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探析
2019-09-10张云
摘要: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工作有别于普通中职院校,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相对来说更为重要和复杂一些。加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力度,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是高职会计专业改革的方向。本文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目标入手,浅谈几点关于改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途径和方法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
实践性教学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是高职会计专业改革的方向。学生通过具体的会计业务实践锻炼,不仅能系统地掌握各个环节的理论知识,还能在具体业务中提升锯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基本的从业能力。实践性教学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培养专业技能、积累实践经验和增强创新意识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实践性教学经验不足,缺少规范性标准和要求等原因,传统的会计实践性教学与新时期要求培养“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等会计人才的目标是不能完全相适应的。因此,此文立足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目标,旨在寻找一种适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现状
通过了解当前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与社会需求状况,表明目前社会招聘的专业数量中会计专业人才供需双方出现某种不平衡状况,对一个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来说,目前很难达到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另外,找不到合适的企业作为校企合作伙伴,也制约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开展,所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面臨着较为尴尬的局面。
(一)缺乏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传统的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往往与理论教学相分离,实践环节较为单一,因此,在加强理论一体化教学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从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加强对实验、实训资金投入的角度来看,实验、实训条件确实有了明显改善,大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已经开始调整教学模式,但在实践教学安排上仍缺乏整体考虑,如校内实训课不能与实际工作岗位相衔接等。
(二)教学形式单一化,教学内容不足
目前,在会计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多数高职院校仍采用会计模拟实习的教学方法,具体形式是在上实践课之前,由教师根据实践内容需要,去进行调研和案例筛选工作,进行企业经济活动背景的解说,后准备好实习资料分发给学生,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理论基础知识,进行模拟实践操作。这样学生的参与度并不是很高,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开始的难度较大,在短时间内,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的能力还是比较困难的。另外,这种单一托的教学形式,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
(三)实践性教学的师资力量缺乏
现阶段,由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推动,高职教育一度处于扩大招生的行列,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并未考虑到教师数量的调整和质量的优化问题。尤其是真正具备实践性教学能力的老师。有些会计专业的教师,甚至是直接由高校的毕业生直接走向各类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虽然具有较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但会计实践教学能力相对匮乏,缺乏实践教学经验,真正具备“双师”素质的老师人数不多。
(四)实训环节薄弱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企业的财务信息的保密性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到企业去践习往往并不能真正接触到一线的工作内容。学生到企事业单位会计部门实习,由于实际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有限,短时间内,并不能看到带给实践单位的现实效益:另外,企业接纳实习学生,也不能从政策上获得某种优惠,比如减免教育附加税等,这就抑制了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积极性。其次,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室建设的不完善,也给学生参与实践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五)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如用文字表述经济业务,缺乏具体的教学道具等,偏重理论讲授,而对实践环节重视不够。在实操课程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先说明实训的步骤和要求,然后布置具体的实训任务让学生去完成,这样就容易忽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下降,更不利于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目标
高职会计专业作为我国现阶段会计教育的主体之一,其首要任务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一批有较高综合素养、高层次应用型和技术型专业人才,主要为地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培养直接在一线工作的会计从业人员。另外,其应用型的专业特点决定了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更多的参与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提高理论的应用能力,具体业务的操作和管理能力。
(一)确定以岗位和职业资格要求为依据的课程标准
会计专业课程标准要涵盖企业岗位和职业资格要求,课程设置将“1+X”证书培训融入教学之中,即“学历证书”和“多张职业资格证书”,是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走上财会工作岗位的“敲门砖”,学生通过在校三年的学习,能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就业技能,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又能顺利获取与专业相关的一张或多张职业资格证书,为他们毕业后就业做了充分的准备。
(二)确定以就业方向为主线的课程内容体系
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落实,具体体现在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之中。课程内容体系建设要实现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两大块的内容,在体系建设中,强调理论知识内容的同时,也要凸显实践性教学的意义和不可或缺性,让学生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也有实践、实训的空间,这样组合的教学环境才能更加优化资源,实现真正的综合能力的有效培养。
(三)确定以市场性、针对性为原则的课程设置依据
以市场需求为根本,以就业导向为目标是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根本特征,其依据就是满足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所以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在课程设置方面可做灵活的调整。另外,行业和岗位的针对性原则,使得课程设置时必须要与当时经济发展需要有机结合,课程设置要有明细的职业特征,让学生就业后能迅速进入角色,达到既定岗位的工作要求。
三、对于改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途径和方法的几点建议
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是顺应人才需求的重要培养模式。它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应贯通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其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径就是从整体出发,从实际出发,将会计实践性教学贯穿学习全过程。具体改进措施如下。
(一)加強理沦一体化教学,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改革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减少理论课时的数量,增加实训课程的内容,同时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针对性。单项同步实训、综合模拟实训和会计仿真实训应分步开展,确保每一个学生接触到会计的不同岗位、不同工作内容和性质,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育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二)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是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这两个根本性问题展开的,所以其课程设置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情况来定。根据社会需要和行业要求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彻底改变理论与实践教学分离的传统教学方式,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统一校企人才培养知识体系和评价标准,做到课程体系设置与实际工作紧密衔接,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紧密衔接。
(三)更新教学观念,实施素质教育
作为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必须转变以往的教育观念,充分理解高职院校教育目标。要获得良好的会计实践教学效果,就必须从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性教学水平人手。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鼓励教师到企业去践习,加强实践实训教师的培养,打造专兼职实践性教师团队,提高“双师型”人才在教师队伍中的比重。另外,学校在招聘教师时,应拓宽引进渠道,发挥其能力优势,提高实践性教学的整体水平和质量。
(四)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重视实训基地建设,提高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水准是实践性教学的必然要求。会计实训基地是培养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与用人单位建立人才培养就业实习基地关系,签订联合办学协议,确定人才培养计划。走校企合作之路,企业能够每年提供一定数量的会计实习岗位,使学生真正进入企业从事会计工作岗位实习,使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和实际会计工作紧密结合。
(五)改进、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
为了适应实践性教学的需求,应该打破固有的教育方式,建立多元的教学模式,从手段和方法上促进教学改革,让实践性教学得以落实。配置先进的教学设备,安装适合教学的会计软件,使模拟实验的内容渗透到每一个模块的教学中去:讨论式和发现式教学让学生有了更多的参与机会,提高课堂主人公精神:工作导向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得教学和工作实际接触更为密切,将工作过程融于教学之中,增强学生白行、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实践性教学是职业会计教育的重要特征,实现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是高职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将实践性教学落到实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才能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淑萍,余谦.谈对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学问题的认识[J].教育与职业,2016(23)。
[2]卞芙蕖,庞莉.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思考[J].会计之友,2014(8).
[3]廖超如,黄馨逸,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实践教学探讨[J].中国市场,2011(52).
作者简介:
张云,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