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下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研究
2019-09-10朱晓芸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工智能信息化发展的迅速,对于高职院校传统的会计专业来讲,如何在现下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仍旧处在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在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一些看法和见解。
关键词: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
一、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情况现状
笔者所在的院校会计专业开设于2010年,至今有9年的时间,会计专业白开设以来,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成果还是显著的。会计专业从招生情况来看,还是属于比较热门的专业,近几年招生情况良好。学院从2016年开始开设会计信息化专业以来,会计信息化专业招生情况与会计专业齐头并进,这说明了传统的会计专业在信息化时代下受到了一定的挑战,有越来越多的信息显示,人工智能时代,传统的会计进行的核算和监督可能会被机器人取代,以往比较热门的出纳、记账、编制报表以及报税工作都可以由机器人去做,而且可以不间断的工作。近几年,学院会计教研室也专门组织了教研活动,专题讨论人工智能时代会计的何去何从,各位老师各抒己见,对于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设想,能够在培养基本的财务会计人才的基础上,结合信息化,进一步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笔者所在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传统的课程仍旧是主要核心课程
会计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主要有基础会计、出纳核算、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纳税计算与申报等,现在学院会计专业开设的课程仍旧是这些。课程体系重“核算”,轻“管理分析”,课程内容也比较单一,实践课比较少,传统的手工做账依旧存在着。这种情况显然已经跟不上信息化时代了。
学院会计专业开设了管理会计课程,但是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管理会计是安排在大二上学期开设,而与之相关的财务管理课程却安排在大二下学期,这点不太合理。其次,课时数太少,管理会计课程属于选修课程,只排了3个课时。其次,管理会计的模拟实训安排在了大三上学期,安排了一周的时间,经过大三学生的管理会计实训后,笔者认为也不合理,实训课以用友管理会计平台作为实训主要内容,分岗位进行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但是由于学生学习管理会计是在大二上学期学习,所以很多学生反映知识点已经有点遗忘,做实训的时候有点力不从心了
(二)师资上信息化和管理会计能力不够
本学院会计专业的老师普遍授课经验丰富,教龄超过10多年的占一大部分,但是这些老师主要教授的课程还是以财务会计类课程为主,因此对于管理会计相关课程的理解还不成熟,也不能有效的结合实践进行教学,对于培养管理会计人才在经验上是明显不足的,存在诸多问题。很多老师在信息化上的能力也不足,基本上还是以传统的理论化教学为主。
(三)没有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管理会计教材
现在高职院校的管理会计教材其实比较多的,内容基本上是包括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成本性态、变动成本法、预测决策、预算、标准成本等。因为受到学时的限制,其实有很多内容都是比较简单的作一些介绍,并且很多管理会计的教学上都是以数学计算为主,所以很容易枯燥无趣,学生也不容易理解,会对管理会计产生畏惧。
二、针对以上的问题,信息化背景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改变传统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要重新梳理,以核算为主的财务会计类课程要进行调整。出纳、成本会计、财务报表分析等都需要适当的进行调整,有些课程例如出纳,完全可以调剂进实训课程,在实训课上教授出纳的基本知识,不再需要单独开设该课程。像成本会计、财务报表分析这样的课程,课程内容需要进行调整,不能以传统的成本核算、报表分析课程进行教学,要进行课程改革。这个在教研室中还需要教研活动时进行综合探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还是需要开设,但是相应的实训课程要进行调整,不能再以手工记账为主,而是应当采用财务软件进行记账,所以说理论课程开设时,应当安排多功能教室或是机房进行授课,讲授理论课时就把实践课程也安排进去,等单项实训课程时老师就只需要进行指导,不需要再花时间去讲财务软件的操作了。另外,还应当将信息化和管理会计教学结合起来,诸如大数据分析、云计算这样的课程。信息化课程、管理会计课程的课时安排数要适当进行调整,增加课时数。
(二)提升教师信息化和管理会计教学能力
教研室中应当组织教研室活动,安排信息化能力强的或是管理会计教学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指导和授课,也可以集体组织管理会计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用多样的信息化手段,建设丰富多样的线上课程资源。学校也应当多组织各项培训活动,让老师可以学习到最新的知识和理念,并且可以和有关企业一起,到企业内部去学习,接受相应的实践培训。不断紧密校企合作,学习企业管理会计实施的相关案例。回到学校后,将企业管理会计的实际案例进行整理和归纳,用于课堂教学。通过多种渠道,增强师资团队的实力,提高教师教学质量,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
(三)选择合适的教材或是白编教材,适当运用案例教学
应当选择适合本学院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材,尽量选择实用性强的管理会计教材,能够结合企业实际案例。如果课时数够的话,在授课中,应当把管理会计案例教学也纳入其中,以案例为主,讲解管理会计知识点。另外可以根据学院培养目标的需求编写适合自己学院的教材。笔者研究发现,有很多案例其实不是很适用于国内的高职教育,所以在案例选择上应该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应该尽量选择国内企业管理会计实施的案例。另外,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插入身边发生的小例子,用生动有趣的生活案例去解释那些专业的问题。在案例教学中应采用引导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教师只需要进行指导和点评,培养学生自主的管理会计案例的分析能力。
綜上所述,在信息化的背景下,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很大,传统会计必须要转型,所以在高职院校中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势必要进行改革,减少核算为主的财务会计类课程,增加管理、分析、信息化为主的管理会计类课程,高职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所以我们应该努力提高教师信息化、管理会计教学能力,加强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提升信息化水平,培养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管理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马晓静,树友林.信息化背景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11):21-22.
[2]蒲红美.智能化时代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8):126-127.
作者简介:
朱晓芸,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国际商学院,江苏无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