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

2019-09-10万闽劫

锦绣·下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本性共产主义异化

摘要:新时期的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其理论渊源就是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丰富的以人为本思想集中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本文立足于文本,阐述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理顺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发展成熟的线索,并探析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对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关键词:人;本质;本性;异化;共产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立足于现实的“个人”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关于人的论述明确的是“个人”。马克思关于人的论述是在继承和批判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明确是以个人为立足点的,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这一思想,在《手稿》中用类来对人加以规定,在论述人离不开自然而又异于自然时,马克思说:“异化劳动,由于使自然界,使人本身,使他自己的活动机能,使他的生命活动同人相异化,也就使类同人相异化;对人来说,他把类生活变成维持个人生活的手段。”1马克思这里的“类”不是指人类,也不是整体的人类,而是类的分子,即个人。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理论的着眼点不但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个人,还是具体的、现实的人。虽然马克思没有专门论述个人的解放和发展的著作,但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都始终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断发展和成熟的。

二、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

马克思指出,同自然界相比,人不仅是“类的存在”,还是有意识的存在,人类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马克思说,人的类特性就在于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这种“类的存在”多次出现。马克思从单个的但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出发,引入辩证法,改造了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抽象。马克思后来在分析人的本质的异化时,也是以劳动,即生产活动为切入点。总的来看,马克思人的“类特性”即人的本质既不仅仅是劳动,也不仅仅是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而是在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中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进行生产活动。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

三、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异化理论

(一)异化劳动的具体内容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阐述了异化劳动的具体内容,异化劳动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有四个明显的形态或者四个阶段。在异化劳动的四个阶段中,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互为因果,但异化劳动是最根本的。“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即工人对自然界和对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2劳动产品的异化异致劳动活动的异化,劳动活动的异化导致人的本质的异化,人的本质的异化導致人从人那里的异化,同时,人与人的异化反作用于人的本质的异化,人的本质的异化反作用于劳动活动的异化,劳动活动的异化反作用于劳动产品的异化。

(二)共产主义实现人的本质的复归

马克思引入唯物史观和辩证法,通过改造抽象的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立足于实践将人的本质的异化的扬弃与共产主义运动直接相联系。根据马克思的论证,资本主义的异化劳动导致人的本质的异化,共产主义的实现又将扬弃异化,实现人的本质的复归,“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3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异化的扬弃就构成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消灭的过程,异化的扬弃,人的本质的复归则成为了共产主义的实现过程。这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四、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当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思想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结合体,因而,人有自然需求和社会需求。解决人的自然需求,最根本的就是珍惜、爱护人的生命,保障人身安全,满足人的基本物质需要。从人的社会属性来看,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社会的主体。人的社会需求不仅包括经济、政治的需要,还包括归属、认同和自尊的需要等等。所以,以人为本就是要创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把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作为发展的第一要义和根本目的,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动力。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把社会发展作为中心目标。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经济增长、物质财富的积累是发展的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GDP增长是十分重要的。但增长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发展,中国的现代化绝不仅仅指经济的发达,它还应该包括社会的公平、正义和道德的力量,只有这些条件都达到了,我们的发展才能向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就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和基本动力。坚持以人为本,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一脉相承的。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以人为本就是就是要把执政为民作为最高价值取向,把最广大人民群众作为最高价值主体,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理想。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72- 273.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2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2.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07- 208.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67.

作者简介:

万闽劫,1988年11月出生,江西南城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行政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本性共产主义异化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老鼠和松鼠
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探析
科学把握共产主义长期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统一
李海青:共产主义的历史现实性与逻辑必然性
共产主义就在你我的奋斗中
羊质虎皮
本性最美
“社会主义异化”论与精神污染
费尔列希特《异化:从过去到未来》