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滨海记忆生态岸线恢复

2019-09-10张雪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7期
关键词:滨海景观生态

摘 要:文章以滨海岸线恢复为出发点,结合青岛红岛岸线项目的具体实践案例,提出循环经济及低碳理念是城市滨海岸线规划的重要手法。通过对青岛地域性特征的梳理,结合自身专业从多层面对滨海岸线恢复进行对策探讨,寻找岸线恢复设计与循环经济及低碳理念结合的设计手法与原则,试图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滨海景观设计的路径,使城市滨海岸线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从而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前言: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国家越来越重视海洋经济发展区的建设,国家先后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青岛市胶州湾保护控制线》。而环胶州湾地区作为青岛城市开发的核心和焦点一直以来都备受瞩目。青岛正搭乘上跨越式发展的列车,打造红岛片区发展新格局。可持续的滨海区景观建设不仅对促进经济建设和发展,对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发展相关旅游产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探索滨海岸线生态修复的方法,合理统筹规划滨海地区景观显得格外迫切。

1.红岛滨海新城

1.1场地分析

区位:红岛——青岛未来北部核心城区

红岛在青岛城市空间结构中属于中枢位置。红岛作为胶州湾的璀璨明珠,达到拉结东西两岸环湾圈层城市功能连续发展的目标。

本次红岛南岸线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研究区域位于红岛片区所辖近岸海域南侧岸线,其范围西起纵二路东至华强南路,途径观涛村、沟角村、晓阳村,全线长约2444m。

使用人群:周边居民

从周边用地分析可以看出主要以行政办公用地、文化设施用地和公园绿地为主。居民进入公园以乘坐交通工具为主,设计中需重点考虑停车场布置,以及特色休闲活动场地吸引人群。

问题:

第一问题养殖池:沿岸几乎全部分布养殖池,既占据纳潮面积,又对海水造成污染,同时影响景观效果。

第二问题泥滩:潮间带植物基本消亡,落差后裸露潮滩面积较大,且主要是淤泥,景观效果差。

第三问题岸线:现状海蚀基岩,风貌独特,景观效果好,垂直驳岸及土质驳岸破坏较为严重,景观效果差。

第四问题绿地:场地内绿地存在盐碱现象,现存乔木较少,主要是生长停滞的黑松林,绿化耐盐碱、抗海风提出一定要求。

第五问题交通:场地内交通均为土路,为养殖场服务,无交通体系。

第六问题景观:场地基本处于未开发阶段,无滨海步道、休闲场地等。

2.规划定位及策略

规划定位:重塑山海自然风光,打造生态滨海公园。保护场地生态环境,拆除虾池,恢复海洋生境,整合市民需求,重视全年龄体验的公共开放空间,融合自然、生态、人文、艺术、休闲。

规划策略:

第一:生态修复

生態修复与城市环境提升并不矛盾,本项目将“融入自然”作为设计策略,在生态修复的过程中,让市民感受到野趣的魅力,美的感受会因为时空的不同,有不同的评价。在城市环境中,取得其平衡,需要有多重的方式及手法,进行考虑及调和。

第二:记忆留存

突出红岛当地的自然风情和人文魅力,通过园林小品、雕塑、铺装、虾池等元素展现现代活力的同时,传承文化记忆,展现红岛的渔盐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等等。

第三:活力彰显

建立慢行系统、游憩系统、多元的活动场地,为周边居住、商业用地服务,营造宜居、休闲空间。同时集聚生态走廊、海岸休闲、宜居花廊的功能,营造开放的慢型休憩绿地空间。

第四:低碳引领

滨海绿地系统进行低影响开发,构建吸纳城市雨洪“海绵”,局部运用生物滞留带、植草沟、透水型铺装等生态景观新技术,建设“海绵公园”,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材料利用上采用低碳环保材料,保证可持续发展。

3.岸线规划——驳岸形式

3.1岬角基岩岸线

保留其现有海蚀崖自然生态风貌,不作人工改造,依据堤顶变化设置沿岸线走向贯穿的滨海慢行通道。

3.2直立式休闲岸线

现状直立护岸松散石块堆砌拆除后重新砌筑直立驳岸,通过分级形成层次,同时降低驳岸高度,更好观赏海面。

3.3斜坡式休闲岸线

拆除现状虾池后,根据景观设计,除直立式岸线外,还可以选择斜坡式或台阶式,这种驳岸更便于亲海,景观效果好,同时可以将拆除后的碎石重新利用,做驳岸使用。

3.4生态林草式休闲岸线

主要用于中间岛自然入海位置,设计缓坡式自然坡面,种植耐盐碱、抗海风植物,点缀景石,同时对坡底砌石,防止海水冲刷。

岸线规划能很好的保护原生生物种群,防止有害生物物种的入侵。进行近岸海域水环境治理,恢复并修复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海湾、岬角、山体等自然资源,加强山体绿化、恢复海岸、海滩植被。扩大鸟类生活栖息环境,树立营林引鸟的生态理念,建立鸟类喜居的环境。开辟鸟类活动的观赏站点。

4景观系统规划——多彩的文化记忆海岸方案

总平面图分区:“两线贯通,蓝绿交融,多元体验”针对不同区域的环境特征,结合考虑不同人群需求,创造不同的空间环境体验,形成二线贯通,风景各异,多元体验,生态和谐的滨海公园。

视线分析:海湾景色本身就是场地最大资源,通过滨海和通海两种形式最大限度的将海景收纳到场地中,同时设计还考虑了场地视线变化,郁闭与开敞穿插,产生丰富的视觉感受和景观序列。

交通动线:内部交通主要分为滨海游步道、活力慢行道、林荫小路、景观轴线和崖壁栈道五种形式,通过设置4处停车场及出入口联系内外交通。

文化分析:设立“渔”纪念雕塑、入口文化标识、记忆船型广场、海景框景景设、LOGO花坛壁。

4.1 生态自然体验区方案

该区域主要以表现文化记忆、生态休闲和赶海体验为主。渔文化+海洋文化——聆听文化历史的故事。滨海草坪+野趣种植——穿梭生态自然的空间。滨海步道+礁石赶海——游赏海洋礁岩的景致。

绿化植物配置:该区域的绿化保留大规格乔木,地被尽量以低维护的宿根花卉、观赏草等自然植被为主。以自然风“彩”为主题:生态、多彩。植物选用适应性强、高挺的秋色叶树种为骨干树种,搭配常绿树种,打造多彩林带。地被采用大面积花田,共同营造滨海步道的氛围。

植物选择:

上木:银杏、白蜡、黄山栾、雪松、榉树、法桐

中木:黄金槐、五角枫、石榴、紫荆

下木:金山绣线菊、蓝花鼠尾草、二月兰、宿根福禄考、野花组合。

4.2 中央活力绽放区

该区域主要以展现景观主轴、活力运动和体现魅力海湾为主。主景雕塑+服务设施——通海视线的风情轴线。运动场地+儿童活动——丰富多变的趣乐运动。观海视线+滨水平台——魅力迷人的海湾景色。

绿化植物配置:以花溪芳“林”为主题:活力、欢庆。在尽量保留现状黑松林的基础上,种植常绿林带,形成私密空间,同时搭配彩色叶树种,营造欢庆氛围;地被主要采用的宿根草花、观赏草及草坪,营造活力主轴的氛围。

植物选择:

上木:黑松、枫杨、乌桕、元宝枫、雪松

中木:红枫、红叶李、黄栌、红叶桃

下木:五叶地锦、红花檵木、宿根无人菊、丛生福禄考、蒲苇、细叶芒。

4.3滨海艺术文化区

该区域主要将文化记忆、艺术展示和濱海风情体现出来。虾池坝梗漫步观海——全方位景观盛宴。动态景观艺术装置——激发地块无限艺术潜力。滨海观景错台——丰富灵活的游坐赏滨海空间。

绿化植物配置:以“香”语叠翠为主题:简约、韵律。观海通廊、以大乔木楸树、馒头柳、雪松为骨干框架,以春花植物如樱花、碧桃、西府海棠等为特色植物,考虑行人观赏需求,适当开合有致,形成春花烂漫,遍野落樱的烂漫景观。

植物选择:

上木:楸树、垂柳、国槐、水杉、雪松

中木:紫玉兰、樱花、西府海棠、碧桃

下木:红王子锦带、杜鹃、连翘、紫荆、鸢尾、狼尾草、野花组合。

5 结语

一个地区的滨海区域作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空间资源承载着重要的战略开发价值。滨海生态岸线在维护系统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滨海景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共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发展背景下,绝大多数的滨海区域都面临既要发挥滨海生态的环境保护功能同时结合地域文化特色。使城市滨海生态岸线具有持久的活力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窦勇. 基于 RS、GIS 调查资料的青岛市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12.

[2] 孙贺.滨海湿地实验区生态化规划设计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3] 毕世普,别君,张勇. 近 20年来胶东半岛南部典型海岸带地区岸线变迁的遥感分析[J]. 海洋地质前沿,2014,01:12-18.

[4] 任瀚.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区域旅游创新发展研究[J]. 开放导报,2012,06:87-90.

作者简介:张雪,1988年,女,汉,山东,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滨海景观生态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广东省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实施方案》正式印发
LettheSparkoftheCultureCollisionsShine
探讨海洋文化符号在南方滨海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