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手解抽象操作启思维

2019-09-10吴春英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4期
关键词:注意问题动手操作必要性

吴春英

摘要:小学生的认识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动作进行思维,靠直观感知获取知识。动手操作是解决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识水平的矛盾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重视操作活动,用操作活动启迪思维,使思维在操作中得到发展,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必要性;培养策略;注意问题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可以使信息不断的刺激细胞,促使思维活跃,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同时易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重视操作活动,用操作活动启迪思维,使思维在操作中得到发展。

一、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1、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动手操作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实践证明,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学、善学,从而使他们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又发展了他们的思维。

2、动手操作有利于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动手操作往往可以使学生对数学内容有更深入的认识。如教学“长方形的认识”,引导学生借助外部观察,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想办法探索长方形的特点。学生通过量、画、折、比等多样化的操作,获得对长方形特征的认识,理解。

3、动手操作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体验知识形成过程,有意识的训练其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让学生先观察几幅图,想想这些图形是怎么组成的?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制作一幅图画,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自由自在地表达想法。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但提高了对知识的掌握,而且也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

二、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1、合理使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具的使用,能促使学生自己发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尽可能地安排学具的操作,让学生在擺、拼、剪、制作、测量、画图中,亲身体验,理解新知识。通过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其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比如,认识正方形,教师可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想办法知道正方形的特点,看谁的方法又多又好。有的学生通过用尺子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他三条边分别相比,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再将相邻的两条边重合,说明四条边一样长……这样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了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既发现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注重操作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前布置给学生相应的任务量,让学生在课前制作学具,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在学习中用自己的作品通过实验操作得出结论,这样学生通过整个过程的亲自经历,就会有一种成就感。

3、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教材的特点,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让学生接触现实生活,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针对学生看得见、用得着的实际问题,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的操作和实践活动。例如,教学利息、利率之前,可让学生调查银行、信用社的当时利率等。也可结合实践活动,量度身高、球场的长、黑板的 长、课桌椅的高……在实践中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知识,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身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加强动手操作的组织管理,提高动手实践和操作的效率。有许多教师有这样的体会,让学生动手实践好是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可就是很难收回来,以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所以干脆就不让学生动了。这是很不明智的做法。其实,在学生活动之前,教师只要仔细想好操作和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所有细节问题。如材料的提供、使用、操作的要求,个别学生的对待等等,就能达到预期效果。如果是小组合作可以事先对组长进行培训,减少浪费时间的因素,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和操作的效率,就不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了。加强动手操作的组织管理,不但能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和操作的效率,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5、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对培养学生兴趣和创新能力有事半功倍之效。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先引导学生将圆平均分成16 份,并把其中的1 份再分成2 等份拆拼成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动手,大胆尝试,将圆拆拼成其它图形来推导出计算公式。学生如能将圆拆拼成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同样能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整个推导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实践中尝到了成功。

三、动手操作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1.动手操作要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

一般情况,低年级是简单操作,教师指导要尽量详细具体,中、高年级是复杂操作,指导时不要过细,为学生留有思考和发现的余地。动手操作要随着年级不同、内容不同,从机械模仿逐步到动脑思考,教师要重视指导操作,培养学生敢操作,会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2.动手操作要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

动手操作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它是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在指导学生时要将语言训练结合起来,这样双管齐下才能做到操作目标的理解和加深,做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低年级在动手操作时,可以边操作边说操作过程。高年级学生的操作,可以结合讨论法,在操作后,几个人一组,把操作得到的启示互相说一说或者在全班学生面前叙述操作过程和结论。

3.动手操作后一定要进行总结

如果学生只是动手操作,没有总结归纳,那么动手操作的效果并不高。如果通过动手操作,有总结归纳,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然后在全班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整理、板书,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掌握概念、公式、算理等,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动手操作可以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能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理解,培养学生思维,使抽象数学知识形象化,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策略,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同时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作者单位:四川省仪陇县中石油龙岗希望小学校)

猜你喜欢

注意问题动手操作必要性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