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渗透德育

2019-09-10李秀玲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37期
关键词:汉字道德德育

李秀玲

中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并开展德育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养成良好品性,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同时去促进其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

中小学语文;传统文化;德育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但是传统文化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现状存在诸多问题。况且中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提出通过中小学语文教育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目标,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渗透德育大有可为。

汉字对儿童的道德认知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儿童由于心智未成熟,他们对非善恶的行为准则以及社会道德规范的认知需要自身努力或成人引导。汉字,音形意一体的文字,中国传统道德是非善恶标准,学生在汉字学习中可直接和直观的理解和接受。毕竟,整个国家的文化、历史、伦理等都蕴含其中,所以汉字它包罗万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且一脉相承,学生了解这上下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传统文化,在增加受教育者识字数量和写字能力,教师和家长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阅读引导,让他们通过人物行为和故事内容,不断强化自己对道德认知的理解和丰富自身道德情感,奠定学生的规范道德行为从而逐渐培养和形成其相应的道德认知。通过大量文献研读和一些相关研究的结果分析基础上。就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注入自己的思考,针对汉字学习和阅读写作,得出了更具实践和的有效教学策略。即传统文化以汉字为基(集中识字,识写分开;韵语识字、字理识字、图示识字)、传统文化因诵读得法(素读;“新经典”诵读)、传统文化引选材为源(声律韵语类书籍入蒙学教材;节日风俗古诗词入教学内容)。同时辅以实际教学例子作为分析。

第一,音律韵语蒙学书籍的学习对现代化语文教学仍有丰富借鉴意义,或可作为古文难学习的突破口。第二,教师教授的所学知识要契合学生生活,理论联系实际方能提高学生语文兴趣。首先,汉字是一切活动的根基,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德育要先从学习汉字开始。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加大以汉字培养学生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打下良好文化根基。其次,小学选材上一定要用心,基础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以汉字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通过教师和学校的精心选材去达到一材多用的目的,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呈现发散→辐合式的发展。再次,当学习的内容富有实用性和趣味性就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目光,实现德育有效渗透。所以教师选择材料应当密切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在了解和接触这些例子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也使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最后,就是要革新。自身教学理念,积极采用多样趣味方式指导学生进行诵读。古代蒙学教材放到现在仍有极强的借鉴意义,不少地方是优于我们今天的教学的,况且对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而言古人有着长期的成熟的经验,例如集中识字、韵语识字、素读,古人还把识字与学习常识、韵律结合起来等。教师要注意与时俱进、着眼当下,摒弃旧时教育中存在的弊端,根据实际情况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

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学生通过阅读获得内心体验,语阅读过程中不断挖掘兴趣和树立自身价值取向,从而形成良好道德认知,丰富自身道德情感。这里的道德情感包含两层含义,首先是通过学习汉字和阅读写作而形成的道德认知,影响了受教育者对于阅读材料和内容的选择,换句话说,形成一定道德认知的受教育者,阅读对象倾向于相较自身道德认知一致的优秀诗文;其次,由受教育者道德认知所选择的阅读材料和内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其已经形成的道德认知,从而获得更加深刻和丰富的内心体验。

师生的道德会在优秀诗文阅读和日常写作中得到一定的满足,教学中学生的道德认知得到强化,同时又进一步获得自然的内心体验从而丰富了自身的道德情感。第一,学生于古诗词教学中感受和继承传统文化。最美的语言存在于诗词歌赋、宋词元曲中,我们丰厚的民族精神与文化素养都蕴含其中。在古诗词为传统文化精髓,语言上返璞归真、端方雅正和凝练含蓄,意境中空灵余韵、恢弘大气或深邃优美,极富艺术感染力和生活情趣。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热情、重视诵读、情感教育等手段,传达独特的神韵美与意境美,让学生沉浸于恢宏的意志想象之中,与古人对话,学习其高洁志趣,感受于中华传统文化中,塑造学生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第二,课外阅读中积累传统文化。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人格素养的形成需要一定的阅读能力。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传统文化,只单凭中小学语文教材上的知识教育,是远远不能体现的和养成良好道德的。仍需要中小学语文教师积极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通过强化这一活动来促进其全面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例如:定期组织开展丰富传统文化主题的阅读活动,选择一些历史故事和优秀诗文,生动有趣又富含人生哲理。潜移默化引导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滲透德育教育,通过阅读和写作,去了解历史人物故事所处和发生的时代背景,达到积累历史文化,形成充实的精神世界,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历史文化。通过阅读优秀诗文和写作丰富道德情感,教师还需要利用以下教学策略。第一,模拟真实情境,活学活用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动起来,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诗词与书面语和口语相结合,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在身边活动,让学生走入立体、趣味、鲜活的这情境。切实感受感悟、学习和应用中传承传统文化;第二,深入挖掘教材,培养传统文化情感。借助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抵抗西方外来文化侵袭。现今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越来越模糊,反而对洋快餐、日韩动漫、西方节日备受推崇。所以,深入挖掘教材,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在中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和德育。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甄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能量,提升自身文化品位,陶冶审美情操,培养传统文化情感,激发爱国热情;第三,利用社会资源,开阔传统文化视野。指教师借助丰富社会资源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具体方法包括:教育信息化时代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丰富作用;借助实践体验活动以参观或游览形式(如清明踏春、重阳登高)亲身体验传统文化;开展特色实践活动如茶道、书法学习等,提高学生传统文化兴趣。第四,创新教学模式,强化传统文化解读。中小学语文教学适合“导引 - 诵读 - 探究 -拓展”的教学模式,课堂导入渗透传统文化,以诵读提升学生的记忆力并帮助其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学生探究其中蕴涵的历史人文、博学思想、情感美,进一步拓展作家作品和时代背景。

所谓道德行为,“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和诸多社会性活动中渗透德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首先要提高教师素养,树立传统文化榜样;第二,模拟真实情景,活学活用传统文化;第三,深入挖掘教材,培养传统文化情感;一是利用社会资源,开阔传统文化视野;第五,创新教学模式,强化传统文化解读;第六,组织专题活动,接受传统文化熏陶。

通过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社会性活动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教师要学会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因为实践性的口语和综合社会活动都要求学生与他人接触和配合,从而产生诸如交流、配合、讨论等社会性活动。如此,第一,学校要创建温馨、和谐有序的教学环境,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和谐有序的教学环境是促进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辅助教学中渗透德育与传承传统文化;第二,从校园环境入手丰富德育资源。学校生活无疑占据了学生绝大部分时间,并且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此外,学生是校园一切活动中主要的群体,因此从校园生活入手渗透德育,开发和利用社会综合性活动资源有其必要性。因为,在这些社会性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言行举止与自身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且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和规范。例如:学生的口語交际活动,把它们放置到包含语文教学因子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身处于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自然而然的进行口语交流。这个环境小到班级设立的文化走廊,墙内外的宣传栏、书桌黑板上的名人名言,大到整个语文教学过程,都是渗透德育过程中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可开发利用的手段。从校园环境入手丰富德育资源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教师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总结的习惯,身体力行,鼓励其校园生活中积极观察生活并体验积累情感经验,自主地收集德育素材。

另外,通过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社会性活动规范道德行为也意味着,当学生通过一系列汉字学习交流、阅读写作等社会性综合实践活动,将这个学习过程中所内化于己身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或转化为道德行为的规范,从而在规范道德行为的同时强化着自身。例如:组织专题活动,有力补充课堂教学,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搭建传统文化学习通道,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具体包括:文学艺术活动,传统文化知识得以传承;学校德育活动,传统文化元素成为亮点;班级文化活动,传统文化精髓成为主题;假期阅读活动,传统文化经典成为主体;开展网络语文知识竞赛。以微信和微博平台为阵地且面向全班,学生在竞争和合作中加入德育内容,共同学习语文知识。

综上所述,学生良好道德的养成可以利用传统文化渗透德育,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汉字学习、阅读写作以及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社会性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好的道德认知、丰富道德情感、规范道德行为。从而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利明. 立德树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述论[J]. 社会科学研究, 2016(6):143-147.

[2] 杨巧荣.浅谈如何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28):161.

[3] 刘月香. 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路径探析[J]. 语文建设, 2018(5):74-76.

[4] 任宏宽. 浅谈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 学周刊, 2018(6):43-44.

猜你喜欢

汉字道德德育
跟踪导练(五)(2)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道德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道德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