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课堂“交流”环节的提效策略运用

2019-09-10邬星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7期
关键词:汇报环节交流

邬星

探究活动是小学科学课堂的核心环节,而“交流”环节又是探究活动中的重心之一。做好这一步,是有效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关键,也是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针对实际教学过程中“交流”环节效率低下的现实,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

一、开放探究活动,做到“扶放”有尺度

探究活动的开放程度,关系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活动量,思维量,创新度。在探究活动设计中,要正确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做到“扶”得合理,“放”得有序,做到辩证统一。

(一)开放活动前的设计权限

探究活动设计是最考学生思维与能力的过程。设计一个探究活动,需要整体抽象思维作为后盾,又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适当程度的开放对学生来说是个不错的锻炼机会。但放手让学生设计也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三年级学生处于学习初期,对他们开放程度要相对低一些;四五年级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他们可以给出一定的框架,采用填空或选择式;六年级学生,对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已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整体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也相对较强,因此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逐步完善。有了自己思考的过程,就会在“交流”环节“有话可说”。

(二)开设有限量的材料超市

材料是一个探究活动的物质载体。丰富的实验材料是实验式探究活动开放程度的保证之一,吸引他们积极思考的原因之一。在思路相对固定的活动中,提供丰富的实验材料,可以满足孩子创造性的发展。如在《保护我们的听力》一课控制发声罐发声中,提供更多实验材料,就能想出更多的办法。这就是学生在“交流”环节的题材。另外,同一种材料要控制好数量,保证有材料但是不同的,“逼着”学生只能用剩下的材料,激发其创造性。心理学上有个测试:面对装着火柴的盒子,被测试者只知用火柴,却忽略了火柴盒;而把火柴取出才意识到火柴盒的存在。所以,材料的出现与否亦会影响思维发展。

(三)开发过程性的“副产品”

一个化学反应发生的同时,必然也一定会有“副产品”。“答案”固然重要,但个性活动而生成的“副产品”也十分重要。在活动中失败的经验教训,发现的一个新问题,抑或是达到目标前的困难与解决困难的过程。关注生成也是在“交流”环节展示个性的重要资源。当然,中低段的学生也许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眼睛暂时“借”给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锻炼,到了中高段的学生肯定会有更惊人的表现。这就需要教师“精细”的指导了。

二、合理选择学法,做到“形式”有新意

学生的学法适合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效。形式多样,富有新意的学习方式往往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交流方式“新”——教室“动”起来

交流的方式也是学生有无“话”说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重复“口头汇报,文字交流”,只会让学生产生倦怠情绪,完成任务便了事。要提高“交流”的实效,可以补充一些交流的方式,例如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制作成“成果小报”,贴在教室的墙面上展示,允许学生有序地在教室内“走动”参观与讨论。一来可以学习借鉴别人的学习方法,二来也可以对别人的方式方法,成果展示等提出自己的见解,引导并鼓励学生开展“生生互动”式的交流会。

(二)分组方法“新”——人数“少”起来

探究小组的规模大小影响着组内人员的合作与分工。小组人数多则会出现个别人不参与其中,自顾自的缺陷。结合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建议小组内人数控制在四人以内,三人为宜让每个学生都在探究活动中有自己的职责,每个人各司其职,缺一不可。起初的时候学生还不习惯,那就规定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发表观点的途径可以课上与课下相结合,也可以采用小组长收集后轮流发言的方式,重点就是让每个人有发言的途径与机会。

(三)评价导向“新”——辩论“賽”起来

教师的评价就如茫茫大海上的航向灯,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指明方向。评价的导向关系到学生的行为表现。实验结果与预设是否一致固然重要,但这是学生自动自觉回去关注的。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的同时,更应注重并肯定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性评价,对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肯定,对其欣赏别人的成果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肯定,对其与同学意见不一致时的“据理力争”的肯定。无论最终的对错如何,相信只要做了总会有进步的。

三、充分利用资源,做到“信息”化学习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利用现代化的教与学的手段,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开展信息化的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新课标也指出实验不是探究活动的唯一途径。探究活动可以是实验式的研究课,也可以是在电脑前的资料收集式的探讨课。在科学学习中,有不少的学习内容是很难实现“现场实验”的,也有一些因为课时安排上的不对应,导致实验材料在当时很难找到,那么此时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利用网络资源去寻找资料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丰富的知识储备也是人的创造性潜能发挥的必备基础。

(二)实行信息化的汇报交流

汇报交流环节体现着学生的综合素质,既要以简洁的语言说明自己的研究成果,又要面临其他学生的提问。“读探究记录单式”的汇报形式对于简单的实验汇报确实比较实用,但是总是老方式难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况且对学生的能力锻炼也是无利。当汇报针对的是“资料查找式”等的一类探究活动,则可采用借助信息化设备,如PPT、电子小报等,进行汇报展示,不仅形式新颖,又可以把舞台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对进行“生生互动式”的交流汇报会。

(三)延续信息化的课后探讨

交流绝非仅仅发生在课堂上,更多的交流在平时,在课后。现在的信息化设备都很发达,QQ、微信都是非常方便的选择,教师可以建立一个班级群,在学生在这里将自己的观点述说与讨论,将课堂的探讨延续至课后,真正达到交流的目的。

总之,如何提高探究活动中“交流”环节的效率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话题,教师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对探究活动的思考与设计,加强对“交流”环节的组织与指导,才能真正提高探究活动中“交流”环节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汇报环节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阅读汇报课的构建与效能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
领导难找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