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如何渗透"立德树人"的理念
2019-09-10曹乃军
曹乃军
在我国《教育规划大纲》中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确定学生主体地位,并且不断推行素质教育,这也是当前新课改主要战略主题,其中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主。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应当将德育教育工作与日常教学进行结合,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贯穿在教学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搏击教育长空,培养社会栋梁。所以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不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值得我们不断探究与参考。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存在这样的误解,他们认为数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所有的答案都是确定的,也就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因此导致德育教育重要性被忽略。恩格斯曾经指出,人们必须确定自己的辩证思维,具备唯物世界观,需要具备自然知识与数学知识。这充分说明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重视德育教育重要性。不仅如此,高中教材可以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思想性,加快思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因此将“立德树人”教学理念与高中教育进行结合是十分必要的。
高中数学教学的德育教育与其他学科德育教育有共同点,它们都是将知识作为主要载体,但是因为数学自身的学科性质及自身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决定了在开展高中数学德育教育时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数学课程会贯穿在整个教育中,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课程知识量大、涉及范围广、学习时间长,因此其中就具备强大德育渗透功能,这也是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
与其他一些课程相比,数学一般具有固定的教材与稳定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所耗费的精力与时间,也要远远多于其他基础课程,这些根本情况都保证数学德育渗透实效性。
无论人的品德行为、思想道德,还是形成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需要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这也无法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对世界充满理性认识,随着长时间的数学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与理性认识,同时也会对学生道德品德产生影响。
想要上好一堂课,课程的开端是极为重要的,情境创设也是课堂中重要环节。创设情境时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或者名人事迹,比如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李冶等,现代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等,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是否有人知道我国著名科学家?”等,通过这种方法引出与他们有关的数学知识点。除此之外,在创设情景时也需要教师借助当前所出现的信息技术,目前互联网+发展如火如荼,数学教学可以将教育与互联网进行结合,为学生构建一个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比如在学习复数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查找多个信息,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历史,包括数学史上三次危机、数学发展进程等,查找资料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查找资料讲故事,这种方法能够对学生产生极大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三角函数”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文稿讲解,并且将几何动画穿插在文稿中。通过摩天轮模型创设情境,随后使用几何画板更加直观的展现学习内容,这种教学方式更加合理自然、贴近生活。通过摩天轮这个模型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可以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求知欲,随后将概念利用更加自然化、直观化、生活化方式展示。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力,而教师在课堂上仅仅担任指挥者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学生主体地位表现淋漓盡致,也要将教师主导作用完全发挥出来。以往课堂上都是教师作为主体,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时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这种灌输知识方法只会导致学生读死书、死读书,根本起不到应用的效果。随着新课改不断推行,当前提倡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生本课堂不是指放羊管理,而是确定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这时需要发挥出驾驭课堂能力,发挥出熟练主观能动性,保证学员高效参与其中。从教育角度出发,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一定要立足于学生,充分满足学生需求,让学生积极参与、实现高质量、高效率、有效的互动。
综上所述,教学过程中应当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德育为先。将数学教学与德育功能不断渗透,有利于将学生培养成真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教学时教师应当从学生实际接受知识能力与学生思想能力出发,耳濡目染、有机渗透、点点滴滴、潜移默化,最终达到智育与德育双重目的。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应当牢牢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确定立德树人思想,不断提高自身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努力地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力量。
[1]吴华.立德树人 责任为先——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责任教育的渗透[J].数学教学通讯,2018(29):30-31.
[2]卞丽军.数学课堂也能立德树人——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德育渗透[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