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弗兰克-赫兹实验参数的确定及数据处理

2019-09-10牛中明方基宇王晓伟谌正艮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弗兰克

牛中明 方基宇 王晓伟 谌正艮

摘要:弗兰克-赫兹实验是大学物理中的重要实验之一,设置合适的实验参数(灯丝电压、第一栅极电压和拒斥电压)对该实验的成功至关重要.本文首先研究了实验曲线(板极电流随加速电压的变化曲线)随各实验参数的变化情况,这对合理设置实验参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几个实验参数设置不合理的情况,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研究发现,灯丝电压对实验曲线影响最为明显,其次是拒斥电压,第一栅极电压的影响相对较小.最后,给出了一种利用Origin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即通过最小二乘法对实验数据进行线性拟合,这不仅可以有效地利用实验数据,而且可以给出计算结果的误差.

关键词:弗兰克-赫兹实验;板极电流;加速电压;灯丝电压

中图分类号:O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9)04-0028-03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根据?琢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有核模型.在该模型中,电子绕原子核作轨道运动,根据经典理论,电子绕原子核旋转时必将发射电磁波而损失能量,最终落到原子核上,这与实际情况不符.此外,该模型也无法解释氢原子的线状谱.为了解释这些现象,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其原子模型,认为核外电子只能在一些具有特定能量的轨道上运动,这种运动既不吸收也不发射能量,即电子在运动过程中能量保持不变,这种运动状态称为定态;各定态都具有特定的能量,其数值彼此分立;电子所处状态不论通过什么方式发生改变,只能从一个定态跃迁到另一定态,在跃迁时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电磁波.该模型成功解释了氢原子核的线状谱,同时也为量子力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914年,德国物理学家弗兰克与赫兹采用慢电子轰击原子的方法,着重观察碰撞后电子能量的变化,通过实验测量发现,电子和原子碰撞时会交换某一定值的能量,将原子激发到较高能态.该实验直接证明了原子内部存在量子化的能级,也给玻尔的原子理论提供了原子线状谱之外的实验证据.

1 实验原理

图1为弗兰克—赫兹实验的原理图,通电后灯丝加热,温度升高,电子由阴极K发出,发出的电子在加速电压UG2K下加速运动,在板极A和栅极G2之间加有拒斥电压UG2A,用于筛选电子,仅当电子具有较大能量(≥eUG2A),才能克服拒斥电场到达阳极形成板极电流IA.弗兰克—赫兹管中充有氩气,电子在运动过程中会与氩原子发生碰撞,如果UG2K较小,电子通过加速获得的能量也较小,就不能将氩原子从基态激发到第一激发态,那么它们之间便只能发生弹性碰撞,考虑到电子质量远远小于氩原子,因此,碰撞后电子几乎不损失能量,板极电流将逐渐增加;随着UG2K的增大,电子获得的能量越来越大,当UG2K增加至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时,电子获得足够能量将氩原子从基态激发到第一激发态,即发生非弹性碰撞,此时电子能量几乎损失殆尽,以致没有足够能量克服拒斥电场,从而无法到达板极A而形成电流,造成板极电流显著减小.随着UG2K的继续增大,电子与氩原子碰撞后仍有足够的能量,克服拒斥电场而达到板极A,电流再次上升,直到UG2K增大至氩原子第一激发电位的两倍时,电子获得足够能量可以与氩原子发生两次非弹性碰撞而损失能量,造成第二次板极电流的显著下降.继续增大UG2K会重复发生上述板极电流增加减小的现象,形成规则的起伏变化的IA—UG2K曲线.通过相邻电流峰值对应的UG2K之差即可确定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

2 实验电压参数的确定

由实验原理可知,实验IA—UG2K曲线受到灯丝电压、第一栅极电压影响UG1K和拒斥电压UG2A等实验参数的影响.由于该实验数据量大,记录数据需要较多时间,因此该实验一般是提前给定最佳实验参数,然后由学生通过手动和自动两种方式来测量IA—UG2K曲线,进而确定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然而,随着实验条件的变化和仪器使用时间的增长,仪器的最佳参数值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了解IA—UG2K曲线随各个电压参数的变化趋势对设置最佳参数至关重要[1,2,3],本文将首先讨论IA—UG2K曲线随各个电压参数的变化,并结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极端情况,给出相应的处理方案.

本工作采用成都世纪中科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ZKY-FH-2弗兰克赫兹实验仪进行实验,图2—4分别代表灯丝电压、第一栅极电压UG1K和拒斥电压UG2A对IA—UG2K曲线的影响.由图2可知,随灯丝电压的增大,阴极K温度相应增加,因此从阴极发出的电子会增多,从而导致板极电流IA增加,曲线整体上移,峰谷更为明显,这有助于提高实验的分别率.但是灯丝电压过高,一方面会缩短弗兰克—赫兹管的寿命,另一方面可能会导致发射电子过多以致于无法观测到明显的吸收峰.因此,合理的选择灯丝电压是弗兰克—赫兹实验成功的关键.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同的实验仪器,最佳灯丝电压一般在2.5V—3.5V之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由图3可知,第一栅极电压UG1K对IA—UG2K曲线的影响较小,而且对板极电流的影响并不是单调的,因此一般取值1.5V左右即可.由图4可知,随着拒斥电压UG2A的减小,IA—UG2K曲线向上向左移动,同时峰谷电流之差相应减小,因此当IA—UG2K曲线的最后一个峰即将但未出现的时候,通过适当减小UG2A可使IA—UG2K曲线左移而显现出最后一个峰,但是过小的UG2A会导致峰谷电流之差减小,甚至很难观测到吸收峰,对于笔者所使用的实验仪器,UG2A一般取值在8—10V左右.

如果上述電压参数在正常变化范围,即可以观测到起伏变化的IA—UG2K曲线,但是曲线中明显的峰数较少,则可依照图2—4中IA—UG2K曲线随相应电压参数的变化趋势进行调整,找到最佳参数值,如图5上图所示,按照默认的参数设置,只能观测到三个峰,而且峰谷差值较小,通过减小灯丝电压,增加UG2A,可以明显改善观测到的IA—UG2K曲线,如图5下图所示,共观测到5个峰,而且峰谷差值也更为明显.

如果实验电压参数设置极不合理,可能会导致观测到的IA—UG2K曲线非常奇异,不仅得不到吸收峰,而且变化趋势也可能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如图6和图7的上图所示.这种情况往往是由灯丝电压过大所导致.因此,通过降低燈丝电压,并适度调节拒斥电压UG2A,实验IA—UG2K曲线可以得到明显改进,如图6和图7的下图所示,均可以观测到明显的5个峰,这为进一步准确测定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奠定基础.

3 实验数据的处理

本实验一般采用逐差法来处理实验数据[4,5],但是实验中经常只能观测到奇数个明显的峰,如图7下图,只能观测到5个明显的峰,这为使用逐差法处理数据造成一定的难度.根据实验原理可知,UG2K与观测到的峰值序数k满足线性关系,即UG2K= a+bk,其中斜率b就是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1,6].因此,我们可以将得到的不同峰位处的UG2K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拟合,即可得到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这比教材中经常采用的逐差法更为可靠[7].可以借助Origin软件进行数据处理,Origin会自动计算出线性拟合的相关系数,第一激发电位及其误差.以图7下图的数据为例,借助Origin软件处理的结果如图8所示,其中小球为实验数据点,虚线为拟合直线,拟合的相关系数为0.9997,第一激发电位为11.56±0.16V,这与第一激发电位的标准值符合得很好.

4 结论

本文通过研究灯丝电压、第一栅极电压和拒斥电压等实验参数对IA—UG2K曲线的影响,给出了确定弗兰克—赫兹实验参数的一般方案,并对一些极端情况给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进一步地,利用Origin软件的线性拟合功能,给出了一种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即通过最小二乘法对实验数据进行线性拟合,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利用实验数据,而且可以给出氩原子第一激发电位的测量误差.

参考文献:

〔1〕张里荃,马艳梅,郝二娟.弗兰克—赫兹实验最佳实验条件及第一激发电位的研究[J].物理实验,2011,31(8):37-46.

〔2〕金哲.弗兰克赫兹实验最佳条件的确定[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3):169-171.

〔3〕安可,高松松,林上金,胡澄.如何选择弗兰克-赫兹实验的工作参量[J].大学物理实验,2014,27(6):34-55.

〔4〕张卫山,杨善恒,鲁应涤,黄国蓝,樊江红,卢方武.基于Origin的弗兰克一赫兹实验数据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9):6-7.

〔5〕汪洪,赵青生,夏传鸿,谌正艮,杨杰.大学物理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6〕王杰,司嵘嵘.确定弗兰克-赫兹实验最佳工作参数的方法改进[J].大学物理实验,2018,31(5):87-91.

〔7〕马畅,牛中明,汪洪,张子云.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统计误差的分析[J].大学物理实验,2018,31(4):100-103.

猜你喜欢

弗兰克
碎片(组诗)
兰妮的秘密
费兰克林的新球鞋
弗兰克林的白球鞋
听谁指挥
有些错不需要道歉
答非所问
有些错不需要“道歉”
弗兰克与滑板
蒙弗兰克奇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