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探究
2019-09-10唐金英
唐金英
摘 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而学生的识字能力是重中之重。所以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众多学科中最为重要的学科,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小学语文识字能力,本文就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展开了策略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教学策略
教育改革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实行多样教学,还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定相关的教学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现如今的教学讲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老师还应该通过实践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本文便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一、结合识字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游戏蕴含了丰富的教育意义,同时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新奇新鲜的事物或活动形式,喜欢表现而得到夸赞。通过学生切身体会可感知的有效活动将抽象文字符号的教学变成学生可理解接受的信号,与头脑中的知识产生联系或者建立新的关联,增加语文识字课堂的人文性,实施小学语文课堂的趣味化教学。 例如,老师在新课之前向学生展示生词,请学生根据偏旁部首和所学过的相近词猜一猜新词的意思,之后再学习过新的字词后,请学生在课堂里进行找一找的小游戏,在授课的课文里找到刚才学习的新的汉字,或是进行画一画,过地图,找朋友这样的小游戏。教师用多媒体呈现一种地图,学生在事发地出发,路过一家要敲门,这样就会蹦出一个字,学生只有正确说出字词的含义,主人才会放行,学生就这样过五关斩六将,最终到达目的地。教师也可以将这个游戏盘搬下来,将字词贴在学生的身上,依照游戏规则进行识字小游戏。教师在课堂还可以采用猜字谜的小游戏,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很简单,就是日常“告诉”的“告”。一只黑狗,不叫不吼,学生纷纷踊跃说出这是“沉默”的“默”。差一点六斤,这个可能有点难,学生为难了一会儿说出了“兵”这个字。
二、施行字理识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游戏识字是集中识字中的一种,在日常教学中除了集中识字还有字理识字,所谓“字理识字”是根据汉字造字之初的理念和汉字的演变过程对学生进行教学。每一个字都包含一定的文化感情。以“舞”字为例,其字理识字一般分为五步,首先,需要老师联系生活:“跳舞需要什么?”学生回答:“手足。”随后,老师可借助汉字演变,讲述古汉字,引入金文,使学生通过字形了解“舞”的含义,同时老师还应该对汉字进行拆解们进行古今对比,比如,老师可以展示舞上半部分似人的上半身,下半部分是两足相背,同时老师还应该意识到,既然是识字,那就需以字理为本,“舞”字记忆的难处在于,其中的四条小竖老师可以让学生们熟记为“人的走右手分别拿了两条树枝”;其次,老师还可以让学生们熟记为,跳舞一般需要舞伴,两个小朋友在跳舞,四条竖分别是他们的四只手。同时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通过一些象形字进行讲解,使学生逐渐理解汉字的构型、读音以及表义,从而到达使学生较为牢靠地掌握汉字的音、形、义,理解其中所要表达的内涵与情感,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三、结合生活实际,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新课标要求学科教学密切生活实际,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特点出发,积极开展课内外的综合实践活动,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教师积极推荐学生需要阅读的书目,绘本作为一个好的学习工具值得被提倡。教师还要在课堂上积极采用模拟、创设有效情境等方法,引导小学生识字,同时注意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得教学空间不只局限于教室的方寸之间。参观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野外活动如徒步郊游、春游好和秋游都是不错的拓展教学空间好的教育教学途径。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學生去来到当地著名旅游地开展我当小导游培训活动,到博物馆里进行我是宣讲员的小活动,还有课堂情景表演逛商场。以观察食品的名称,店名以及学校的相关标语,同时老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脱离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的周围环境去吸收各种有益信息,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加大识字量,为日后的识字教学提供便利。此外,老师还应该及时对学生的识字学习成果进行巩固,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相关字词的听写,老师在听写时,也可以结合身边的实物进行论述,加强学生的记忆,降低识字教学的难度。识字教学既然要联系生活实际,那必然离不开家庭的帮助,老师应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对孩子进行生活中的识字教学,比如,“吃饭”的“吃”字,可以看作“人有饥饿感,嘴在乞求”家长通过现实生活中的说文解字,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家校合作,共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学习的基础,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目的,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手段,逐渐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钱文娟. 小学语文识字与写字教学效率初探[J]. 新课程学习(上),2013(10):111-111.
[2]谢晓丽. 读文识字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乐趣--谈小学生识字教学策略的优化[J]. 校园英语(7):9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