让同学们在此思维启迪下亦去任意选取角度,画出在特定角度下所看到的形状。且在画完之后,我则又让其选出自认为所呈现形状最漂亮的一个角度,并联系了摄影、拍照等此类需要选取角度以捕捉美的工作技术对同学们的异想天开进行了延伸。这将极大鼓励其灵活自由数学思维的持续,并将为其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师生共同实践参与中的数学学习
在知识教育层面的平等对话除却支持学生的异想天开之外,还有在数学学习中所必须具有的实践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及平等对话。即此并不等同于教师组织下的学生循规蹈矩的严肃实践,而是教师既以引导者,又以和学生同等的朋友的身份,以童心参与进实践活动中,真正实现“在做中学”及“寓教于乐”的结合。
例如:在《千克、克、吨》一章《有多重》一节的教学中,为让同学们能够真正感知到千克、克等此类重量单位所标示的重量,我将课堂转移至操场的沙坑旁,发给每个同学一个塑料袋,让其在沙坑里按照自己关于“1千克”的概念装上1千克的沙子。我则在沙坑旁边将其沙子一一过秤,在过秤时,我会说:“啧啧,太可惜了,只差一点。”“哇哦,竟然差不多呢。”“天哪,竟然都到3千克了!要是我和你要1千克的苹果,你给我3千克,那你岂不是亏大了?”之后,我则把1千克的沙子拿给同学们掂量,然后重新让其到沙坑里装1千克的沙子。如此,同学们则不仅能够通过实践将“1千克”的概念拿捏得更加精准,亦会得到更加快乐的课堂体验。
总之,教学活动除却知识纽带,在本质上其实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活动。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应以和其平等的身份与理念融入到学生的世界中来,逐步引导其学知、做事,而使自己与学生皆拥有快乐的教学和学习生活及记忆。
参考文献:
[1]邓有华.小学数学对话教学思考[J].现代交际,2016(07):232.
[2]冷凤玲.浅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平等对话[J].课程教育研究,2016(24):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